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義指向哲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提要本文根據事實和已有的評論論述由我國提出的、參與構成我國八十年代副詞研究新突破的“語義指
向”提出的過程、內容、實質和下列意義:從提出的方法論、揭示的內容所涉及的方面、揭示的規律、引進的
語用學的成果等方面參加副詞研究的新突破;對語言學添磚加瓦;用數學做理論指導和揭示規律的工具;運用
系統科學成果。并且首次說出“語義指向”的來源——“指向”,是呂叔湘先生提出的。
***
我國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在八十年代有兩個重大的突破。一個是副詞研究,一個是歧義研究。在副詞研究
中,我國學者有許多創新,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在1983年我國注意到“語義指向”,提出這個概念,并
從“語義指向”上揭示出一些副詞的重要語法規律,發現歧義的新品種——語境歧義,提出語境歧義分析法。
發現歧義的新品種和提出語境歧義分析法,也屬于歧義研究的突破。
從1983年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十多年?!罢Z義指向”提出的過程、“語義指向”的內容、實質和意義,還
沒有論證;“語義指向”的來源——“指向”,是呂叔湘先生提出的,還鮮為人知。本文試圖對上述問題作個
探討。
一
“語義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來的。
“指向”,是呂叔湘先生在對拙文《表示“異中有同”的“也”字獨用的探索》(后來載于《中國語文》
1983年第1期,收入《語法研究和探索(2)》,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4月版)審稿時提出來的:
“3、第二個主要論點是:在沒有伴隨句的情況下,在可能實現的交換項之中,實現的可能性大?。ㄗ髡?/p>
稱之為‘突出’)與位于‘也’字前或后,離‘也’字遠或近有關?!病值淖饔弥赶颍ㄗ髡叻Q之為‘統括
’)前面的最挨近的一個,然后是更前面的一個。然后是‘也’字后面的。……”
呂先生這個“指向”是“語義上”的,所以,它實際上就是“語義指向”,只是這里用作動詞。
我遵照呂先生的教導,按照上述意義在拙文中使用“指向”的術語:
“用‘也’字的語義根據是‘異中有同’。但是,有了這個語義的根據,如果不用‘也’字,‘異中有同
’就不能表達出來,如說:‘我知道,她知道?!挥蒙稀病?,就表達出來了,由此可見:‘也’字表
示‘異中有同’?!病衷诒硎尽愔杏型瘯r是指向(取用語義)兩事的,但是由于比較項是比較兩事的
對象,而相同項是兩事共有的,所以可以看作‘指向比較項,配以相同項’,簡稱為指向比較項。”(著重號
是現在引用所加的)
后來,我在1987年《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論現代漢語語言形式同內容的矛盾》一文中,把“指向
”用為名詞:
“我在研究表示‘異中有同’的‘也’字的獨用的時候,是采取分析‘也’字的指向,揭示非認知意義在
原語法結構體上面生成的規律的辦法。”
(這里,我要向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陸儉明兄表示歉意。他到新加坡講學、研究。因那里資料不全
,于1987年4月24日寫信給我,垂詢有關語義指向提出的問題。當時,我因大腦供血嚴重不足,記憶喪失殆盡
,于當年5月4日給他作復時,漏了這一點。)由于作為動詞的“指向”就是“語義指向”,所以這個用作名詞
的“指向”,也是“語義指向”。
差不多同時,邵敬敏提出“語義指向”的術語。他在1995年《語文導報》第2、3期的《八十年代副詞研究
的新突破》(后來收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現狀和回顧》里,語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版)一文中評論到我們
這篇拙文的有關問題時說:
“《表示‘異中有同’的‘也’字獨用的探索》(《中國語文》1983.1)則就副詞的語義指向與語法的
組合關系相一致又不一致的情況進行了另一種比較。沈文首先提出跟‘也’語義聯系有關的包括表示‘異’的
‘比較項’和表示‘同’的‘相同項’;其次描寫了‘比較項’在‘也’前后的分布情況以及‘比較項’跟‘
相同項’的函數關系;最后討論了‘也’在句子中的語義指向,即跟由‘比較項’而產生的潛在義的聯系,從
而揭示出在語法平面上‘也’只跟它后面的結構成分發生關系,組成結構體,可是在語義平面上,卻可以跟位
于‘也’前后的‘比較項’和‘相同項’都發生關系?!保ㄖ靥柺巧蜷_木加的)
他又在1987年《中國語文》第3期的《評〈語法研究和探索2〉》里使用“語義指向”:
