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林景觀設計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從空間的秩序性、尺度的適宜性、視覺的藝術性、環境的生態性和場所的包容性五個方面探討了園林景觀設計師在實踐創作研究時應該關注的問題。通過對這些策略的解讀,為園林景觀設計師們提供一個寬泛的思想平臺,拓寬他們的思維視野,使他們能夠更加清晰、更加準確地介入設計需要考慮的各個方面,有的放矢地進行園林景觀的創作研究。
關鍵詞:空間;尺度;視覺;環境;場所;園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從西方所羅門王子瑰麗的神殿到光怪陸離的荷蘭風景油畫,從中國的“囿”和“圃”到山水園林,“園林景觀”這個富有魅力的詞匯閃爍于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光鮮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飾的可能,步入當代社會,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以往單一設計視角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需求,筆者以一個更為寬泛的和多樣化的視角去探討園林景觀的設計策略,探討的范圍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空間的秩序性、尺度的適宜性、視覺的藝術性、環境的生態性和場所的包容性。
一、空間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觀軸線
約翰•西蒙茲在其著作《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的可視景觀一節中談到了軸線,他說:“本質上講,軸線是連接兩點或更多點的線性規劃要素。它總是被看作一個聯結的要素?!盵1]由此可見,園林景觀軸線的界定是必要的。因為軸線的引入可以使景觀系統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園林景觀不同于其他的景觀類型,它更在意景觀所創造的意境,所以軸線的形式有時是筆直的,有時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軸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立空間組織的邏輯順序,以此契合于景觀的功能需求,創造景觀的場所氛圍。蘇州私家園林景觀的曲折軸線就讓我們體會到了景觀空間的無窮變化,感知了景觀空間帶給我們的無限魅力。
(二)梳理空間內涵
如果說軸線是景觀系統的中樞,那么景觀涵蓋的空間內涵就是附屬于中樞上與人交流的媒介。每一個目的就是一種需求,每一種需求就意味著一種行為,每一種行為就必然決定著一種空間模式。梳理空間的內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觀所承載內容的設計原則。只有明晰景觀涵蓋的內容,我們的空間組織才會有的放矢。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必須將景觀所要涵蓋的內容梳理清楚,進而根據各種內容賦予其最為適宜的空間模式。對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統一的空間進行編排,從而形成清晰的空間模式的組合關系。
(三)區分空間等級
當我們梳理出空間內涵時會發現這是一個關于景觀目的羅列的龐大列表,要想在場地內同時包容如此多的內容有時是不切實際的。由此我們必須理清各種景觀需求,明確它們之間的輕重關系,即明確景觀空間的等級。這一原則的目的就是使我們在園林景觀創造中正確地對諸多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取舍。明確空間等級的邏輯關系之后,我們才會清晰地利用場地,合理地進行空間的組織,甚至在必要時犧牲某一需求,從而保全景觀系統總體的邏輯關系。在確定了空間的等級之后,還要明確空間的模式,將它們合理地歸納為一個個集合單元,然后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經過縝密的推敲,從而論證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離的關系。
(四)確定空間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漢斯•羅易德認為:“空間的序列是一些連續的、獨立的空間場所,他們之間以通道相連;人同時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個空間?!盵2]確定空間序列的原則是當我們明確了空間等級之后,通過景觀序列的組織,給景觀空間以節奏變化、韻律美感和彈性體驗。確定空間的序列是空間秩序性原則的最后環節,其目的是深化空間的秩序,同時在正確的秩序基礎上賦予景觀空間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們通過對空間的感知引發哲學意義上的思考。景觀空間不僅僅需要高潮性的景觀軸線與豐富的景觀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空間序列的處理將子系統景觀空間合理地進行布局,就像優秀電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輯過程,使人們體會到景觀的時間變化、強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織的過程,從而獲得心智愉悅的體驗。空間序列的處理就是解決空間與空間關系的藝術,空間之間是需要銜接的,而銜接就意味著機會,空間序列的藝術處理必然會增加景觀的魅力,使景觀在良好的邏輯關系中具有和諧與美麗的情感內涵。
二、尺度上的適宜性
(一)弱化人為壓力
