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學效率一直不高,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也十分不利。因此,教育學者根據這一情況,對小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與未來的發展情況展開調查與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拓展課外閱讀這一教育體系。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去發現和解決,從而為小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且高效的作文課堂學習環境。語文是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語文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隨處可見,而課外閱讀并不屬于教育范圍之內,但是卻能夠加深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連接。因為學生學習的地方都是學校中的教室,學習的線體也是教材,很少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這些單一的內容時間久了就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課外閱讀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豐富的知識,而且能提高其學習的興趣。課外閱讀中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閱讀的效率會很高,逐漸也會愛上閱讀。在閱讀中,學生會主動去思考問題并產生疑問,當閱讀后面內容時又會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十分高效的學習過程,并且在不斷積累知識點的基礎上也可以提高其寫作水平,從而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
一、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小學生作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現如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并不是很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他們過于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認為在課上帶著學生閱讀會浪費很多時間,為了應付考試,教師會選擇讓小學生訂閱習題和作文書來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但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逐漸開始重視作文教學,這從他們的教學理念轉變上就能看出來。而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小學生的一些興趣愛好,這樣也有利于語文教師去選擇課外閱讀的素材。例如,教師通過調查和觀察后發現,目前大部分小學生感興趣的無非就是動畫片、游戲、動物等,那么教師在課堂當中為學生選擇閱讀題材的時候也要傾向于這些方向。比如,教師可以給他們普及沈石溪的文章,他是現代動物小說家,十分擅長寫動物小說,而且也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著名的作品有《獵狐》《狼王夢》以及《第七條獵狗》等,隨便拿出一個都十分優秀,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擴展一下《狼王夢》這一作品[2]。它主要講了母狼紫嵐剛失去伴侶,就被大白狗追趕,然后在艱難當中產下了五只幼崽,紫嵐堅持著與伴侶之間的約定,要將他們的孩子培養成狼王。但是一只小狼剛出生的時候就在洪水當中凍死了,大兒子在馴化時成了一只鷹的食物,二兒子死在了獵人的陷阱當中,小兒子又死在了狼王的口中。紫嵐十分絕望,但是為了丈夫黑桑的遺愿,它只能把希望放到女兒媚媚身上,她為媚媚找了一只強壯的公狼并生下狼崽,并且在撫養它們的時候為了保護媚媚的孩子與鷹一起掉落懸崖,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說的是但愿這窩狼崽中能有一只成為狼王。又如《保姆蟒》,主要講了一條十分稱職的保姆蟒蛇,身長6米多,為了保護孩子驅趕蚊子、老鼠和毒蛇,甚至大戰豺狼,在玩游戲的時候也會幫助孩子取勝。但是由于蟒蛇過分溺愛再加上別人都害怕它,而父母也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孩子,如果打孩子就會被保姆蟒阻止,最終父母就帶著孩子離開了那個地方。而保姆蟒則不愿意離去和進食,最終餓死,死的時候還叼著孩子留下來的衣服[3]。其實在給小學生普及這些課外讀物的時候,其中的情節是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而且在小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借此把文章當中的一些內涵挖掘出來,如《狼王夢》當中母狼為了追逐夢想不顧一切,《保姆蟒》當中過分的溺愛是錯誤的,這些都能夠為學生的寫作帶來靈感并提高他們的文學能力。
二、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學當中的重點內容,而且小學生在識字和分段上都有所進步,那么語文教師下一步需要培養的就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借此來提高他們的情操和寫作素養。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儲備豐富的知識,并使其作為寫作的素材,不斷積累就能凸顯出成效。而且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應當教小學生如何去提高他們的思維判斷能力,根據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展開描寫,并側面闡釋其他的內涵,這樣就能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如《三毛流浪記》主要講了一名上海的流浪兒童三毛,沒有家和親人,會吃紙糊廣告用的糨糊并睡在垃圾堆里,冬天的時候會將麻袋裹成一堆度過,而且做過很多生計,如拉推車、撿垃圾以及賣報紙,等等,但這些都無法解決溫飽。有一天他撿到一個錢包,并把它還給失主,但卻被認為是小偷,被打了一頓。流氓爺叔看到三毛不懂事,便利用他去做壞事,三毛知道自己被利用的時候,寧可餓著肚子也不愿意再做壞事。一對有錢夫婦因為不愿意看到丈夫在外面養小老婆,便收養了他嚴加管束,但是三毛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在舉行酒會的時候與他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搞亂了酒會,又走向了流浪生活。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他結束了這種日子,過上了正常的生活。故事真實地反映出了大城市這些流浪兒童的苦難,而且當時的社會到處是壓迫、欺詐以及不公平,而作家則有著十分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希望世間變得更加美好。這就能夠給小學生一種啟發,用故事當中的一些元素來代表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有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4]。
三、課外閱讀能夠讓小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題材
課外閱讀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內容大多有啟發性,而且其中的素材能夠當作小學生寫作的題材。如《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講了一只貓活了一百萬次,死了一百萬次,也有一百萬人為它哭,但是貓很討厭這些人。后來有一次貓成為野貓,別的母貓都很奉承它,但是貓并不喜歡它們,更愛自己。有一次它遇見一只白色的母貓,對它說什么母貓都不動容,后來貓就說要和白貓在一起,白貓同意了,并在不久后生下一窩寶寶,等這些寶寶自己離去做野貓以后,貓陪著白貓度過了一生,最終白貓死在它的懷中,但是它很希望白貓能夠永遠陪著它。這個故事充分說明這只貓雖然活得很久,但是沒有目標,在遇到自己重視的人以后感覺到了溫暖。如此一來,小學生就可以從這些優秀的作品當中發現題材,將其用到寫作當中,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5]。
四、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寫作社會意識
作文寫作的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事例,許多作者寫作的靈感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比如,沈石溪所寫的動物小說有的就是他經歷過的并從動物身上受到的啟發,因為他在西雙版納插過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時候,應當盡量培養他們的寫作社會意識,從社會當中尋找素材。比如,教師給學生所找的課外閱讀當中,很多都隱藏著當時的社會背景,就像上文提到過的《三毛流浪記》,故事中的上海是十分黑暗的,各種壓迫與民不聊生,但還是有一些人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堅持著。或者教師可以以一些社會上的實例作為小學生的社會意識培養素材,這樣更能直觀地達到教學效果[6]。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尤其是語文學科當中的作文教學,無論是對學生日后的考試還是語言、表達以及思維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科學地為小學生規劃課外閱讀的范圍,讓他們能夠通過課外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文學涵養,并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蔚.小學語文繪本教學的開展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34):57-58.
[2]李惠.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40.
[3]曲成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60.
[4]王月龍.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65.
[5]劉月.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生成的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6]梁智涵.創意寫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作者:祁麗萍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五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