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務危機預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企業往往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的不可控制因素決定了風險的客觀存在。如果企業不能成功地規避風險,危機便會在企業內部機體滋生蔓延。當各種不可預見風險發生后,首當其沖的是企業資金運動的中樞——財務系統,財務狀況的逐步惡化將引發財務危機,而當危機擴散到企業無法承受的限度時,全面危機則一觸即發,因此進行財務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企業若能建立良好的風險監控和預警指標系統,預先診斷出危機信號,并積極采取相宜的有效措施,便能將危機消滅于萌芽階段。
關鍵詞: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模型;應對方法
1財務危機及其表現
財務危機是指由財務狀況的不斷惡化而產生的,即將危及企業生存的一種狀態。任何一個企業的財務危機都有一個逐步顯現,不斷惡化的過程。財務管理者應當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建立財務危機的警報系統,及早發現財務危機,預防或避免可能發生的失敗。
企業的財務危機通常既有外部征兆又有內部征兆。外部征兆如企業的交易記錄惡化、過度依賴借款或關聯交易、過度的規模擴張、財務報表及相關信息公告遲緩等。財務征兆主要表現在財務指標及報表方面。主要有:現金流量不足,企業不能及時支付到期債務;銷售額非正常下降;現金大幅度下降而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現異常(如總資產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的指標大幅度下降)。在危機由萌生到逐步惡化過程中,各種危機的因素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資金運動的“晴雨表”——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上。因此,可以通過設置并觀察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及時預報危機信號,建立危機預警分析系統。
2財務危機預警分析的模型
2.1單變量預警分析
它是指運用單一財務比率的走勢來預測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狀況。當企業模型中所涉及的幾個財務比率趨勢惡化時,通常是財務危機發生的先兆。潛在危機的根源,即管理績效的優劣最終體現在財務成果上;而財務成果生成過程的質量或可靠性又直接影響著危機的表現形式和經濟后果;財務成果運行過程的持續性保障主要體現為營運效率。因而,可以通過潛在危機的直接表現信號即現金流的匾乏、過程信號即盈利能力的衰減和最終表現信號即企業經營效率的低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指標的設置。
2.1.1現金流量類指標
現金流量的變化是企業前置期收益與風險狀況的“晴雨表”。現金流量開始惡化,一定程度上昭示著企業現金運轉的緊張狀況及可能的危機所在。其中,到期債務對企業的生存威脅最大,其次是一些金額較大的日常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而營業現金凈流量是企業財富增長或擺脫困境的最終源泉。現金流量類指標揭示了公司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支付到期債務和當前股利的能力,同時衡量了公司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其資本支出的能力,企業必須警惕現金支付不足的潛在危機。
2.1.2收益類指標
資產收益是企業現金流量的源泉,只有通過主營業務不斷拓展市場增值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持續性地避免不確定性危機的侵襲。也只有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企業,才可能對經營信息的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主營業務利潤及其所占比重大小是決定企業收益是否具有穩定與可靠性的基礎。如果主營業務銷售率或收益率在總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往往是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危險征兆。同時,如果所預期或已出現的收益時間分布結果完全隨機或間距不規律,也說明這種收益的質量亦非真正穩定可靠。
2.1.3營運效率類指標
預警分析系統,一般應有兩個要素:即先行指標和扳機點。先行指標是用于早期評測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指標;扳機點則是指控制先行指標的臨界點,一旦評測指標超過預定的界限點,則預警方案應隨之啟動。如前述的到期債務保障率、主營業務資產收益率。經營性資產周轉率等的臨界值可作為考察的扳機點。因此跟蹤考察企業時,對主要比率變化趨勢中所隱含的關鍵點應予以特別注意。
2.2多變量預警分析
多變量預警分析是從整個企業角度,運用多種財務比率來檢查其財務狀況有無出現不穩定的現象,進而預測是否存在財務危機。由于單一財務指標往往難以從企業整體的角度揭示危機的具體影響程度和發生時機。因此,有必要綜合各項主要指標更加有效地檢查企業財務狀況的不穩定現象,及早做好財務危機的規避或延緩危機發生的工作。這一方法為人們進行企業財務危機的預警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每個國家的經濟環境不同,其分析模型和結果都會有差異。
3化解財務風險和規避風險的幾種方法
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化解和規避風險,使風險損失減至最小。由于企業所面臨著的財務風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與之相對應,預警機制的建立應是多元的。就企業微觀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選擇:
3.1回避風險法
