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嗩吶演奏風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嗩吶在我國歷史悠久、技巧豐富,表現力極強,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典型的民族民間吹管樂器。隨著社會的發展,嗩吶藝術朝氣蓬勃,百花齊放,爭妍斗勝。作為一名嗩吶演奏員,要熔百家風格于一爐,取長補短,熟練掌握各個派別的演奏風格,加強自己的音樂修養,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掌握更為廣深的理論知識,做一個高層次的德、智、能兼備的演奏、教育人才。
關鍵詞:嗩吶演奏技巧風格流派
嗩吶,直吹管樂器,又名喇叭,小嗩吶又稱海笛。約在西晉時期已傳入我國新疆,在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演奏嗩吶的繪畫,在北魏時期開鑿的云岡石窟中也有演奏嗩吶的雕刻形象。嗩吶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既有聲音高亢洪亮和表現力極強的特點,又有表達粗獷奔放、細膩委婉于一身的優勢,成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典型的民族民間吹管樂器。
一、流派的形成
談起派別,全國共分幾大派別,如東北派、山東派、陜西派等,個別流派又劃分為不同的支派。上述幾大派別是在我國影響較大的嗩吶流派。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門派就有不同風格的演奏技巧,這受它所處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生活習俗、言談話語等方面的影響。嗩吶之所以從那些漫無目的的吹奏,發展到今天有很高素質修養的專業演奏,歸功于那些老藝術家,他們為嗩吶藝術的規范化、嗩吶教學的科學系統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正是他們的創新發展,才使得嗩吶的演奏手法歸于統一,帶動了全國上下的嗩吶藝術朝氣蓬勃,不斷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水平的提高,各個派別都在吸收一些外來的因素,以增補各自的藝術營養,采取眾家之長,豐富充實各自的音樂內容,開闊和加大樂曲的創作思路和范圍。
二、山東派、東北派的風格特點
山東常用的嗩吶有大、中、小三種,另有錫笛和銅桿等。大嗩吶筒音為d1,發音深厚、豐滿,中音嗩吶筒音為a2,發音圓潤柔和,小嗩吶筒音為d3,發音激昂高亢,錫笛和銅桿筒音為c3,發音清脆明亮。山東嗩吶的哨片成布袋狀,易于控制,發音洪亮甜美,松軟而柔和,嗩吶芯子錐度大而短,發上把中音和高音,準確而省力,便于模擬各種鳥鳴人聲。常用技巧:山東嗩吶吹奏瀟灑自如、輕松靈巧、技巧豐富、變化多端,除了常用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顫音以及吞、吐、墊、打、抹等技巧外,還有舌沖音、氣沖音、批彈音、僅雙吐、連彈音、氣唇同顫音、指氣同顫音等特殊技巧。以上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山東派嗩吶運用的較典型的技巧。山東派的代表是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任同祥先生,他出生在被譽為“嗩吶之鄉”的山東嘉祥縣。他的功底深厚、技巧全面而嫻熟,音色純凈華美。其演奏具有豪放中含優雅,洪亮中寓深情的特點,色彩絢麗,干凈利落,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嗩吶名曲《一枝花》就是任同祥先生的佳作。這首樂曲,被廣大群眾公認為器樂曲中之佳作,藝術寶庫中之珍品。全曲分散板、中板和快板三段,散板取材于山東梆子音調,旋律波浪起伏,情思如泣如訴。通過裝飾音、滑音、唇指揉音的應用,以及曲調中多次出現的四度上行跳進,力度上的抑揚變化,增加了音樂的憤懣和悲傷氣氛,給人以聲凄凄、情切切,慟斷肝腸、悲痛欲絕之感。樂曲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形象生動,情意貼切,對比強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東北派嗩吶中也有大、中、小三種,它的桿子的內膛及音孔都較大,演奏習慣又將碗子往下打,形成了筒音與第一音孔的小三度關系。哨片的特點是:有肚、呈扇面狀,發音粗獷、響亮、渾厚、樸實。一是采用循環呼吸,二是水嘟嚕,使吹出的音色完美、輕松、漂亮。通過不同的吹奏手法及獨特的變奏手段,形成了東北嗩吶獨具特色的演奏特點。東北嗩吶曲目繁多,如漢吹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和北曲四大類。又如《歐天歌》《一條龍》《小開門》《八條龍》等。這些樂曲體現了東北父老鄉親忠厚、淳樸、熱情的高尚情懷。東北派的代表是著名嗩吶演奏家胡海象,他對不同流派的演奏格調和技藝知識有自己的體驗,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風格,他的音色飽滿、嘹亮,其演奏以熱情、剛勁為主要特點。代表曲目有《二人轉牌子曲》《農村一片新氣象》《唱起豫調慶豐收》等。樂曲《春風吹綠黃河岸》帶有濃厚的東北特色,曲中多處用了花舌音,這是東北地區常用的演奏技巧。花舌音,俗稱嘟嚕,民間有水嘟嚕、旱嘟嚕、風嘟嚕、慢嘟嚕之分。其實,這四種嘟嚕的吹法和效果大同小異,只是力度和碎音的快慢而已。說起東北嗩吶,人們很容易聯想起二人轉。二人轉是東北地區的地方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三、簡述其他派別
河南嗩吶猶如河南人說話,“聲多平而少入,剛直而不委婉”。隨著歷史的變化發展,不僅保持了剛、柔、高亢粗獷、質樸熱情的地方特色,同時也吸收了河北、山東蒼勁有力、靈巧婉轉和南方細膩精煉的音樂特點。
河北嗩吶熱情爽朗、質樸、淳厚。其代表是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亭先生,他獨創的“簫音”“三弦音”“氣拱音”等技巧,更是拓寬了嗩吶的表現力。樂曲《山東大鼓》是趙春亭先生的得意之作,曲中以清脆而帶有余音的彈音技巧,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三弦彈奏的效果,給人以輕快、活潑感。彈音、發音清脆、明快,富有彈性,有條音,其效果頗似三彈彈奏,故又稱三彈音。
陜北嗩吶通常全長約六十八厘米,桿長約四十一厘米,比我們使用的嗩吶要大一些,發音比較渾厚。它是陜北民間紅白喜事上最有韻味的一件樂器,也是陜北人那無限心事最合適的表達者。它的豪放、激昂、粗獷悠揚的特點,與當地人樸素、率直、慷慨達觀的性格融為一體,那塊厚實的黃土地上因此灑滿了火辣辣的陽光,漫漫風生,萬里嘹亮。
結語
在學習道路上,要想使自己的演奏不斷進步,需要廣泛地汲取營養,根據自己個性才能,熔百家風格于一爐,取萬家之長補一己之短。在繼承傳統吹奏方法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要加強自己的音樂修養,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互相借鑒南北方流派的演奏方法。這樣才能使現代的嗩吶演奏得到充分完美的發展。作為一個高層次的德、智、能兼備的演奏、教育人才,還應掌握更為廣深的理論知識,才能形成高屋建瓴之勢。
參考文獻:
[1]陳家齊.嗩吶常用技法概論.樂器,1999年第5期.
[2]樂器世界.2002年第1期.
[3]宋運昭.也談個人藝術風格.人民音樂,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