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徐渭書畫成就藝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徐渭悲劇的一生造就出一代藝術奇人。他的書法和繪畫藝術占有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重要地位。徐渭著意追求一種自我釋放,一種激情飛揚的大寫意。他的激情,他的見解,他的膽識,他的悟性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
關鍵詞:徐渭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大寫意創作激情
在高師的花鳥畫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技法課還是欣賞課都無法繞過藝術奇人——徐渭。他無與倫比的藝術個性和創作激情給當下莘莘學子及其他創作者留下彌足珍貴的啟迪與思考。
徐渭(1512—1593),字文長,號天池山人,又號青藤道士,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是我國16世紀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出生于敗落的官吏家庭,年少時成為孤兒。他天資聰穎、多才多藝、讀書刻苦,想通過自己努力以求取功名來改變自己的苦難生活,然卻屢遭不幸。早年屢試不第,后受到牽連險些入獄,精神一度失常,前后自殺達9次之多,皆未死,此后便時瘋時醒。后在精神錯亂中誤殺妻子,因而入獄,7年后經朋友相助保釋出獄。晚年住紹興前觀巷的兩間小屋里,以賣畫為生,窮困潦倒。他在《青藤書屋圖》上題有“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這是他貧窮孤苦、顛沛流離的生活寫照。最終,徐渭于1593年抱憤而逝,年73歲,死前身邊唯有一條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條席子也沒有,可謂凄慘悲涼。
然而,命運的坎坷卻激發他的抑郁之氣,生活的激烈波動,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這在他的書畫中都有著強烈反映,也是形成他個性風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加上他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造就出一代“曠世奇才”。他在文學、詩歌、戲曲和繪畫上無不精通,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里僅就書法和繪畫方面感受一下他的藝術魅力與激情。
一、書法藝術
徐渭酷愛書法,他的書法雖采各家之長,卻又有取舍,他主張學習古人,但堅持書法中一定有自己的筆意,“時時露己筆意者始稱高手”,又曾言“筆態人凈媚、天下無書也”“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書”等等,都體現了他習古的態度及個人的藝術主張。
徐渭書法作品主要以行草為主,或行書中夾雜草書,或草書中夾雜行書,較為純粹的草書或行書不多見,這也反映徐渭瀟灑脫俗的審美追求。他留下的書法作品不少,其中《淮陰侯祠詩翰卷》《草書杜甫詩卷》《詠墨祠軸》等作品集中徐渭的書法風格。行草書又以立軸居多,他的大立軸行草大都茂密郁拔,字與字之間往往距離很小,幾乎沒有,行于行之間穿插得當,險象環生,但總能避讓自如、井然有序。作品中點畫圓潤遒勁、跌宕善變,運筆超脫、狂放不羈,章法瀟灑縱橫、氣勢雄健,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令人震撼。
《淮陰侯祠詩翰卷》是徐渭書法中的代表作品。這篇作品是他豪邁磊落的性格及博學多識天賦的寫照。此詩軸神采駭人,似有一股磊落不平之氣咄咄逼人而來,這種在書法中表現得如狂風驟雨般的氣勢,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通篇點畫如急風暴雨中的殘花敗柳、支離破碎、滿紙狼藉,給人一種要打破整個世界的憤恨感覺。筆力雄強,雖狂走亂舞,筆走如飛,卻點畫分明、散而不亂、穿插得當、收放自如。
他曾自評道:“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可以看得出他對自己書法成就的自信。“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袁宏道)就是徐渭著意追求的一種自我釋放,一種激情飛揚的大寫意。
二、繪畫藝術
徐渭是繼陳淳之后從根本上完成水墨大寫意畫變革的一代大家。他的繪畫以水墨為主,重神韻,重筆墨情趣。他雖受到許多大家影響,但絕不為傳統所囿,他曾自信地說自己“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墨葡萄圖》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圖畫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實倒掛枝頭,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畫家不求形似,其意不在畫葡萄,而在發泄積郁。畫中題詩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在這里作者自比是無處可賣的“明珠”,可以鮮明地感受到他懷才不遇、不為人識的抑郁怨憤之情。《雜花圖卷》是徐渭的另一件代表作品,畫卷中有牡丹、石榴、荷花、秋菊、梅花、竹葉、梧桐、南瓜、扁豆、紫薇、葡萄、水仙、芭蕉等組成長卷,連題跋在內有十多米長。運用潑墨、破墨、積墨等多種技法,疏疏密密、虛虛實實、濃濃淡淡、輕輕重重形成了墨的旋律,筆勢揮灑、潑墨淋漓、氣勢奔放、一氣呵成,激動人心。他盡管提倡“不求形似”,但由于他對寫生的對象曾有過認真的觀察和深刻體會,并親自種竹,修整葡萄,因此,又與那些脫離現實生活的一味狂涂亂抹者不同,他是用簡單明快的筆墨,把形象概括簡約地表現出來。他留下的作品很多,如《菊竹圖》《榴實圖》《牡丹蕉石圖》《竹石圖》等無不氣勢磅礴、驚世駭俗。
總之,徐渭繪畫在內容上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在筆墨上揮灑放縱、大刀闊斧、縱橫跌宕,從而把水墨大寫意花鳥畫推向能書寫內心情感的最高境界,把水墨大寫意推向巔峰,開創了近代大寫意的這一體派。徐渭的畫風,對清代的朱耷、石濤、揚州八怪及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如鄭板橋推崇他的繪畫,甘愿為“青藤門下走狗”;現寫作意畫大家齊白石亦曾說:“青藤、雪個(朱耷)、大滌子(石濤)之畫,能縱橫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從這里,我們能深深感受到鄭板橋、齊白石等名家對徐渭藝術的肯定和尊崇。
徐渭一生曲折,詩文書畫無不張揚著鮮明的個性,戲曲亦風格清奇,不落窠臼,對后世影響很大,可以說,徐渭在文學藝術史上占有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們感受徐渭,欣賞其藝術,不是為了簡單地學習他已經定式、已成風格的用筆用墨技法或領悟他的藝術感受,我們應善于師古不泥,善于研究和發現,做到古為今用。我們身處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之中,生活在鮮活真實的自然環境之中,也不太可能有徐渭的坎坷經歷,但是他的激情、見解、膽識、悟性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只有用真情去感受生活,用慧心去感悟生活,用膽識去挑戰生活,才會有靈感升騰,才會有創作欲望產生,由此而生發的創作,才會有感而發,激情飛揚。
參考文獻:
[1]羅宗真,秦浩.中華文物鑒賞.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8.
[2]戴伯樂.中國美術欣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5.
[3]科學與藝術數字博物館.明代繪畫.北京大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2005.10.
[4]高卉民.當代花鳥畫的藝術探索和人為精神.美術報.200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