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語文屬于一門比較基礎的課程。語文課程具有極強思想性,是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更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本學科。在新課程要求下,語文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識字造詞,還必須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將教書與育人二者結合起來,采用科學的教學法,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雖然許多教師都在探究德育教學的滲透,但是效果不佳。因此,研究小學語文課堂對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實用價值。本文闡述了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并提出語文課堂對德育教育的滲透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教學;滲透
自古以來,每位教師的真正天職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怎樣才能夠做好教書育人,是教師探究的永恒課題,同時也是每位教師一生為之奮斗的實踐課題。而小學生猶如一張白紙,單純、想象力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更需要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改下,要求語文教師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將思想道德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許多語文教師在不斷努力,但是德育教學滲透還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不斷探索來實現小學德育目標。
一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德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極長一段時間內,小學語文教育都被定義成讀書識字的學科。但是從國家教育部門對語文教學要求來看,開設小學語文教學初衷不僅要求小學生從學習中掌握漢語知識,還需要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學。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事實上,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可知,教材中有許多與小學生德育相關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提高了德育教育手段,同時也是開展德育教學的必要材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其重要意義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小學德育教育渠道
語文是我國母語,更是人們交際的重要工具。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師要用愛心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態度、情感及價值觀;這是語文理應承擔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小學生智育,還要減負著提高學生美育、德育等為重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能夠讓德育工作能更深刻,更加生動,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夠掌握一門語言,還能夠使用一種工具,開闊學生的想象與思維能力,感受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及傳統美德。
(二)促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生在人生觀及價值觀上還是一片空白,他們就會依據自己所需情景活動去感悟、去經歷,建立個人的價值理想,提高個人的生命質量、文化素質。而在語文中開展德育教學,能夠培養及完善小學生的人格,引導小學生將所學知識、美德融為一體,讓語文課堂成為培育情操的陣地。
(三)實現語文教育的有效性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實現教學有效性是教師教學的終極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必須要打造出“有效課堂”,開展“有效教學”。要實施語文的有效性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學會生存必備的本領;其次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引導小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最后要開啟小學生心智,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及高效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的對策
從前面分析來看,在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有效滲透德育,是相關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體驗,談談小學語文課堂對德育的滲透。
(一)滲透德育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要滲透德育,并不是教學中講一些大道理就能實現,而是要依據學生基本情況遵守一定滲透原則。
(1)以理動情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最簡單方式即要給學生開展理論教育。講道理,以理服人,因此教師就必須要降低高高在上的態度,讓學生擺脫權威性的管理及束縛。要開展以理服人,就需要建立師生平等的姿態,采用富有情感的交流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教師話語中的情感,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解決與協調相關問題。只有這種以理動情,才能夠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共鳴,才能夠達到滲透的效果。
(2)以榜樣滲透德育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自身的品質及形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身上的正能量可能會影響學生一生。因此在滲透德育中,榜樣影響是一種重要滲透方式。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以正直、生動的形象去教育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效仿心理,通過效仿逐漸提高學生自身道德修養。對小學生而言,形象思維能力得到初步發展,但分辨思維還處于形成階段,因此正面的形象榜樣比講道德更具說服力,小學生也易于接受。
(3)以情景施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授課前,教師不但要依據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式,還要針對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陶冶情操。因小學生心理脆弱,因此教師教學中融入情感,融洽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就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通過生動語言勾畫講解的內容,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教師設計教學時,因學生知識基礎、思想變化及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無法統一教學內容及方式,就要依據學生實況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創設出有層次的情景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的對策
在滲透德育原則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從而實現德育教學的真正目標,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質。
(1)充分利用教材滲透德育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就應該將講解知識、培養能力及建立情感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該依據每個小學生實際所需,不同德育知識用不同滲透形式開展德育教學。比如在培養學生節約知識時,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可謂是衣食無憂,因此大腦中根本沒有節約的概念,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中都可能隨意浪費。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憫農》的有關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節約意識與勞動觀念,通過德育滲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節約意識與勞動觀念,不但能夠體會到勞動者的辛苦,還熱愛勞動,逐漸能夠養成節約習慣,同時在滲透德育中還要將勞動光榮作為主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中,通過親自體驗勞動過程,就能夠感受勞動過程的辛苦。經過教師引領,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文章內容的感情,從而增強學生節約、勤勞的道德品質。
(2)在閱讀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屬于重要環節,而朗讀更是培養小學生感情的重要途徑。在閱讀內容過程中,不能僅機械地將文章朗讀出來,要運用豐富的感情去體會文章蘊含的感情。比如在講解蘇教版《微笑著承受一切》(三年級下冊)知識時,如果僅僅依靠機械朗讀肯定不夠,因此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內容中,以飽滿情感去細致、認真的朗讀優美的詞句,就能夠真切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感情,發揮文章思想對小學生的啟發與引導,學以致用,而且通過這種教學還讓學生養成微笑、樂觀地面對困難,達到德育知識的滲透。
(3)在習作中滲透德育
在習作訓練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將生活事物融入進去。生活不僅能給習作提供所需的素材,還能夠通過素材的借鑒滲透德育知識。比如教師以“有趣的運動會”為主題進行習作教學,因為運動會是一項團結友愛的項目,因此要求小學生以這個話題為寫作主題,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友愛的情感,而且還激發了學生愿為班級爭榮譽的情感。當然在習作教學中,也可采用“保護環境”為習作主題,由學生先以小組探究模式討論寫作思路,然后在組內交流保環境保護的想法,最后才開始寫作。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實現交流寫作,同時還能夠培養環境保護的美德。
參考文獻
[1]相霞.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陳煒.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3]劉浩然.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
[4]相霞.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5]陳煒.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6]劉浩然.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
作者:李惠媛 單位:山西省平遙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