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業銀行外幣交易財務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外幣交易財務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商業銀行外幣交易財務管理

一、外幣折算準則對外幣交易核算的政策及處理方法

(一)外幣交易折算匯率的選擇

無論統賬制還是分賬制,都將面臨外幣交易折算匯率的選擇問題。只有折算匯率確定了,各類外幣交易的核算工作才可以順利完成。

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僅公布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的中間價。而商業銀行每日發生的外幣業務所涉及的幣種一定會多于這些幣種。所以,商業銀行應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各種貨幣對美元折算率來套算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匯率,該匯率每月變動一次。但是,即使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折算率已涉及32個幣種,但對于開展邊貿業務的商業銀行來講,仍存在一些不能自由兌換的外幣,如越南盾、緬甸元等,這些外幣只能通過越南、緬甸等國央行公布的該國貨幣兌美元匯率,及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行套算,計算出人民幣兌這些貨幣的折算匯率。在進行商業銀行電子化改造時,應全面了解本行所涉及的外幣業務,并隨著外幣業務的發展,及時完善匯率生成及機制,為外幣業務的日常核算奠定基礎。

此外,外幣業務的交易日與記賬日往往不在同一天。所謂交易日,即進行外幣業務交易的日期:記賬日是指該外幣交易真正記入賬冊的日期。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不同交易采用的記賬日原則有所區別,如即期外匯交易,一般采用交易日記賬;而拆借等資金業務則采用交割日記賬。為了統一外幣交易的記賬匯率,應統一選擇記賬日匯率,將外幣交易折算為人民幣記賬。

(二)統賬制下外幣交易的核算

1.在交易日對外幣交易進行初始確認,將外幣金額按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入賬。

統賬制下,在外幣業務的交易日不須區分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全部按照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其中,對于貨幣性項目應單獨記錄原幣金額,以滿足外幣資金管理及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匯兌損益的需要。

所謂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3。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商業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含存放央行或同業)、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拆放、貸款和貼現資產、債券投資等;貨幣性負債主要包括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等。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4,非貨幣性項目可分為按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和按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包括:基金投資、股權投資、委托資產管理等;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無市價且非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等。

2.資產負債表日對外幣交易余額的會計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應當分別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項目進行處理。

(1)貨幣性項目的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應將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波動形成的匯兌差額作為當期財務費用處理,同時調增或調減外幣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余額。

(2)非貨幣性項目的處理

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如果期末公允價值以外幣反映,應當先將該外幣按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再與賬面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其差額作為當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對于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在交易日已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在資產負債表日不必再調整記賬本位幣金額,不會產生匯兌損益。

(三)在分賬制下外幣交易的核算

在分賬制下,為保持不同幣種借貸方金額合計相等,需要設置“貨幣兌換”科目,其使用方法與目前在商業銀行使用的“外匯買賣”科目類似,在賬務系統中起著聯系和平衡的特殊作用。在實務中,分賬制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1.通過“貨幣兌換”科目核算貨幣性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含損益)間的交易。

(1)在交易日對外幣交易進行初始確認時,須區分交易情況選擇是否使用“貨幣兌換”科目。

如交易同時涉及貨幣性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的,按外幣金額記入核算外幣貨幣性項目的科目,同時記入外幣的貨幣兌換科目;按交易記賬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入核算人民幣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的科目,同時記入人民幣的貨幣兌換科目。例如:某銀行采用分賬制進行外幣交易核算,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2007年某日收到貨幣投資1,000,000美元,記賬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7.5元人民幣。該交易的會計分錄為:

借:美元—存放同業

1,000,000

貸:美元—貨幣兌換1,000,000

借:人民幣—貨幣兌換7,500,000

貸:人民幣—實收資本7,500,000

如交易只涉及一種貨幣的貨幣性項目,或同時涉及貨幣性項目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則不須通過“貨幣兌換”科目,直接將外幣金額記入相關外幣科目。例如:某銀行拆借境外某銀行短期資金1,000,000美元,其會計分錄為;

借:美元—拆放境外同業1,000,000

貸:美元—存放同業1,000,000

如交易涉及兩種外幣的貨幣性項目,需要通過相關外幣的“貨幣兌換”科目核算。例如:某日銀行買入1,500,000美元,賣出1,000,000歐元,該交易的會計分錄為:

借:美元—存放同業1,500,000

貸:美元—貨幣兌換1,500,000

借:歐元—貨幣兌換1,000,000

貸:歐元—存放同業1,000,000

(2)資產負債表日,應將各外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按年終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借貸軋差后的金額同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進行比較,具體匯兌損益核算如下:

當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借方余額>各幣種折算軋差的貸方金額,或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貸方余額<各幣種折算軋差的借方金額時,為匯兌損失,調整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的同時,應借記匯兌損益科目;

當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借方余額<各幣種折算軋差的貸方金額,或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貸方余額>各幣種折算軋差的借方金額時,為匯兌收益,調整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的同時,應貸記匯兌損益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因外幣報表中除貨幣兌換科目外,只包括貨幣性項目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而這些項目均應按年終決算牌價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不產生匯兌損益。

2.不通過“貨幣兌換”科目核算貨幣性和非貨幣性項目間的交易。

(1)在交易日對外幣交易進行初始確認時,只有涉及兩個幣種的外匯交易須通過“貨幣兌換”科目,其余外幣交易均通過原幣分別記入相關科目,在日常核算時不區分貨幣性和非貨幣性項目。

