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安全用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藥的不良反應容易被忽視,本文探討了中藥的不良反應及如何安全、合理用藥。中藥及中西藥配伍不當易引發不良反應;個體對中藥的耐受性差異很大,妊娠用藥、兒童和老人的要特別注意安全用藥;藥物自身也有毒性,炮制方法及煎煮不當都會引起不良反應。中藥的不良反應該引起醫藥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中藥;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Abstract】Adversereac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reeasilyoverlooked,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adverseeffectsandsafe,rationaluse.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combinedeasilyleadtoimproperadversereactions;individualtoleranceofChinesemedicinearevarywidely,pregnancymedication,childrenandtheelderlyshouldpayspecialattentiontodrugsafety;drugitselfistoxic,processingmethodsandimproperpreparationwillleadtoadversereactions.TheadverseeffectsofChinesemedicineshouldcausemoreattentionbypractitioners.
【KeyWords】Chinesemedicine;Adversereactions;Rationaldruguse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藥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關于藥物不良反應的報道和討論比較多,往往對于中藥的不良反應并未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大家的重點視線多停留于西藥,尤其是抗生素的濫用,作為一名在基層藥房工作十余年的中藥師,結合臨床工作實踐,并結合文獻,淺淡一下臨床常見的中藥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問題,盡管相對于抗生素濫用少之又少,可卻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甚至省略。
中醫藥歷史悠久,一般來說,中藥藥性比較平和,反應也較少,很久以來被其不良反應重視不夠,甚至被錯誤的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有關中藥不良反應,我國歷史早有認識,明張景岳有“無藥無毒”的說法,為了廣大患者的用藥安全,中藥的不良反應該引起醫藥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并針對不同情況合理用藥、安全用藥。
1中藥及中西藥配伍不當
傳統就有十八反、十九畏,即中藥相互間具有相惡、相反的作用,臨床上中西藥配伍治療情況日益增多,中藥注射劑的出現,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多樣選擇,但中西藥配伍卻處于無章可循狀態,如果不安全用藥就會導致藥效降低甚至毒害反應,如:①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甲苯磺丁脲等降血糖藥物時,若合用甘草、鹿茸,可降低降糖藥物的效果;②含有麻黃的中成藥,如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呋喃唑酮、異煙肼等同用;③含有黃酮類成分的中藥,不宜與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同用,可生成金屬絡合物,只有謹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安全用藥。2個體差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用藥、兒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藥。個體對中藥的耐受性差異很大,同時作為藥劑工作者一定要增強工作責任心,對患者進行耐心、詳細的講解服用說明,包括服用時間、劑量、注意事項,以防不良反應及毒害作用的發生,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工作中有如下體會:①兒童的用量應特別注意,一個月的小孩該服多少,半歲的小孩、一歲的小孩該服多少;②孕婦的特殊人群,我們藥房的保胎無憂丸在服用的時候須忌魚;③老人,對于老年人風濕病占很大的比例,這種藥對胃腸的刺激很大,應囑咐飯后服用。
3藥物自身毒性,炮制方法及煎煮不當
許多中藥本身就有毒性,如過量服用肉桂就會引起血尿,而未經炮制或炮制煎煮不當也會引起有害反應,如生半夏有毒,炮制的法半夏則毒性大減,烏頭藥物宜久煎,使其毒性較強的烏頭堿水解為烏頭原堿。
作為一名基層藥劑工作者,我們應該嚴格執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盡量避免和減少中藥不良反應給人們造成的各種危害,正確對待中藥的不良反應,正確的服用藥物、保管藥物,從而達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用藥,不能輕信藥品廣告,不要盲目迷信新藥、貴藥、進口藥,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服藥,用藥后出現異常的感覺和癥狀,應由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真地進行因果關系的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