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哈蟆油真偽辨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詞】哈蟆油
摘要:目的:對哈蟆油的真偽進行鑒別。方法:用原動物檢索法、性狀比較法、理化鑒別法來鑒別真偽哈蟆油。結果:通過原動物檢索法,可以將干燥原只中國林蛙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區別開來;通過性狀比較法及理化鑒別法可以將已制成商品的正品哈蟆油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油、偽品青蛙油、蟾蜍油區別開來。結論: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基本鑒別市場上銷售的哈蟆油的真偽。
關鍵詞:哈蟆油;真偽;檢索;性狀;鑒別
哈蟆油是中國林蛙雌蛙的輸卵管,又稱林蛙油、哈士蟆油、雪哈油是滋補強壯的名貴藥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蟆”,列為上品。先用以食用,后來轉為常用滋補藥。《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記載:“哈蟆油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用于陰虛體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盜汗不止、癆嗽咳血”。《樺甸縣志》卷六記載:“哈蟆一田雞,壯與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黃或黑,……生有粘質物與其腹中,人所珍視,稱為田雞油(哈蟆油)。清時歲取入貢”。被視為滋補強身的珍品。
經現代科學分析鑒定,其主要含有蛋白質9種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化合物、多種維生素、核酸、激素及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鉀、鈉、鐵、錳、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現代醫學也證明了它有抗疲勞、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耐力及抗應激能力、鎮靜抗焦慮、提高腦組織供氧與利用氧能力、增強性功能、降血脂、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抗癌輔助作用及調節體內激素平衡滋陰養顏等醫療保健作用。
隨著哈蟆油的食用與藥用價值越來越被人們看好,市場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因其貨源基本仍來自野生,且由于捕捉過度,農藥、化肥污染水源等因素,影響中國林蛙的繁殖與生境,資源大幅減少。供需矛盾促使價格飛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每千克不足百元,到現在的每千克超過三千元大關。不法商販為利益驅使,用假冒偽劣商品來冒充中國林蛙,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就曾碰到過以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來假冒的情況。
市場上現銷售的商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干燥原只的;一種是已剝好的油(輸卵管)。
1干燥原只品的種類及鑒別
1.1干燥原只品的種類
1.1.1中國林蛙
1.1.1.1來源
系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動物中國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雌蛙。
1.1.1.2原動物特性
