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貨幣政策有效性財務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貨幣政策框架是否有效性在理論界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當前貨幣政策框架在總體上有效性的情況下,仍然面臨以下諸多問題。
1.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問題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將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確定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但這一表述在學術界存在著單目標和多目標的爭論,如果是單一目標,是穩定幣值還是經濟增長?如果
是多重目標,各目標間如何確定優先次序和各目標間怎樣協調?幣值穩定的內涵是什么?以何具體指標來衡量?是通貨膨脹率、匯率、CPI、PPI、GDP還是GDP緊縮系數(名義GDP/實際GDP)以及該指標在什么浮動幅度范圍內才意味著幣值穩定?我國貨幣政策框架沒有加以明確界定或規定,這種模糊為貨幣政策提供了靈活性和相機抉擇的較大空間,但不利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科學決策和操作,也不利于公眾預期的正確引導,從而影響到我國貨幣政策框架有效性的發揮。
2.雙名義錨的問題
當前情況下,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重要制約因素。保持幣值的穩定包涵了幣值的對內價值穩定和對外價值穩定,這可以分別用通貨膨脹率和匯率來衡量。因此,在我國的貨幣政策框架中就不僅有貨幣供應量這一名義中介目標,而且匯率也成為了貨幣政策實際上的中介目標。央行為了匯率目標往往不得不放棄貨幣供應量目標。在目前匯率彈性不足以及對沖不完全的制度下,外匯占款導致基礎貨幣的大量投放,這與抑制國內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目標背道而馳,貨幣供應量目標和匯率穩定目標間的固有矛盾使得貨幣政策操作不可能達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目的。
3.貨幣數量調控的有效性問題
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有效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即貨幣需求穩定和貨幣供給外生。也就是說貨幣量與最終目標的關系穩定,中央銀行對貨幣量能夠有效調控。但目前這兩個前提均出現了問題,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轉軌過程中,貨幣化進程正在深入,改革由增量改革階段進入存量改革階段,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在不斷發生變化,貨幣供給內生性增強,央行對貨幣量的控制性較差,貨幣供應量與通貨膨脹和產出等最終目標之間的相關性減弱,公眾通脹預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加大,穩定公眾通脹預期正逐漸成為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目標。
二、我國當前貨幣政策框架的基本狀況
我國當前所構建的是以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以基礎貨幣為操作目標,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以保持幣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為最終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體系。這一體系的形成和構建對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和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影響經濟運行和貨幣政策傳遞的新的因素的不斷涌現,貨幣政策框架面臨的許多新的問題正在制約其有效性的發揮。因此,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并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框架進行調整和完善無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
三、我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完善
1.正確認識貨幣政策的作用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進而影響經濟的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其總體上受制于一國金融環境與經濟基礎。貨幣政策是通過調控總支出來實現政策目標的,相對來說,貨幣政策在抑制需求拉動型通脹比較有效,而在抑制成本推動型通脹和結構性通脹則比較乏力,也就是說對來自實體領域和供給面的沖擊,由于其不能在貨幣面上找到原因,因而很難從貨幣政策方面找到對策。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對貨幣壞境的調控,為解決問題創造必要條件。貨幣政策“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只能為經濟增長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壞境,并以此為結構調整和加快改革贏取時間。”
2.深入研究貨幣政策框架調整問題
鑒于當前貨幣政策框架遇到的困境,選擇適當的時機轉向新的貨幣政策框架是必要的。從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有效引導公眾預期的方面來衡量,通貨膨脹目標制無疑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其優點之一就是有較高的政策透明度。如果央行采取通貨膨脹目標制,同時加大政策操作的可信度,這對于穩定公眾通貨膨脹預期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即使在當前通貨膨脹目標制暫不可行,中央銀行的政策運作也應該增強可信度、透明度和獨立性,不僅有貨幣政策目標的透明,也要求決策程序和決策結果的透明。當然,盯住通貨膨脹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可能意味貨幣供應量操作不再特別重要。
3.切實加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貨幣政策目標的制定權無疑應保留在國務院,以確保目標制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人民銀行則應該對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負責。同時依據職權對等原則,應賦予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決策權,即人民銀行有權獨立選擇貨幣政策工具實現目標的能力,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增強也有利于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從而有效穩定公眾通脹預期。具體可行的方式是將目前作為咨詢機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升級為貨幣政策的決策機構,賦予其獨立選擇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權力,由央行內部系統的代表和經濟金融領域的外部專家以相應比例組成專家決策機構,從而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參考文獻:
[1]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伯南克等:通貨膨脹目標制:國際視角[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陳學彬:金融博弈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摘要:貨幣政策框架主要包括貨幣政策目標及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本文擬對我國當前貨幣政策框架現狀及其有效性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調整和完善我國貨幣政策框架。
關鍵詞:貨幣政策名義錨通貨膨脹目標制
貨幣政策框架(FrameforMonetaryPolicy)主要包括貨幣政策目標及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具體來說就是指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的有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