“沈文(指《表示“異中有同”的“也”字獨用的探索》——引者)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從話語語言學角度
去探討副詞‘也’的‘語義指向’,而且從方法論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語境歧義分析法。”
二
名詞“語義指向”是指一個詞指向它的對象的能力或特性。由于指向對象的能力或特性,必然可由受到動
作的對象顯示出來,所以,作為名詞的“語義指向”,也指受到動作的對象。因此,“語義指向”具有上述兩
種緊密聯系但所指不同的含義。為了便于論述,本文權且把這兩個義項分開,讓“語義指向”專指一個詞的能
力或特性,而把受到動作的對象,改稱為“語義指向的對象”。
“語義指向”的內容是:
一、一個特定的詞把它所在的語言符號鏈條中除它以外的詞語或這些詞語以外有關的意思、語言符號
鏈條抓來作發生語義關系的對象。例如:
(1)這本書我們不讀。
副詞“不”字把它所在的語言符號鏈條中除它以外的詞語“這本書我們讀”抓來作發生語義關系的對象。
(2)飯也吃完了。
副詞“也”字把它所在的語言符號鏈條中除它以外的詞語“飯吃完了”和這些詞語以外有關的語言符號鏈
條(伴隨句)“別的東西吃完了”抓來作發生語義關系的對象。
(3)菜吃完了,飯也吃完了。
副詞“也”字把它所在的語言符號鏈條中除它以外的詞語“飯吃完了”和這些詞語以外有關的語言符號鏈
條(伴隨句)“菜吃完了”抓來作發生語義關系的對象。
為了便于稱說,我們把“抓來作發生語義關系的對象”中有“語義指向”的詞語所在的語言符號鏈條除它
以外的詞語(如:例(1)的“這本書我們讀”)叫做“基礎短語”;把“基礎短語”以外的詞語的有關的意
思、語言符號鏈條叫做“跟基礎短語有關的意思、語言符號鏈條”。
二、這個特定的詞在基礎短語中指定并取用某個或某些個詞的語義為“語義指向的對象”。
例如:
(4)我買這本書,不買那本書。
“不”字在基礎短語“(我)買那本書”中指定并取用“那本書”為語義指向的對象。
(5)陳東愛護張小三,李明也愛護張小三。
“也”字在基礎短語和跟基礎短語有關的語言符號鏈條“陳東愛護張小三,李明愛護張小三”中指定并取
用“李明”的語義為語義指向的對象。
指定并取用語義為語義指向的對象,含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在基礎短語中選擇或確定一個或一些詞語為語
義指向的對象,一個是把它的語義集中地注到這個語義指向的對象上。例如:
(6)我寫戲,(我)不唱戲。
有“語義指向”的詞“不”字,在基礎短語“我唱戲”中選擇或確定“唱”為語義指向的對象,把它的否
定的語義集中地注到這個“唱”上,——否定“他”對“戲”作了“唱”的動作。
(7)我寫戲,他不寫戲。
有“語義指向”的詞“不”字,在基礎短語“他寫戲”中選擇或確定“他”為語義指向的對象,把它的否
定的語義集中地注到這個“他”上,——否定“他”是做了“寫戲”動作的人。
指定并取用語義為語義指向的對象的根據是情景或上下文的對比。例如:
(8)先生:請您多多保重身體,您的健康對我也是幸福??梢愿鶕榫爸付ú⑷∮谩皩ξ摇睘椤耙?/p>
”字語義指向的對象。再如:上面舉的例(7)“我寫戲,他不寫戲”,可以根據“不”字所在的語言符號鏈
條跟它前面語言符號鏈條的對比指定并取用“他”為“不”字語義指向的對象。
語義指向的對象,實際上是焦點。焦點是未知信息的集中點。未知信息是發話的人認為受話的人還沒有知
道的信息或者是發話的人自己還沒有知道或重溫的信息。例如:
(9)李明剛剛回來。
“剛剛回來”是發話的人認為的、受話的人的未知信息?!皠倓偂笔鞘茉挼娜说奈粗畔⒌闹匾糠只蚣?/p>
中部分。
(10)宋尚武,誰是共產黨?
“誰”是發話的人的未知信息,也是發話的人的未知信息的集中部分。
因此一個特定的詞的“語義指向”,就是指定并取用基礎短語中某個或某些個詞語的語義為焦點的能力。
而被指定并取用為焦點的詞語的語義,就是語義指向的對象。“‘語義指向’的對象”是從“指向”的對象的
角度說的,在基礎短語中,任何詞語都有成為語義指向的對象的可能。焦點是從被“指向”的結果說的,任何
詞語只有在成為語義指向的對象后才成為焦點。
三、“語義指向”表現在語義指向的對象上。
例如:上面例(4)“我買這本書,不買那本書?!薄安弧弊值摹罢Z義指向”表現在它的語義指向的對象
“那本書”上。再如:
(11)你買那本書,我不買那本書。
“不”字的“語義指向”表現在它的語義指向的對象“我”上。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語義指向的對象,“語義指向”的能力就無法表現出來了;語義指向的對
象,是“語義指向”的能力發揮作用的產物。正是由于“也”字有“語義指向”的能力在發揮作用,“這本書
”或“我”才成為語義指向的對象。
三
“語義指向”的實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一、從發生語義關系的方式看,“語義指向”采取特有的方式并且分兩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