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優化教學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學生的學習才是主動的,積極的,熱烈的。反之,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將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課堂教學也就缺乏生氣,變得機械沉悶。
如何才能使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一往情深,教師的語言神態要充滿濃厚的情趣。其次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精心安排,設置情景,把學生的興趣迅速轉移到學習上來,是學生產生高昂情緒和精神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地進入到教學之中。
例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寫的是南疆景色,山水相映,別具風格。因我又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所以講這篇課文時,格外感到親切。桂林山水奇異動人的景色再現眼前,我為祖國有這樣清秀、奇異、幽靜、美麗的勝景而感到自豪。我由衷要贊嘆它的激情早已抑制不住。于是,教學一開始,我利用錄像再現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風光,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詩的連綿畫卷之中。隨著畫面的移動,學生個個翹首凝視,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贊美之情油然而生。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帶著對"美"的向往進入了課文情景。接著,我又配樂給學生進行了歡快、激奮地范讀。學生們個個欲試,都想為大家讀一讀課文,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山河地熱愛。
講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抓了按板書順序練背,學習作者優美的言辭和嚴密的寫作結構。
作比:大海、西湖卻(突出)
漓江水景特點:靜、清、綠真(強調)
感受:激起微波、船進岸移
作比:泰山、香山卻(突出)
桂林山姿奇(氣勢)真(強調)
特點:秀(色彩)
險(形狀)
山環繞水、水倒映山(奇)
贊美奇景霧、樹、花、船、筏(美)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觀)
學生讀得朗朗上口,句句有情,借用了板書,只用了兩課時,全班同學就都會背誦全文了。
學生告訴我:讀了這篇課文,他們好像真的來到了桂林,蕩舟在漓江,有身臨其境之感。有機會,一定要親眼看一看桂林那奇異迷人的風光。
我用錄像、音樂、語言的渲染,營造了課堂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以情動情
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作者將他們豐富而深厚的感情流于筆端,凝聚在字里行間。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以"情感"為動力,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例如:《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具體敘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回國時,向朝鮮人民話別地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文章充滿著濃厚的感情色彩,使人讀了很親切,很受感動,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我講這篇文章時,憑借文章內容,尋找情感激發的最佳點。以讀悟情,以情動情。
文章三段的開頭、結尾,在寫法上都有一個共同點:每段的總起句都是感嘆句,每段最后又都以反問句作結。我范讀開頭時,如說話一般,又親切又感動,讓學生細細品味文中的感情。以自己的真情,讓學生體會到朝鮮人民熱愛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真情。范讀文章的結尾時,我滿懷激情,進一步加強了語氣,強烈的抒發了中朝人民患難與共,生死共存的戰斗友誼。學生被這離別動人的場面感動了,紛紛舉手發言:"我們雖然沒有見到這場面,但我們可以想象出這場面一定和我國抗洪救災時,解放軍與當地災民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場面一個樣。"
我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中感人至深的句子,激發了學生熱愛中國人民志愿軍,熱愛朝鮮人民的思想感情,塑造了學生美好的心靈,產生了與作者心靈上的共鳴。讓這一感人的場景永遠銘刻在學生們心中。
三、講練結合
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是落實語文素質目標的關鍵。通過多種形式的語言訓練,促進學生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而且每一堂課我都保證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以《深山風雪路》一文為例,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段以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這一特點。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品味文中之道,悟出郵遞員老呂是一個對工作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情感得到了升華,達到了"文道"統一的教學目的。
在進行了讀、說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練筆。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對話。學生練筆的效果不錯,當堂學生之間進行了交流,老師進行了點評。學生深深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
由于我優化了教學方法,課上爭取了時間,課下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實踐證明,我摸索、總結出的"激發興趣,以情動情,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我決心在教學改革的大道上,再接再厲,認真摸索語文教學的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創出更新的教法,用最經濟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