在《文化特性與建筑設計》一書中,阿摩斯•拉普卜特這樣寫道:“人們對于尺度的選擇和陳述時,往往從大尺度的元素進入?!盵3]我們對于論述尺度適宜性的原則也是依據這樣的邏輯,從大的園林景觀尺度到人的個體尺度。如何協調園林與人的關系,是創作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實踐中,避讓與弱化是我們對于園林景觀的回應。這種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環境,尊重發展的有機秩序。針對過大尺度的壓力,我們采用謙遜的態度和順從、弱化的景觀營造手法。適時地協調尺度之間的和諧關系,以謙卑的姿態修正尺度對于園林景觀的壓力。(二)遵從場地功能
筆者已論述過景觀空間的內涵,并將抽象內涵具體化,以便在實踐中更加輕松地把握。同時必須明確空間與尺度的關系:尺度是數量的度,而空間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經驗。由此可以說,景觀中的空間既需要數量尺度的緯度又需要空間感知的經驗。基于尺度與空間的關系,在這里引出了景觀中的恒定尺度與協調性尺度。景觀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從于硬性功用景觀的要求而產生固定尺度,而協調性尺度則是起到過渡與調和的作用,遵從于景觀的功能是針對恒定尺度與協調性尺度之間的關系而提出的,協調性尺度的景觀是恒定尺度景觀之間的連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協調性尺度的景觀,才會使景觀系統運作流暢,才會契合于景觀外延的需求。
(三)協調園林體量
景觀組織緊湊、靈活,在尺度上遵從于園林對于景觀的支配。在設計實踐中一定要慎重地處理景觀豎向界面及景觀構筑物,尤其要注意它們自身的高度、體量以及對園林環境的影響。同時要注意景觀空間的節奏組織,對于園林中的景觀節點與景觀空間盡量要謙卑一些,景觀空間的側界面要控制適宜,空間的強度也要適宜,以利于園林的自然環境進行有機的承接,而整體的景觀系統則要注意適時地用比較柔化的界面對園林的總體空間尺度進行修飾,最終使園林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與景觀共生。
(四)適宜人體尺度
無論探討園林尺度、景觀尺度還是設施尺度,最終我們的視角還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時感知的結果卻是趨同的??梢哉J為,在尺度與“人”的關系中,“人”的概念應該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會群體。E.T.霍爾提出了人性交往的四種距離尺度:(1)親密距離:人和人的距離小于0.5m,主要靠嗅覺和觸覺,視覺并不重要;(2)私人距離:人與人的距離0.5~1m,觸覺和嗅覺起到一定的作用,視覺起到主導作用;(3)社交距離:人與人的距離1~2.5m(較小),2.5~5m(較大)認知主要靠視覺和聽覺;(4)公共距離:人與人的距離5~10m,這個限定根據文化社會或個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視覺與聽覺的信息攝取量占信息接收總量的90%,加上嗅覺以及社交空間等諸多因素,在邊長為20~25m的立方體的景觀空間范圍內人們可以獲得比較好的視覺感知來進行社會交流,超出此范圍感知的強度就會急劇地下降,這一空間的容積范圍也為筆者提出適宜人體尺度這一原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三、視覺上的藝術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兩層含義: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質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觀層次的創造目的,將秀美山川作為景觀層次的遠景引入其中,使視覺美感的空間拉伸至一個更為深遠的層次。而借用自然本質之美是出于應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學優勢創造景觀,劉曉光在其博士論文《景觀象征理論研究》中將美分為:形式美、具象美、意蘊美三個層次。[4]筆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設計原則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觀的視覺體驗。引用自然之美,是關注美的意蘊,更是在意于親近自然的美學趨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發掘自然景色資源,以一種熟識的美感賦予景觀廣博的胸懷,以借景的創作方法將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觀與人為創作的景觀連接起來。
(二)創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間而生,是界定空間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設計實踐中視覺形式美的核心。景觀中的豎向界面往往決定了景觀空間的性格,而頂界面卻是相對開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關乎景觀空間的整體美感,小面積的底界面也會影響到受用者的視覺感受,而豎向界面的形式美則關乎公眾對于視覺美感認知的大部分體驗,因為相對于單一的底界面與開放的頂界面,側界面更充滿著無限形態的變化與豐富的肌理表達??巳R夫•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讓我們思索“意味”與“藝術”的深層聯系?這種聯系是否就是公眾對我們實踐中的界面之美內心中的美好震蕩呢?車尼爾雪夫斯基說,莎士比亞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藝術。確實如此,我們的界面之美是屬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們,要為他們量體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