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反流性食管炎臟腑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fis,RE)是食管疾病里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率逐年增高。RE中的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前病變的一種。現對RE病理生理的中醫臟腑關系初步探討如下。
1以肝胃食管為主軸運轉,肝氣條達是核心
中醫學無反流性食管炎病名,根據臨床特征,應屬于中醫“噎膈”、“胸痛”、“胃痛”、“反酸”、“嘈雜”、“食管癉”等范疇。食管自胃至咽,《難經集注》稱為胃之系,《醫貫》謂:“咽系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認為食管與胃相連,和胃關系密切,由此推知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為胃氣所主。食管具有柔、空的特點,即需要津液的滋潤,同時保持空的特性才能正常通降,一遇梗阻、津枯則發為噎膈、胸痛。胃為陽土,喜燥惡濕,主腐熟收納,其氣宜降。若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胃失腐熟水谷,而谷濁之氣不得下行而上逆,常出現反酸、嘈雜甚則嘔吐。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惡抑郁,主疏泄,有調暢全身氣機功能,與胃是木土乘克關系。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氣失和,氣逆于上,也可以出現噯氣、泛酸等癥狀,正如高鼓峰《四明心法》說:“凡為吞酸盡屬肝木,曲直作酸也。”
胃屬土,肝屬木,兩者相互制約。在生理上是木疏土的關系。肝主疏泄,條暢氣機,肝氣疏泄條達可助脾胃運化升發清陽、受納腐熟降濁陰,即“土得木而達”。在病理上,則是木旺乘土的關系。憂思惱怒,情志不遂等可致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故常見燒心、疼痛、反酸、反胃;日久氣郁化熱,或氣郁生痰,或氣郁血瘀,結于食道,故有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的表現。由此可知整個RE病變,都圍繞著肝胃食管的關系產生各種變化。情志失調導致肝病的發生,而中醫的情志即是機體心理應激反應的一種,而肝正是機體調節心理應激反應的核心,因此,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機體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調肝方藥能夠緩解因長期消化道癥狀繼發的精神抑郁[1]。
2以肺脾為旁支,痰氣火瘀是病理產物
脾胃互為表里,升降相因,胃納正常,則脾運健,反之則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痞塞不通,氣逆于上,食管失于柔通發病,癥多見喉中如有異物感、痞滿、嘈雜。肺主氣,不耐寒熱,與肝在生理上是金木相克,互相制約的關系。若肝失條達,氣郁化火,木火刑金,肺失清肅,肺氣上逆,故RE患者常見咳嗽、咽癢、胸痛等咽部癥狀。在這五個臟腑的相互關系中,總以肝郁氣滯為先,隨之胃氣上逆、肺氣不宣、脾氣虛弱在后,而氣的升降出入的運動正常,方可維持人體正常的臟腑經絡器官的生理活動,反之則百病可生,氣郁化熱、氣滯痰凝、氣滯血瘀等。痰、氣、火、瘀互結于食管,食管通降不利,失于濡養,病成RE。
3以臟腑辨證為中心,辨證辨病相結合
RE的病因病機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導致肝失疏泄,肝胃郁熱,脾失健運,肺失肅降,而出現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于食道,食道失于濡養,通降不利發病。常見證型有肝氣犯胃、肝胃郁熱、肝郁痰結、肝胃血瘀、肝胃陰虛、肝郁脾虛、肝火犯肺、肺胃不和。治療當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大法,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或疏肝清熱,健脾益氣,或宣肺降逆,或降氣化痰,或滋陰清熱等等。常用的代表方[2]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柴芍六君湯、柴芩降逆湯、化肝煎、左金丸、濟生橘皮竹茹湯、大黃黃連瀉心湯、丹梔逍遙散半夏厚樸湯、小陷胸湯、溫膽湯、清膈降逆湯[5]、旋覆代赭湯、血府逐瘀湯、啟膈散、仙方活命飲、丹參飲、旋覆花湯、一貫煎、益胃湯等。
RE的返流液中,胃酸和十二指腸內容物的雙重反流對食管黏膜的損害作用強于單純胃酸或膽汁的不完全反流,酸反流與膽汁反流間可能存在正性協同作用[3]。如為酸與膽汁混合反流,則可出現燒心、泛酸、口干口苦等癥狀。中醫認為“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液泄則嘔苦”。膽主通降,有賴于肝氣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升降。若肝失疏泄,則膽通降失常,膽氣不降,逆行于胃,則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治療上宜辨證辨病相結合,以疏肝和胃、清熱利膽為法,蒿芩溫膽湯加減為用。許多RE病人,臨床上既有燒心、泛酸、口干口苦、舌紅苔黃等實熱證,又可出現胃脘部喜溫喜按,大便稀溏等虛寒證,這種寒熱錯雜的癥狀同時存在,系由肝郁而化熱,而復肝木橫克脾土,損傷脾胃,氣虛及陽,終致寒熱錯雜,脾虛胃實,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調,胃氣上逆于食道。治療辨證辨病相結合,以辛開苦降、和胃降逆為法,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
反流性食管炎治療復發率高,而長期病程也影響RE病人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時,只有明辨RE的臟腑關系才有可能以之為據,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嚴燦,鄧中炎,潘毅,等.從現代心理應激理論研究中醫肝主疏泄功能.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17(3):209
2彭卓崳,李桂賢.從肝胃論治反流性食管炎探微.吉林中醫藥,2007,27(6):67
3王雯,許國銘,李兆申,等.胃及十二指腸液對食管黏膜損傷的實驗研究.中華消化雜志,2000,2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