企業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例如,債權性投資如果能夠使企業實現預期的投資收益,企業在選擇投資方式時,應盡可能采用債權性投資,因為債權性投資風險大大低于股權投資的風險。盡管股權投資可能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但從回避風險的角度考慮,企業還是應當謹慎從事股權性投資。當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說企業不能進行風險性投資,企業為達到影響甚至控制被投資企業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權投資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承擔適當的投資風險是必要的。3.2降低風險法
即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降低風險法可以采取三種策略:一是通過支付一定的代價,減少風險損失出現的可能性,降低損失程度。如企業可以建立風險預警、控制系統,配備專門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二是采取措施增強風險主體抵御風險損失的能力。如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產品設計、努力開發新產品及開拓新市場等手段,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因產品滯銷、市場占有率下降而產生的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財務風險。三是通過制定有關的管理制度和辦法來減少損失出現的可能性,如企業采購材料時,堅持驗貨付款,就可能減少貨款被騙的可能性。
3.3分散風險法
即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元化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
對于風險投資方案,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經營、共同出資、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這樣就將應由本企業獨家承擔的風險,改為由聯營企業之間共同承擔。實際上這種做法也可以說是一種轉移風險的方法,因為它將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其他企業。
多元化經營,是企業分散風險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業同時介入若干個基本互無關聯的產業部門,生產經營若干類無關聯的產品,在若干個基本互無關聯的市場上與相應的對手展開競爭。多元化經營使企業在突出主業的前提條件下,可以結合自身的人力、財力與技術研制和開發能力,適度涉足多元化經營,分散財務風險。
對外投資多項化,又稱多元投資,是企業分散風險的另一種有效手段,即企業對外投資時,應將資金投資于不同的投資品種,以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多元投資可以達到以豐補歉、以盈補虧、取長補短的目的。當然,風險越大,可能產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對外投資多項化進行分散投資風險的前提就是保證預期的投資收益的實現。
3.4轉移風險法
即企業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轉移風險通常有多種形式:如購買保險,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可將應由本企業承擔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采用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的方式,將風險大的業務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來經營,企業定期收取承包費或租金。
3.5風險自保法
即平時分期預先提取專項的風險補償金以補償將來可能出現的損失。一方面可以建立風險基金,為風險較大的長期負債設立償債基金;另一方面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壞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等來降低和緩沖財務風險。如提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存貨跌價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金等。
事實上、任何危機預警模型都只能為分析人員提供關于企業財務危機發生可能性的線索,而并不能確切地告知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它并不能替代經營者解決。無疑它更需要分析者對企業財務狀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包括對整個宏觀走勢的判斷和把握。企業應根據本身的行業或產業特質,直接或間接、簡單或綜合地運用各項指標,并借助專業人員、咨詢公司等對企業行業地位、前景分析的判斷,在長期的實踐中構造適合的預測模式和尋找化解危機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丁孟瑞.淺論企業的財務分析信息系統[J].上海會計,2002,(6).
[2]肖東生.從企業流星現象談組織管理危機的預警與治理[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5).
[3]嚴真紅.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規范[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2,(2).
[4]管亞梅.財務危機的預防與管理[J].財會研究,2000,(10).
[5]姜曙光.預防——企業危機管理的重點[J].經營管理者,2002,(6).
[6]朱雅琴.企業財務預警的分析方法[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