中國林蛙系卵生兩棲動物,外形很像青蛙。雌蛙體長約7~9cm,雄蛙較小;頭長寬相等或略寬,扁平;吻端鈍圓略突出于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于吻眼之間,鼻間距大于眼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明顯大于眼徑之半;前肢較粗短;指端圓,指較細長,第1、3指近等長,指長順序為3、1、4、2;關節下瘤、指基下瘤及內外掌突均顯著;后肢長,脛跗關節前達或超過眼,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一半,足與脛等長或略長;趾端鈍圓,趾細長,第3、5趾達第4趾的第2、3關節下瘤中部;蹼發達,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達趾端而蹼緣缺刻較大,外側間具蹼而不發達;關節小瘤小而明顯;內跖突窄長,外突小而圓。皮膚上細小疣粒很多,口角后端頜腺十分明顯,背側褶在顳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狀,在鼓膜上方側褶略斜向外側,隨即又折向中線,再向后延伸至胯部;兩側褶間有少數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排成“∧”;腹面皮膚光滑。褶二。皮膚顏色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化,秋季和冬季為褐色,夏季為黃褐色。
哈蟆油的采收時節一般有:中國林蛙入水冬眠前可用燈光誘捕;下水后筑壩下籠圍捕或網捕;也有下河翻石、摸洞穴捕捉。霜降前后體肥油足,捕捉最好。雌蛙腹內有油(輸卵管)而雄蛙腹內無油,故應注意辨別:雌蛙腹部肥滿,雄蛙則形體瘦小,腹部瘟,下部尖形。
中國林蛙野生于我國東北地區,海拔1100m以下的長白山區及小興安嶺。此外,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四川、山西、陜西、青海等地亦有分布。
1.1.2黑龍江林蛙
1.1.2.1來源
為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RanaamureansisEoulenger)雌蛙蛙。
1.1.2.2原動物特性
黑龍江林蛙其形狀與中國林蛙相似而稍小,雌蛙體長6~7cm左右。頭較扁平,長寬幾相等;吻端尖圓,稍突出于下頜;吻棱較明顯;頰部向外側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間,眼間距小于鼻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大于眼徑之半;鋤骨齒為橢圓形,位于鼻孔內后方。前肢較短壯;指端圓;指較細長,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顯著,第2、3、4指常有指基下瘤;內外掌突均顯著。后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脛短。左右跟部稍重疊,足長于脛;趾端鈍圓而略尖;第3、5趾達第四趾的第2、3關節下瘤之間;蹼發達,除第五趾外,其余各趾的蹼雖未達端,而蹼緣的缺刻不深,外側間蹼幾達基部,第五趾外側無緣膜;內突較細長,外突圓小或無。皮膚為林蛙群中最粗糙者;背側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側,隨又略折向中線,然后向后延伸達胯部;兩側褶間有分散的疣或長或圓,大致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體側、腹部兩側及后肢背面有許多小疣。口角后端有一顯著的頜腺;跗褶二,頗顯著,褶上小白刺較多;腹面一般光滑,僅腹側及腹后端有刺粒。皮膚顏色變異頗大。背側褶及背部疣上或附近多有黑色斑點;鼓膜上的三角形黑色斑大而顯著;四肢背面有黑橫紋。咽、喉及腹部有鮮艷的朱紅色與深灰色花斑,二色多少的比例相差很大;四肢腹面多為深灰色,間有少量朱紅色小點,體側也有,甚至背面也有,但這種情況很少(這種朱紅色在保存二三年多的標本上仍能看到)。
黑龍江林蛙與中國林蛙同生活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所以商品哈士蟆中有時會夾雜一些黑龍江林蛙。
1.1.3黑斑蛙(青蛙)
1.1.3.1來源
系蛙科動物黑斑蛙(青蛙)(RananigromaculataHallowell)雌蛙。
1.1.3.2原動物特性
黑斑蛙(青蛙),其背面的基色為黃棕色或深綠色或帶灰棕色,具有不規則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條寬窄不一的淺色的縱脊線;四肢背面有黑色橫斑。股后方無縱紋,而只有幾條橫紋。腹面白色無斑。此種為我國常見的蛙類,常棲于池塘、水溝或小河內;產卵季節為3~6月。
1.1.4中華大蟾蜍
1.1.4.1來源
為蟾蜍科(Bufonidae)動物雌性中華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
1.1.4.2原動物特性
