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為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必須進行國際化經營。本文簡要介紹了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涵義,主要論述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性。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必要性
一、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涵義
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商業銀行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和規則,通過在國外開設的分支機構或建立的關系,形成全球性的服務網絡,在國際范圍內從事相關的金融服務,進行銀行業務的跨國經營。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同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發展密切相關。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商業銀行在國外開展的業務活動和在本國內從事的有關國際業務兩個方面。
商業銀行的早期國際業務以進出口貿易融資為主,產生于13世紀金融服務出現的初期階段。19世紀中葉,由于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與發展,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也快速擴展,但由于其業務主要還是局限于貿易融資,因此,當時的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及其海外分支機構發展仍然比較緩慢。進入20世紀初期,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的也為數不多。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后,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及其在國外開設的分支機構才有了飛速的發展。以美國為例,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總共只有7家銀行在國外合計建有115個分支機構,貸款總額不到100億美元,發展到1987年底,美國在國外建有分支機構的銀行即已增加到153家,國外分支機構總數達到902個,貸款總額達到2980億美元。伴隨著這一巨大變化,商業銀行也由原來的被動角色即由國際貿易需求推動其發展,迅速轉向主動地在國際范圍內尋求發展。
縱覽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及其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內涵與外延應該包括銀行機構國際化和銀行業務國際化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由于銀行機構國際化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以銀行業務國際化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同樣,銀行業務國際化的深化發展,也有賴于銀行機構國際化的推動和促進。因此,要求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經營,原則上應同時重視這兩方面國際化的深化發展、并行推進。但這并不意味著,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必須是銀行機構國際化和銀行業務國際化同時存在、并行發展,對于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來說,一些在國外沒有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小銀行通過參與貿易融資、國際借貸和其他與外匯業務相關的國際業務活動,也可認為是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一種特例,屬于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范疇。
二、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性和意義
由銀行機構國際化和銀行業務國際化所組成的銀行國際化經營,是當代商業銀行發展無以回避的必然選擇,正持續、不斷地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向前推進。世界銀行業領域已進入一個巨變的時代。這種變化,對于中國經濟和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若能緊緊地抓住這一不可多得的機遇、有效地接受和應對所面臨的挑戰,那么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考量,其意義怎樣估計都不為過。
1.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助推器
我國經濟經過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不但總量規模迅速擴大,到2006年底已躋身于僅次于美、日、德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且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也持續不斷地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1990年我國進出口總值按當年匯價折人民幣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8%,十年后的2000年提高到43.9%,到2006年更是達到67.3%。我國經濟不再是幾十年前對外依存度低、總量規模不大的那樣一種形態的經濟。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對外依存程度的提高趨勢還將繼續下去,必然要求更多、更加有效地使用國外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而要實現這樣的一種資源配置,國內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全速發展無疑是諸多手段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手段與方法之一。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是我國經濟進一步高漲與發展的必要和必然選擇,足以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助推器。
2.面對機遇和挑戰的重要選擇
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按照WTO的運行規則,面對加速推進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發展趨勢,對于我國經濟和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既有機遇,也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歷史上那種“你不想改變就沒有變化”的時代在我國早已不復存在,無論人們喜歡與否、意愿如何,每個組織都必須不斷地面對和經歷來自外部及未來的各種各樣的沖擊波的沖擊,包括復雜的互動循環、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激烈的競爭、難解的技術問題等,要求人們必須習慣于從全新的角度去觀察事物、解決問題。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要求,從過去熟悉的業務經營領域中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努力拓展與國際化直接相關的各種經營業務,無疑是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良策之一。
3.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及其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我國商業銀行業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與發展,但與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商業銀行相比較,在許多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200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撰寫的《北京市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在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前12名沒有一家中資銀行。在中資銀行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招商銀行北京分行。在該排名清單上的37家銀行中,后13家全部為中資銀行。央行根據商業銀行外部環境、經營狀況、業務拓展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五大類指標進行的這項排名,無論單項或是綜合指標考察,在北京的中資銀行的競爭力都低于外資銀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國際化經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同外國銀行相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有效學習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與業務創新的先進經驗,能夠極大地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改善經營,不斷提高其競爭與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易綱海聞:商業銀行管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2004年10月
[3]馬霞光:中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問題探討[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