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煤炭集團內部控制財務風險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財務風險的成因
1.1投資決策缺乏科學合理性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項目的競爭
從企業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投資決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投資決策能夠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無效的投資決策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后果。當前,企業很多財務決策存在經驗主義及主觀判斷現象,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統性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實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時有發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如某煤炭集團下屬的洗煤廠利用成熟的老工藝生產產品時,年盈利200萬元左右。但為了一味追求擴大市場占用率,按照大股東意志樂觀地編制可行性論證報告,投資近1億元對現有工藝、廠房及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改擴建完成后,市場需求急劇下跌,年虧損近3000萬元。再如某煤炭集團下屬的中外合資建材企業注冊資本只有1600萬元,卻斥資購買超出國產設備1200萬元的進口設備。由于企業自身規模受限,銷售范圍窄,產品的輻射范圍小,銷量低,進口設備資產折舊費用高,導致產品定價畸高,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建材市場,產品缺乏競爭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進行銷售,導致企業連年虧損。
1.2企業內部控制缺失,管理者風險意識淡薄
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性,為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和識別風險創造良好的條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缺失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管理制度若不能覆蓋企業的所有部門和各操作環節,會導致內部部門之間權責不明,互相推諉,管理混亂,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容易形成財務漏洞,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如某集團因證券公司違規經營,導致損失千萬元,物資采購被貿易商詐騙近千萬元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2財務風險的防范
為了有效防范企業財務風險,針對風險的成因,結合實例分析,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措施設計。
2.1細分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降低產品庫存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消費者需求不同、偏好相異,且在不斷變化之中,所以企業必須及時加強市場調研,根據產品性質和產品結構,細分銷售市場,將生產與消耗緊密聯系起來,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避免產銷失衡,庫存積壓;同時適應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降低企業的財務與經營風險。如某煤炭集團一區域資源接近枯竭,產能呈逐年下降趨勢,在此嚴峻情況下,管理層敏銳判斷市場上對附加值高的煉焦煤需求旺盛,從2007年起陸續投資3.19億元新建3個、改擴建1個重介洗煤廠,原煤入洗能力達到該區域煤炭產量的88%以上,改變了以前只銷售電煤的格局,企業每年新增經濟效益5億元以上,同時也降低了對電廠的過分依賴性,增強了煤炭議價能力。
2.2加強客戶信用建設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
在市場經濟下,信用銷售是不可避免的,且呈逐步上升趨勢。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必須以信息化為工具,建立客戶信息系統數據庫,從客戶的信用記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以及所處內、外部環境等方面進行信用分析和綜合評價,及時揭示和預警客戶的信用風險,提高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和使用價值,及時回籠應收款項,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2.3科學選擇投資項目
優化系統設計如果企業害怕承擔無效的投資決策所帶來的財務風險而一味地維持現狀,不冒任何風險,那么這樣的企業往往會隱藏著更大的風險。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下,不發展就是退步,不思進取的企業必然會被市場淘汰。所以企業的決策者應掌握相關應對風險的能力,提高風險的承受能力,科學選擇投資項目,從縱向和橫向延長產業鏈,使企業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效益好、風險低的項目上,盡量實現收益與風險相統一。同時,打破傳統固化思維模式,引進“封頂節約”模式,從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使用等過程和環節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開展第三方設計評估、優化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冗余設計,不斷減少不增值環節和業務,實現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最優、時間上合理,達到整體最優目標,從根本上降低財務風險。按此思路,某集團在延伸煤基產業鏈上,從集團外高薪引進煤化工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經過多次可行性論證和實地考察,新建了該集團第一個煤化工企業,投資12億元,投產第一年就達產達效,盈利2億元;還有,該集團利用先進的煤炭開采工藝和成建制的隊伍優勢,會同當地煤炭地質局,按照瞄準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目標,共同建成了年產500萬t的中國第四代現代化礦井,投資6.8億元,1a達產,年收益近4億元。
2.4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提高企業管理層風險防范意識首先,樹立“現金為王”理念,完善集團資金池管理,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制定與企業現金流掛鉤的月度資金預申報制度,采取收縮性戰略,減少對虧損且扭虧無望單元的經營性資金補充,減少出血點,從源頭上控制資金流向;同時定期分析企業資金流狀況,評價企業長、短期資金支付能力和償債風險,及時籌措資金,降低支付風險。其次,提高企業管理層風險防范意識,增強風險的識別與應對能力。通過行業先進水平對標挖潛,設置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財務指標來構建關鍵績效指標考核體系,分析生產經營過程中關鍵指標的變化趨勢,及時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控。
2.5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財務風險防范
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始終,不論是在經營活動的哪個環節,只要工作失誤,總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內部控制貫穿其中。因此,需要引進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從內部各業務單元著手,尋找風險點和風險源,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制定與之相配套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體系,理順內部關系,用制度來固化職工的行為,達到“靠制度管理、用規則約束、按流程辦事、讓數據說話、憑機制獎懲”,實現由“單一經營監督型”向“綜合管理監控型”的轉變,做到權責統一,改善企業內部的運營狀況,提高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2.6引進戰略投資者,共擔風險
按照風險分散理論,投資多樣化可以分散市場風險。對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采取聯營、合營、參股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對于高風險項目和企業非主體業務,特別是在縱向延伸上,可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避免企業獨自投資而承擔所有財務風險。歸根到底,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只有加強對財務風險成因的認識,樹立防范意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才能降低財務風險的形成概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丁金樓單位:徐礦集團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