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語音教法發展經過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語言分析法
19世紀末期,語言學界發起的改革運動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法———語言分析教學法。它的一大貢獻是于1886年成立了國際語音學學會,其間發展出的國際音標體系使語音學的研究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語言學家利用國際音標對語言發音系統作出描述和分析,使任何一種語言的發音及書寫符號之間形成了相對精確的一對一的關系。它的另一成就是倡導了新的教學和實踐觀念,即把目標語言的發音作為目標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以及把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應用于對語言教學的指導;它強調教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語音功底,而學習者將通過嚴格的語音訓練形成并建立良好的語言習慣。
聽說教學法
許多語言學家認為,上個世紀40年代及50年代,改革運動對英美的聽說教學法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響。在聽說課的課堂上,教師們開始了有序的、科學的、精確的語音教學。他們不再簡單地示范一個單音、一個詞組或一個句子,而是引用相關的語音學理論加以說明和闡釋。為了提升學習者模仿和重復的效果,他們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直觀方式。教師們樂于利用的方法之一是各類圖示,它們清晰地演示了發音的具體過程和細節。方法之二是對相似音,例如英語語音中長短元音的對比,這種基于對音素具體發音位置的描述而做出的單音辨析給聽力練習及口語練習都帶來了極大的益處。
認知法
認知法發展并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這種教法深受轉換生成語法理論和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再對語音教學給予過多的重視而把目光轉向了語法、詞匯的研究。普遍的共識是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使語音程度達到類似于母語的發音效果不但不切實際而且難以實現。
沉默法
沉默法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這是在長期的認識和實踐之后語言學家對語音教學與研究的新的審視和發展。沉默法認為在語音教學的最起始階段,就應該介入目標語言的語音體系,換言之,這種教法下,教與學雙方都不僅要重視單音的準確性,同時應注意在句意表達中正確運用音渡、重音、節奏及語調。沉默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也與其他方式大相徑庭。它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少做演示或不做任何示范,而是通過手勢來向學習者傳遞出該做什么以及該怎樣去做的信息,如,教師可以用手掌擊打出句子的節奏模式,同時以手指指示出單詞中的音節數量或其重音位置。
交際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的交際功能越來越得到重視,并逐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主導了整個的語言教學。一切教學手段及內容都圍繞著以交際為中心而展開,這其中語音教學與研究也突顯出其獨特的地位。是否具有良好的語音面貌和語音知識運用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交際能力及交際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并不強求學習者達到以目標語言為母語的人的語音水平,對于絕大多數不具備獨特語言天賦的人來說,更適度、更現實的目標在于語音面貌不能成為其提高交際能力及效果的障礙。因此,多種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在這一階段都得以應用,如,利用各種直觀實物或圖像,加強對語音理論的理解;利用真實的素材、戲劇藝術、英美影視作品為學習者提供、模擬出貼近生活的交際場景;利用聲音反饋、多媒體、聲譜儀等高科技手段,在實踐中主動尋找差距,彌補不足。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學好語音是掌握語言的基礎,又是提高語言整體水平的關鍵。從以上論述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語言學家和教師所采用的不同教學方式和方法,而無論哪種都在語音教學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將不斷有更多的高科技產品應用于語音教學,也將不斷涌現出更多、更有效的語音教學模式。
作者:宋書宇單位:哈爾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