中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形似蛙而較大,軀干粗短,無尾。頭寬大于長,頭部無骨質棱,鼓膜顯著;口中無齒,頸不明顯。前肢長而粗壯,指趾略扁具緣膜;后肢粗壯而短,趾側趾在基部相連成瓣蹼。皮膚極粗糙,背部密布瘰疣,腹部疣粒較小,頭部較光滑,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后腺。體色隨季節和性別不同而變化,生殖季節雄性背部多黑綠色,體側淺色斑紋;雌性背部顏色較淺,瘰疣乳黃色,腹部乳黃色,有棕色或黑色細花紋。雄性較小,內側3指有黑色婚墊,無聲囊。為兩棲類動物。廣布于我國溫暖帶、亞熱帶地區。
1.2干燥原只品的鑒別
干燥原只哈士蟆的真偽鑒別只要掌握好此四種動物的原動物特性,利用下面提供的原動物的檢索表,就能將正品哈士蟆――中國林蛙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區別開來:四種原動物檢索1.上頜無齒,有耳后腺…中華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1.上頜有齒,無耳后腺……
22.背側褶在頸部不作曲折狀,股后方無縱紋,而只有幾條橫紋,雄蛙有外聲帶………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Hallowell2.背側褶在頸部作曲折狀,33.體扁平而略小,后背及體側疣粒多而顯著,脛跗關節不達眼部;腹部有明顯的朱紅色斑點,黑龍江林蛙Ransamurensis3.體略粗圓而大,后背及體側無顯著疣粒;脛跗關節前達眼部;腹部無顯明的朱紅色斑點,中國林蛙R.temporariachensinensis
2哈蟆油與類似品、偽品的種類及鑒別
2.1哈蟆油
系將捕捉到的中國林蛙的雌蛙用繩穿過眼、鼻、頸部位,懸掛于通風陰涼處陰干成哈士蟆干。剝油時先將原只干用熱水浸泡1~2min,立即裝入麻袋內悶一夜,皮肉回潤后剖開腹部,取出輸卵管(俗稱“油”),同時除去黑子(卵細胞),放在通風處陰干即為蛤蟆油。
2.1.1性狀鑒定
商品哈蟆油呈不規則彎曲團塊狀,輸卵管呈腦樣回溝狀鑲嵌排列,相互重疊成特有的凹窩狀為不規則彎曲、相互重疊的厚塊,略呈卵形,長約1.5~2cm,厚約1.5~3mmg。外表色白或黃白色,顯脂肪樣光澤,摸之有滑膩感,有不規則的裂紋,用手指甲可劃出痕跡。一般左右各一塊,當中由皮膜連接。皮膜灰黑色,無網眼,有分枝狀微細管。質硬脆,易碎成小塊,折斷面整齊多棱角,碎塊間常有灰白色薄膜牽連。如有未去凈卵,為多面體,棱角鈍圓,長徑1.5~1.6mm,短徑1.0~1.3mm,黑色,光滑。氣特殊,味微甘,嚼之黏滑。以塊大、肥厚、黃白色、有光澤、不帶皮膜、無血筋和卵子者為佳。
2.1.2理化鑒定
2.1.2.1水試
遇水可膨脹至10~15倍,膨脹時輸卵管壁破裂;24h后呈白色棉絮狀。據研究,蛤士蟆油水浸12h后,平均體積增大91.08倍;加熱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脫水干燥后可恢復原樣,但失去光澤。
2.1.2.2火試
蛤士蟆油遇火易燃燒,離火自熄;燃燒時發泡,并有噼啪之響聲,無煙,有焦糊氣不刺鼻。
2.1.2.3熒光反應
采用直接觀察法,進行熒光觀察,其結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圍內熒光是穩定的。
2.2黑龍江林蛙油
系用同科動物黑龍江林蛙雌蛙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中國藥典》曾將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雌蛙的輸卵管作為哈蟆油的來源之一收載過,由于黑龍江林蛙個體小,生長到4~5年的成蛙剝出的油也很小,產量小而不成氣候,形不成商品,故《中國藥典》從2000版開始就不再作為哈蟆油的來源收載。由于與中國林蛙生活區域相近,藥農在采收哈蟆油的過程中有時會捕捉到黑龍江林蛙。個別藥農怕麻煩或為了增加數量存心不將其剔除,剝油作為哈蟆油出售。
2.2.1性狀鑒別
黑龍江林蛙油與正品哈蟆油性狀極其相似,就個體稍小些。輸卵管粗細也均勻,色白色或黃白色,也有油脂樣光澤。質脆易碎,手摸之有潤滑感。
2.2.2理化鑒別
2.2.2.1水試
遇水膨脹速度比哈蟆油稍遜,增大8~12倍。膨脹時輸卵管壁破裂成棉絮狀。
2.3青蛙油
