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華法令致腹腔自發性出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華法令致腹腔自發性出血是一種少見的急腹癥,此病易造成誤診,但近些年來,國內外相關的病例報道有增多的趨勢,如華法令致全身、腹腔、消化道、泌尿道、支氣管、附件出血等[1,2]。本次研究1例華法令致腹腔自發性出血病例。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性,49歲。因右上腹痛4d入院。體檢:貧血貌,神志清,皮膚鞏膜無黃染,腹部稍膨隆,腹肌軟,右上腹壓痛,無反跳痛,Murpher''''s征(-),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有膽囊結石病史2年,反復發作,一月前發作一次,頭孢類抗生素及甲硝唑抗炎治療約5d后緩解。急診腹部B超證實:膽囊多發結石伴膽囊炎。患者平素月經不規則,量偏多。擬“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急診收住入院,予以抗炎補液、解痙等治療。入院后約10h,患者腹脹明顯伴胸悶,查體:貧血貌,全身散在皮膚瘀點瘀斑,腹部膨隆,腹肌軟,右上腹壓痛,余腹部無壓痛,無反跳痛,移動性濁音(+),腸鳴音弱,腹部穿刺,見不凝血性腹腔液。血常規示:白細胞11.1×109/L,中性粒細胞71.6%,血紅蛋白44g/L,紅細胞1.36×1012/L,紅細胞比積12.5%;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time,PT):35.8s,尿淀粉酶:2594U/L。CT示:膽囊多發結石伴膽囊炎,大量腹水,肝胰脾未見異常,子宮多發肌瘤,雙附件未見異常,心臟內高密度影。門靜脈系B超未見異常。腹部立位平片示:腸腔內多發小液平。胸片示:心瓣膜病術后觀,肺動脈高壓及肺淤血改變。腹水脫落細胞學檢查:未見癌細胞。再次追問病史,得知患者7年前曾行心瓣膜換瓣術,長期服用華法令片抗凝。無高血壓病史。在排除消化道惡性腫瘤、重癥胰腺炎、腸系膜血管血栓性疾病、絞榨性腸梗阻、腹部卒中等疾病后,考慮凝血功能異常至腹腔自發性出血,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即刻停用華法令,予以輸血漿、紅細胞懸液,靜滴VitK1,利尿,抗炎補液等治療后6d,患者腹脹已有所緩解,復查PT:17.3s明顯縮短。期間,生命體征一直平穩。繼續保守治療6d,患者腹脹緩解,病情穩定,PT穩定在正常范圍內。之后,開始予以華法令1/3片口服抗凝,并逐步加量,并監測PT,再治療6d后,患者完全康復。出院后,華法令每日1片口服,隨訪6個月,無出血等并發癥。
2討論
華法令是一種香豆素類口服抗凝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主要與維生素K發生可逆性競爭,抑制肝細胞中Ⅶ、Ⅴ、Ⅹ等凝血因子的合成,還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出血是其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約占9%~10%[3]。但其并發腹腔內、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少見的,常提示存在潛在的疾病。
2.1病因分析長期服用華法令的患者,可導致凝血功能障礙,PT延長,是并發出血主要原因。本次研究表明,相關因素可增加出血的幾率,總結以下幾點:①維生素K攝入減少。如老年患者,體質虛弱,營養不良,高代謝狀態,肝腎功能不全,小腸菌群改變,嚴重貧血,月經紊亂,放射治療,惡液質,腹瀉,膽道梗阻等;②其他藥物的影響[4]。與血漿蛋白親合力高的藥,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甲硝唑等;減少維生素K族吸收和影響凝血酶原合成,抑制華法令肝臟代謝的藥物,如各種廣譜抗生素。臨床上,頭孢類、喹諾酮類增加華法令的效果導致腹腔、消化道出血已有所報道[5];③原有的基礎疾病。如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腹腔內的炎癥,消化道潰瘍、腫瘤、炎癥性病變,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由于原有的損傷病灶,如炎癥的腐蝕和血管壓力的升高,加上華法令致凝血功能障礙,容易導致出血。本病例為接受心瓣膜置換術后長期服用華法令,營養狀況差,月經紊亂,貧血,有結石性膽囊炎反復使用甲硝唑和廣譜抗生素抗炎治療病史,此次又急性發作,可能是導致腹腔自發性出血的原因。
2.2診斷與鑒別診斷本癥由于其臨床上的少見、病因的特異性和臨床表現的非特異性給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誤診率高。根據其病因初步可分為兩類,一是單純的華法令致腹腔及臟器出血,此類病人往往PT延長,存在影響華法令藥效的因素,而無潛在的損傷病灶;二是合并有其他潛在的損傷病灶,此類病人PT可在正常治療范圍內。以下線索有助于診斷:①首先要詳細的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這是防止誤診的首要手段。如本病例患者開始問病史未能提供心臟病史,經追問后才提供,有長期華法令服用史,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應想到本癥的可能;②本癥主要以急性腹痛和出血兩大類癥狀為主;③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性液對本癥的診斷有重要價值;④全面的輔助檢查如B超、CT、腹部平片以及血常規、凝血功能的監測等,以明確出血及其程度,分析其誘發因素和潛在的損傷病灶;⑤必須排除外傷性臟器破裂出血、消化道惡性腫瘤、重癥胰腺炎、腸系膜血管血栓性疾病、絞榨性腸梗阻、腹部卒中等引起的血性腹水。其中腹部卒中的臨床表現可與本癥類似,但病因及出血程度及治療手段都有所不同,腹部卒中多因高血壓、腹部動脈硬化,加上炎癥、腹腔壓力增高等誘因引起血管破裂大出血,發病急,病情危重,一般保守治療效果差,非手術病死率高,往往須剖腹探查術。本例患者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掩蓋了腹腔出血的癥狀,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的不詳細不全面以及輔助檢查的不及時,是造成漏診的原因。
2.3治療本癥明確診斷后,治療主要是糾正凝血功能障礙。一般保守治療有效,切不可盲目剖腹探查。一經確診,立即停用華法令,輸注維生素K。嚴重者可輸注新鮮冷凍血漿以補充凝血因子,適當應用止血藥,有休克表現者,應輸注紅細胞懸液等以糾正休克。一般在6~12h內可糾正出血。若上述治療后,PT及國際標準化比值已經得到糾正,但仍有持續的出血表現,休克難以糾正,則可能存在較大血管的破裂出血,這時應剖腹探查。若合并有其他疾病時,如消化道炎癥、潰瘍、動靜脈畸形、肝硬化門脈高壓等,應該在糾正凝血功能障礙后,積極保守治療。若非手術不可時,一般在術后48h,逐步恢復抗凝治療,若為顱腦手術,一般在術后6周恢復[6]。
【參考文獻】
1李永勝,沈迎念,萬磊,等.口服華法令抗凝致出血的原因分析[J].內科急危重雜志,2006,12(1):18.
2林紅梅,徐華林,喻光懋.口服華法令抗凝致卵巢出血6例[J].浙江醫學,2007,29(8):871-872.
3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國家基本藥物(西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64.
4潘厚田.中國藥品實用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63.
5鄭亞西,王曉峰.頭孢唑肟鈉與華法令合用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J].臨床誤診誤治,1996,9(2):86.
6李宗光,徐光道.實用心臟外科學[M].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