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音樂藝術特色與審美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風”歌曲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與流行的現代歌曲相融合,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因此,本文從“中國風”歌曲的藝術特色以及審美價值的角度進行探索,以期為將來的音樂發展提供借鑒。
“中國風”歌曲興于2003年,以周杰倫的《東風破》為代表。R&B曲風為“中國風”歌曲的基礎,再將黑人音樂、中國文化融入進去,創造出有著中國韻味的流行歌曲。繼周杰倫與方文山聯手創作《東風破》后,“中國風”歌曲席卷了整個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風”歌曲被創作,并得到了廣泛的好評。“中國風”歌曲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一、何為“中國風”歌曲
“中國風”歌曲雖然已經出現了很久,但是對它的定義卻仍然沒有統一。草根音樂人黃曉亮認為:“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介的中國獨特樂種。”這種定義下的“中國風”歌曲需要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歌詞與西方文化或者現代文化下的唱法和編曲。黃曉亮的定義得到了業界人士的普遍認可。《東風破》的作詞者方文山對“中國風”歌曲的定義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中國風”歌曲就是將舊的文化內容加上現代的音樂創作元素。兩位音樂人所表達的“中國風”歌曲雖然在表達上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結合,是文化交流的產物。
二、“中國風”歌曲藝術特色與審美解析
(一)器樂演奏的中西合璧
“中國風”歌曲演奏時所使用的樂器既有中國古典樂器,例如二胡、琵琶、古箏等,又有西方的現代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中國風”歌曲使用的樂器必須是中西合璧,兩者兼備。中西合璧、相輔相成,共同演奏出的曲調既有中國古典音樂的傳統美感又有西方音樂的現代氣息。以周杰倫的《東風破》為例,以鋼琴起始,慢慢融入琵琶,兩者構成起唱部分,副歌部分鋼琴退出,轉用琵琶做主旋律,間或使用揚琴,結尾部分用的是琵琶加二胡,而整首歌的間奏由悠揚的二胡連接。二胡的音色圓潤柔和,優美動聽,近似人聲,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琵琶的音色清脆、明亮,《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就很形象而生動地描摹出琵琶的音色特點,它還具有較強的穿透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該歌曲是以中國的古典樂器為主、西方的現代樂器為輔,使整首歌曲的古意韻味與現代特色表達的淋漓盡致。
(二)旋律唱法的新舊交融
“中國風”歌曲在旋律和唱法上很多都融入了我國傳統的曲藝風格,例如京劇、黃梅戲、豫劇等。“中國風”歌曲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風格,就是因為它能夠將音樂的旋律與演唱技巧進行新的整合與創作,形成新的曲藝流派。戲劇曲風具有我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將其與現代流行音樂相融合,既能夠豐富當前的音樂形式也能夠傳承傳統的音樂文化。以王力宏的《花田錯》為例,這本是本是《水滸傳》京劇中的一折,王力宏以R&B的演唱風格與京劇中的曲調相融合,特別將唱詞中的單個字拉長轉音巧妙地結合,形成一種新舊交融的獨特唱腔,整首歌主要使用這種新式的R&B唱法進行演繹,是整首歌既有古典韻味又不拘泥于傳統音樂中的沉重感,實現了西洋旋律和古典唱法的完美結合。
(三)語言文字的文白間雜
很多的流行歌曲都包含了古典詩詞的內容,事實上,音樂與詩詞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將其進行編曲所形成的歌曲成為我國音樂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風”歌曲在歌詞的創作過程中依然沿襲了我國傳統音樂的內容,將古典詩詞融入了現代生活,使歌詞更具有中華文化的內涵。但是,歌詞中如果一味的采用傳統的詩詞,很多的詞語晦澀難懂、不易理解,不能夠得到廣泛聽眾的接受,更不可能被廣泛傳唱。因此,文白間雜就成為“中國風”歌曲歌詞的特點,古典意味深厚的詞語與現代詞語的完美結合也成為“中國風”歌曲歌詞作者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三、“中國風”歌曲的興盛與冷思考
“中國風”歌曲的興起并不是一種偶然,而是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風”歌曲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完美的結合,給聽眾創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使聽眾的靈魂得到了升華。例如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這首歌源于唐朝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主歌部分采用敘事手法將故事的背景描述出來,副歌部分借鑒京劇的唱腔,整首歌給人以為凄美愛情的扼腕嘆息感。除此之外,“中國風”歌曲的興盛與外部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文化的對外交流活動不斷增長表現了我國對文化建設的重視。“中國風”歌曲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將其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傳播手段,“中國風”歌曲必將興盛。
四、結語
將異國情調、時尚潮流與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區域化”“同質化”的信息全球一體化的網絡時代,創造了具有濃郁“中國風”特色的流行歌曲,他們不但將中國的流行歌曲的范圍擴大,更是將其推向了世界,使其成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亮眼新星。
[參考文獻]
[1]趙梅枝.“中國風”現象的審美特征及其影響[J].許昌學院學報,2015,06:78-80.
[2]楊和平.感性的體驗理性的表達——新中國音樂美學研究60年[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04:349-364.
作者:倫曉奕 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