系用蛙科動物黑斑蛙(青蛙)雌性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曾有資料記載“其表面土黃色,不透明,膨脹度極差”。事實是筆者曾在實際工作中碰到過此類商品,由于其形實在相似哈蟆油,筆者也曾懷疑過其的真偽,會否是中國林蛙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如此性狀上的極微差異,筆者捉來10只中國林蛙原動物,通過穿眼、穿鼻、穿頸三種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剝油,結果均符合正品哈蟆油的形狀特征,而與此商品有所區別。后經深入調查,得知有些地區養殖一種俗稱”田雞”的蛙類,此蛙2~3年就可剝取其輸卵管作哈蟆油。筆者通過關系捉到原動物10只,通過對原動物的鑒定,確定此蛙為蛙科動物黑斑蛙。又對其同樣采用穿眼、穿鼻、穿頸三種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剝油,結果剝出的油與此商品有通一性,由此確定此為黑斑蛙油俗稱青蛙油。由于其成本低廉,利潤空間大,性狀又與正品哈蟆油不易區分,所以好多不法商人用它來冒充正品哈蟆油。
2.3.1性狀鑒別
其商品形狀與哈蟆油非常相似,也由粗細均勻的管狀輸卵管呈鑲嵌狀彎曲排列。色白或黃白,也具哈蟆油一樣的油脂樣光澤。只是通常不左右成對出現,而且左右兩片形狀不對稱。整個形狀呈扁平無凹窩或稍有淺凹窩。皮膜灰黑色,少見。味辛辣,麻嘴,粘牙。2.3.2理化鑒別
2.3.2.1水試
遇水膨脹速度較慢,增大約7~8倍。
2.4蟾蜍油
系用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雌性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習稱癩蛤蟆油。此品不入藥。
2.4.1性狀鑒別
其商品形狀呈盤旋扭曲狀(形似雞腸)或壓成塊狀和塊片狀,無哈蟆油特有的凹窩狀。其輸卵管粗細不均。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無油脂樣光澤,半透明。質較硬,不易碎裂。手摸之無潤滑感。具特異腥臭。遇水膨脹慢,膨大體不呈棉絮狀,膨脹后仍較硬,嚼之有脆性。與正品哈蟆油較易區別。2.4.2理化鑒定
2.4.2.1水試
遇水稍膨脹,增大4―5倍。輸卵管管堅不破裂,只見粉條狀物加粗,但形態不變。遇水雖變軟,但不能將其拉直。斷裂處呈獅子頭樣膨脹,但不呈棉絮狀。
2.4.2.2火試
遇火燃燒,與蛤士蟆油相似。
對已剝好油制成商品的哈蟆油、黑龍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由于它們的性狀極為相似,為了方便讀者快速而準確地將黑龍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與正品哈蟆油――中國林蛙油加以區別,見表1。表1真偽哈蟆油形狀對照表(略)
3討論與結論
現在市場上作為哈蟆油商品的從商品形式上分,有原只干和已剝好的油(雌蛙輸卵管)2種;從原動物物種上來分,除了《中國藥典》收載的蛙科動物中國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的雌蛙外,還存在著用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Rana.amurensis)的雌蛙、蛙科動物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的雌蛙和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b.gargarizgans)的雌體等多種情況。其中黑龍江林蛙油作為曾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其功能主治應與正品哈蟆油相同,只因價格比正品哈蟆油低,用其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有牟取暴利之嫌,現版《中國藥典》未于收載,只能作為類似品處理;至于青蛙油和蟾蜍油,它們的藥用功效還未有證明,由于成本低廉而大肆養殖與捕捉,剝取其輸卵管加工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更應作為偽品予以嚴厲查處。市場魚目混雜,這就要求我們藥業鑒別人員練就一副火眼金睛,明辨市場上哈蟆油的真偽,保證人們用藥的安全有效。筆者將在鑒別哈蟆油的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與發現論述如上,目的是為了使廣大讀者能掌握簡單快捷的識別市場上哈蟆油商品的方法,使偽劣商品無容身之地。
參考文獻:
[1]四川省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中國兩棲類爬行動物系統檢索[M].成都:科學出版社,1977:34-44.
[2]嚴啟新.哈蟆油的鑒別研究進展及資源開發[J].時珍國藥研究,1997,8(1):78-79.
[3]王惠清.中藥材產銷[M].2004:64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