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入侵哲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國內外生物入侵的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出于經濟貿易、美學觀賞、旅游觀光、自然災害、戰爭疾病、風俗習慣等目的,都可能有意無意的攜帶和引入外來物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是有益的,比如說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的物種,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可能會對本地土著物種造成嚴重威脅,甚至影響到當地生態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例如,尼泊爾從國外引進一個蜜蜂品種,原本是為了給當地經濟帶來希望,引來的卻是災難,這種蜜蜂不僅能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與當地蜂種雜交,生出一種可怕的毒蜂,其造成的惡果很長時間難以消除。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從哲學的視界來審視這些問題。
(一)生物入侵給我國帶來的危害
首先,從生態環境來講,生物入侵一詞本身指的負面影響,外來生物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引進,都或多或少的給本土的生態系統造成侵害,比如松材線蟲、食人鯧、水葫蘆等,這些生物適應能力極強,因為他們從一個生物鏈步入了另一個幾乎沒有天敵的生物鏈,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繁衍生息,給本土生態系統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其次,從經濟社會方面來講,每年我國由于生物入侵帶來的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比如椰心葉甲每年給海南帶來的經濟負擔達1.5億元,廣東每年打撈水葫蘆的費用就需要一億多元人民幣。最后,由于人們缺乏對外來物種的科學認識以及引入的盲目性,加之有些人在眼前局部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環境資源和景觀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違背自然法則,大量引進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入侵物種種類增加,嚴重危害了自然生態環境,打破了生態平衡。
(二)生物入侵的渠道
Lonsdale提出有關群落可侵入性的假設,所謂lonsdale可侵入模型是指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來表述生態系統里外來種的數量,能簡便的解釋在某些群落或地域可發生的生物入侵。從可侵入性影響因素和入侵全過程來綜合考慮,推理得出可入侵模型:E=IS,其中,E是指給定區域中外來種的數量;I指的是外來種引入的數量;S指的是外來種的存活率。I又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有意引進。例如牛蛙、福壽螺、尼羅羅非魚、短蓋巨脂鯉、路斯塔野鯪等的有目的的引進,最后由于養殖管理不善或者由于地域因素的差異而導致價值降低,從而遭棄養淪為野生或者泛濫成災。第二種,無意引入。在各國進行貿易期間,由于檢查檢疫等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一些外來物種隨木材、花卉等進入他國領域內,比如松材線蟲、美國白蛾、小家鼠、蒼耳等,比較典型的要數美國白蛾和松材線蟲。第三種,自然入侵。主要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從一個地域傳入另一個地域,比如紫莖澤蘭、薇甘菊、美洲斑潛蠅、麝鼠、屋頂鼠都屬于自然入侵。
二、基于生物入侵引發的哲學反思
(一)從哲學的視角來分析
生物入侵這是指在理念思維和價值取向及倫理道德等哲學觀念的范疇內來考察生物入侵所起的作用,人類的行為直接影響生物入侵的活動過程,也就表明人的價值觀念與人生哲學直接或間接導致生物入侵。因此,防治生物入侵首先是防止和嚴禁外來物種引進,這就必須解決意識和理念問題,也就是哲學問題。所謂奧卡姆剃刀原則是指“如無必要,切勿增加實體”,人們盲目的引進外來物種以滿足自身的需求,追逐自身利益的后果便是給生態系統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最終不僅損害了生態系統,而且也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因此需要人們遵循“自然剃刀”的原則:如無必要,盡量不要對生態系統實施人為的干預。當然,自然剃刀原則并不指讓人們永遠不要干預自然界,當人類自身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時,我們有權利提出自己的生態性要求——人類的生存權,這樣就給原則中蘊含的“必要的人為干預”作出相對確定的界定——為了確保人類成員生存權利而作出的人為的干預。該原則并不是要求人類回到沒有生命保障的原始社會,而是要求人類在滿足自身成員的生存權后盡可能自然地生活。人類中心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以人為中心,人是自然界的主體,人們肆意的破壞和踐踏自然界,違背自然界規律過分的夸大人的主題的能動性。對于外界來說,人們的這些行為展現的更多的是消極的主體能動性,比如工業廢氣、燃燒秸稈等引發的大氣污染、氣候變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固體廢物的污染等。世界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為人們所利用,成為一種手段和方式,其價值判定在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發展。達爾文曾經說過:“檢驗一個人是否真正文明的標準,就是他擴展其同情或道德的程度。”尊重自然界的同時,自然界也會相應的尊重你。認識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更非自然的主人或主宰,必須尊重自然法則、服從自然規律。
(二)生物入侵與中庸之道
儒家提倡的中庸主要指德性生于天性而成于習慣,人們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習慣,才能達到一種至誠至善,一種天人合一的人生狀態,實現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避免過于不及,始終保持中庸之道。人們在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過程中,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尋求一種合理的狀態。而西方哲學中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一個人能以不偏不倚、執兩用中的態度來對待激情,這就是美德。他的中庸之道主要指他的政治學的見解,他既反對少數寡頭的專制制度,也反對平民掌權的民主制度,他認為國家的政權應該由中產階級掌握,因為這些人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則。”由奧卡姆剃刀原則所引申出來的“自然剃刀”所描述的如果沒有必要切勿增加對自然界不必要的干預,也就是要警示人們在與自然界相處的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把握適度原則,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要求人們達到一種至誠至善的境界,換句話說也就是“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第二十二章)的境界。人們要想達到這種境界,須獨善其身,自己管控自己的行為,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相結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人們自覺地修善自身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比如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的引進外來生物,從而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三)生物入侵與自然無為
老子曾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所謂道法自然就是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回歸自然本質,達到一種至上的精神境界。莊子也曾經說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圣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這里所說的無為指的是自然無為,人在與自然相處時,一方面要發揮一種自然的天性,促進自然不斷演化;另一方面也要樹立一種深層生態倫理主義的觀念,走出人類中心主義的怪圈,從而走向生物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的實在觀和價值觀,在自然界中實現一種本我和自我的“理性無為”。這種自然無為直接體現了道法自然的整體主義思想。相反,生物入侵從道法自然這個層次來看,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體現,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價值,突破無為轉向“有為”,刻意引進外來生物,打亂了本土的生態秩序,反而對人類本身、社會和自然界造成嚴重危害。這就需要人們樹立深層生態觀,用道法自然的思想約束自身。
三、結論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你也就不能改變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況。”當你用奧卡姆剃刀改變你的思維時,你的生活將會發生改變。在運用奧卡姆剃刀時應牢記愛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萬事萬物應該都應盡可能簡潔,但不能過于簡單。人們在看待生物入侵這個問題上,應該進行必要的反思,雖然引進外來物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的發展,但對于引進后帶來的一系列生態、法律等問題欠缺考慮,人們有目的的為了些許價值盲目的引入外來物種,在一定程度上是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站在哲學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從思想根源上減少盲目的引進,并同中庸之道和自然無為相結合,不斷地提升人們自身的修養,從而達到一種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和自我完善,從哲學中領悟人與自然的和諧。
作者:趙玉群單位: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