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前教育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革新注入新的動力。發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育的成效,助力學生綜合性發展,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質量。借此,立足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分析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價值,提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職業素養;教育;融入
學前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需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性素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關系到能否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幼兒教師。2018年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指導職業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職學生不僅應具有學前教育專業能力,更需要具有學前教育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入不可或缺,如何推進兩者高效融合,助力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進而使學生全面性發展,凸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價值與質量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力度不強
職業素質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整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發揮著自身獨有的育人成效。而以職業素養教育融入為導向開展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使學生不僅具有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知識,也具有崗位幼兒教師應具有的職業素養,以此使學生未來更好地進行幼兒服務。但從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施現狀來看,雖然職業素養教育是其重要分支,但專業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度并不強,甚至部分教師重視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能的傳遞,缺乏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以及職業素養培養,使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力度不強,影響到學生未來發展趨勢。
(二)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式單一
從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現狀來看,凸顯職業素養培養方式較為單一。首先,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大多立足于課堂教學平臺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使學生獲取職業素養教育信息能力不足,不利于學生職業素養良好培養。其次,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校企合作的實踐與實施,助力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但從當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來看,校企合作力度不強,使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式模式較為單一,影響到學生綜合性發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價值
(一)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其中,起到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之功效。首先,高職院校能立足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施現狀,進一步明晰職業素養教育在其中融入與滲透的價值,并推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素質教育的良好融合,能實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方式、理念、模式的革新,重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以此凸顯職業素養教育在其中的教育實施價值,助力于學生職業素養的良好培養。其次,以職業素質教育培養為導向,開展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在達到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優化的同時,教師能立足于自身不足問題,重視職業素質教育的融入,發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功能,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良好培養,實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施的良好模式。
(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不僅應具有超高的專業教學能力,也應具有廣博的學識、高尚的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較高的社交能力等,唯有如此,方能根據3~6歲的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為幼兒傳遞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從而增強學前教育實施成效。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實施,重視職業素質教育的融入,能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化與專業化共同發展,不斷地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讓學生更適應崗位工作發展模式,使學生未來進行良好的就業,成為一名優秀出色的幼兒教師,以此為學前教育發展注入能力。由此可見,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職業素質教育融入是關鍵性,從而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創新價值。
(三)提升我國學前教育辦學質量
我國學前教育的服務對象為3~6歲的學齡前兒童,其教育的根本實施目的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幼兒今后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從心理視角分析,處于3~6歲的兒童,其心理脆弱、過于情緒化,但幼兒模仿能力較強,具有旺盛的精力,并對外界事物好奇心過強。基于此,幼兒教師通過對課程知識的廣泛學習與知曉,明確3~6歲兒童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引領幼兒,幫助幼兒改變自身發展不足問題,達到學前教育良好實施模式。在此背景下,需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幼兒教育輸送優質型人才,而通過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培養優秀的幼兒教師,使幼兒教師根據3~6歲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開展良好的學前教育工作實施模式,進而提升我國學前教育辦學的質量。
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職業素質教育的融入,需從轉變教學觀念層面出發,通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觀念的轉變,推進職業素質教育良好的融入其中,進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施質量。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轉變過程中,首先,立足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踐,審視當前人才培養不足問題,并結合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需要,調整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重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其次,在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加強宣傳力度,使師生認知到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師生認知度,一同踐行職業素質教育,并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良好培養。最后,以職業素質教育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為導向,明確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以此為引領,使學生在教學融入中達到職業與專業學習目標,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需在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目標、知識目標以及素質教育、能力目標、品質目標等方面進行明確,以此為學生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從學生發展視角出發,學生通過專業學習,獲取良好的知識技能與素養,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實現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在此背景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融入是關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以職業素質教育融入為基點,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首先,引領學生進行自我認知,通過專業教育、心理測評等方式,引領學生對自我當前情況進行認知,包括興趣、能力、特長、性格等等。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滲透,引領學生進行職業分析,立足于當前職業發展趨勢,使學生以專業分析自身未來發展情況,明確自身未來發展實際要素,通過專業學習促進自身全面性發展。最后,引領學生計劃與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構建自身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使學生以此為目標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同時,學生自身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的構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學生發展過程中進行優化與調整,從而使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
(三)創新教學方式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職業素質教育的融入,創新教學方式是關鍵。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實現內容的革新,達到高職院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良好的實施目的。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創新中,多重視案例教學、小組教學,探究教學在其中的運用。例如,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立足于崗位工作模式,選取崗位工作實際現象作為案例教學,引入到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通過引領學生分析實踐教學案例,深化學生對學前教育環境認知,并以自身學前教育信息,更好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總之,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施中,應立足于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根據當前人才培養趨勢,開展有序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優化。
(四)拓寬教學載體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重視教學載體的拓寬,使教學載體不僅立足于學校平臺中,也立足于幼兒園機構平臺中,為學生專業實習實訓提供良好的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從中獲取職業素養信息,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使學生未來良好的進行就業,進而不斷地提升我國學前教育辦學質量與能力。例如,高職院校加強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平臺中,拓寬教育實施空間與載體,使學生從中獲取相關的專業與職業信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能立足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不足問題,根據當前學前教育人才需要模式,培養具有職業化、專業化兼具的復合型人才,使人才更好地為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服務,進而凸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價值。因此,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實施中,立足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從轉變教學理念、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創新教學方式,拓寬教學載體四個維度,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促進優秀幼兒教師的良好培養,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推助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并進一步提升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質量。
作者:楊洋 單位:甘肅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