(2)資產負債表日,應將各外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按年終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借貸軋差后的金額同記賬本位幣“貨幣兌換”科目余額進行比較,匯兌損益的計算同分賬制下的第一種處理辦法一致。

在這種處理辦法下,因資產負債表日的外幣報表中除貨幣性項目及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外,亦包括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所以需要分項目計算資產負債表日的記賬本位幣金額及匯兌損益。

二、外幣交易核算制度選擇及交易處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外幣交易核算制度選擇

外匯統賬制的記賬方法較為簡單,只需設立一個幣種的賬簿,且核算方法易于理解,計算出的匯兌損益較為準確,但是采用統賬制就不能在會計科目中直觀反映出各幣種的資金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在資金管理尚不能完全脫離賬務數據的情況下,該方法不能滿足外匯資金調撥、運用與管理的需要。

相對于外匯統賬制,外匯分賬制的記賬方法雖然較為繁復,但可以具體、全面地反映出各種外匯資金的增減變化及余缺情況,便于外匯頭寸調撥和外匯風險管理。此外,該方法不但被國內外大多數的商業銀行所采用,被廣大的商業銀行外匯會計從業人員所熟悉和掌握,而且國內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處理系統及會計核算系統、管理系統都是在分賬制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開發的。所以,在現階段沿用分賬制進行商業銀行外幣交易核算是較為現實的選擇。

采用分賬制對外幣交易進行日常核算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為了更好地規避分賬制在日常核算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對業務處理及核算系統改造的影響,認為選擇使用上文提到的第一種處理方法,即通過“貨幣兌換”科目核算貨幣性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間的交易是最為簡便易行的處理辦法。

選擇這種處理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匯兌損益的計算沿用商業銀行一直采用的外匯買賣損益計算方法,無論從會計人員培訓,還是系統改造,相對于其他方法都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能夠準確地反映風險敞口,在“貨幣兌換”科目中,不但反映了外匯交易形成的交易敞口,而且反映了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形成的風險敞口,如以外幣購買固定資產、外幣期間損益等,這些非貨幣性項目形成的敞口在日常管理中應盡早平盤,以降低商業銀行承擔的匯率風險。

(二)外幣交易處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選擇了外幣交易的會計核算制度后,還應在核算制度的基礎上明確各類外匯業務的處理方式,確定系統改造方向,找到順利實施外幣折算準則最有效的方法。

1.在采用了通過“貨幣兌換”科目核算貨幣性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間的外匯交易核算方法以后,對目前商業銀行的外幣業務核算影響最大的是對外幣損益的核算。目前,外幣交易形成的期間損益全部以原幣反映,年終時按決算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即外幣交易利潤在會計期間隨匯率的變動而不斷變化,由外幣利潤形成的匯率風險無人問津。因此,在“貨幣兌換”科目下,應單設“損益敞口”賬戶,單獨反映外幣損益形成的敞口。例如:某商業銀行拆出的100萬美元到期,到期收到拆借利息10萬美元,記賬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7.5元人民幣,該交易到期的會計分錄為:

借:美元—存放同業1,100,000

貸:美元—拆放同業1,000,000

貸:美元—貨幣兌換—外幣損益100,000

借:人民幣—貨幣兌換—外幣損益750,000

貸:人民幣—拆放利息收入750,000

在貨幣兌換科目下設置“損益敞口”賬戶的原因還在于有效地歸集各外幣損益金額,為年終利潤結匯提供數據。

2.此外,在貨幣兌換科目下還應單獨設置“交易敞口”及“其他敞口”。其中,交易敞口賬戶用于歸集外匯交易形成的敞口,該敞口金額應同前臺外匯交易系統歸集的敞口進行核對,以保證各類外匯交易的核算準確。“其他敞口”用于歸集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外幣資本金等以歷史成本計量的非貨幣性項目形成的敞口,便于管理人員掌握各類風險敞口情況,及時平盤,降低風險。

3.資產負債表日,將可以產生外幣匯總的資產負債表,亦可以通過“貨幣兌換—外幣損益”賬戶的期末外幣金額了解外幣交易盈利情況。同時,資產負債表日不再產生外幣利潤表,簡化了報表折算工作。

可見,采用上述分賬制方法處理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不但可以滿足管理及核算的需要,規避了因新準則的實施給商業銀行原有分賬制核算帶來的困擾,而且對原有系統的改造幅度較小,有利于推進外匯業務處理系統及核算系統的改造,是商業銀行全面實施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一個良好選擇。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80-82頁。

2.《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49—50頁。

3.《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第273頁。

4.《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6頁。

5.《新會計標準講解》,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十四章外幣業務。

6.《新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指南(金融企業類)》,于小鐳博士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十二章外匯業務的核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河津市| 盐源县| 新邵县| 巨野县| 泾阳县| 霍林郭勒市| 合作市| 怀宁县| 虎林市| 伊春市| 喀什市| 行唐县| 许昌市| 丰都县| 浦北县| 黔江区| 蒲江县| 孝昌县| 民县| 肥西县| 镇平县| 五河县| 阿拉善右旗| 江阴市| 无锡市| 张掖市| 凤冈县| 乐至县| 江永县| 潜山县| 新源县| 武功县| 天长市| 柞水县| 桃源县| 大余县| 万全县| 托克逊县| 肃北|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