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

[摘要]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許多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也堪憂。本文以H學院為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了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出了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至今,高職院校數量和學生規模均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學生入校后,受到來自社會、學校、文化、家庭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就業、戀愛、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遇到壓力、沖突,極易產生不良心理,若對此疏于應對緩解,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高校學生相比,學習基礎整體不高、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弱,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難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準確掌握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況,探索學生異常心理和行為的起因,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對于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H學院參考了權威期刊刊登的科研成果,結合國內高校實施心理測評所普遍使用的工具效果評價,選擇了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的人口學資料問卷和SCL-90心理量表兩部分組成最終測評問卷,對新生開展心理測評。下面以2017年的測評數據進行說明。對全院2017級3282名學生進行問卷測評,實際參測3230人,總參測率為98.42%。

(一)人口學資料結果與分析

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部分人口學資料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尤其是發生心理危機的可能性密切相關。H學院學生心理測評的第一部分內容是人口學資料問卷,內容包括學科性質、生源地、是否來自地震災區(H學院地處四川,學生大部分為四川籍)、民族、家庭結構、家庭經濟情況、父母管教方式、是否曾經是留守兒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有重大心理創傷、是否曾有過極端的想法或行動、家族病史等方面。表1條目均為心理危機高風險項目,表明H學院2017級學生中有13.03%曾有過極端想法或者行動,12.38%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9.23%的同學曾有重大心理創傷。這些學生發生心理危機的可能性較高,人數不少,提示在工作中要重視心理危機的高危因素,多了解關心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重大生活事件,積極幫助學生學會應對和調整壓力,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動態進行監測,對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以便問題早發現、早處理。

(二)SCL-90量表結果與分析

SCL-90心理量表可以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如何。它對有心理癥狀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適合大學生使用。SCL-90量表共有90道題,分為10項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該量表采用五級計分制,1表示沒有,2表示輕度,3表示中度,4表示偏重,5表示嚴重。1.整體測評結果根據SCL-90全國常模標準,量表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照此標準,H學院2017級參測學生中,未達到陽性學生人數為2955人,占總人數的91.49%,表示該學院2017級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有275人(8.51%)達到篩選陽性標準,需要進一步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深入了解學生入校以來的適應、學習、人際及情緒等各方面的情況。2.總分大于等于200的調查對象各因子陽性檢出率比較在達到篩選陽性標準的275人中,總分超過200分的有200人,超過220分的有120人。分數越高,提示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越不容樂觀,需要引起老師及學生的積極關注。表2中因子分<3為輕度癥狀;3≤因子分<4為中度癥狀;因子分≥4為重度癥狀。其中總分超過200分學生的因子分最高的集中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表明H學院心理健康狀況較為嚴重的新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此三個方面。

二、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學生剛進入大學,面對新的環境和群體,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有些學生可能過分重視自己的儀容整潔,會反復洗臉、洗手、洗衣服等。還有些學生可能因為高考沒有考好而感到非常自責,以后為了不出錯會出現反復檢查的行為。剛進入大學,部分學生可能還未調整好狀態,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習壓力比較大,腦中會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盤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習慣了大學生活,進入了正常的學習狀態,強迫癥狀會有所緩解。對于問題嚴重者,需要給予專業的支持和幫助。2.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開始過集體宿舍生活,因為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差異,可能會出現矛盾和紛爭。有些同學缺乏溝通技巧,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H學院女生較多,相比于男生,女生更看重人際的親密,渴望和諧的人際環境,因而對人際沖突也會更敏感,更可能出現人際關系的不適應。3.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氛圍長期不和諧,造成性格內向、敏感,而自身心理調節方式單一,且缺乏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長期壓抑,導致情緒低落、抑郁,可能會出現自責感、無助感、無價值感,重者可能發展為抑郁癥,甚至出現疑病、產生輕生的念頭。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H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抗壓耐挫、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足。如果不重視心理疏導,緊張、不滿、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和心理障礙沒有及時消除還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健康教育現狀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1.因為缺乏心理學專業學科支撐,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制度尚不完善,力度不夠,影響面不足,措施落實不到位。比如,H學院雖設有心理健康中心,但掛靠在學工處,心理咨詢室不固定,不僅幾經搬遷,且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咨詢服務工作宣傳不足,工作成效性不大,學生認可度還有待提高。2.缺乏系統培訓。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且需對從業人員持續開展知識培訓和業務提升。在H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隊伍流動頻繁,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因為心理健康教育類培訓往往費用高昂,學院經費支持不夠,心理老師難以得到系統全面的專業培訓,阻礙了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3.H學院雖然按照教育部要求對大一新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但是課時安排不足,10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教學設計理念較陳舊,方法和形式不夠豐富,照本宣科多,師生互動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強,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心理狀態是個動態的過程,各個年級的學生會面臨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僅僅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不夠的。4.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H學院主要通過開設心理講座和組織社團活動等方式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活動內容尚不豐富,形式比較單一,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際需求,學生參與面不廣。5.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網絡尚不健全。H學院雖然建立了學院-系-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院、系學生會設立了心理部、班級設置了心理委員,對學生日常心理危機的發現、跟蹤和干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系和班級缺乏專業老師指導工作,只能被動執行學院心理中心布置的常規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深入。

四、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重視,統籌規劃

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分管校領導擔任組長,心理健康中心、學工處、思政處、教務處、各系等部門負責人為組員,加強組織領導,合理規劃指導。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制度,制定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辦法等制度和辦法。各部門形成合力,全方位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

(二)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大框架

健康的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礎。沒有正確思想的引領,可能導致認知偏差、心理扭曲,進而發生心理危機,甚至走上傷人、自傷的不歸路。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僅有兩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的關鍵時期,學校應根據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時展變化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學生樹立健康、科學的“三觀”,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做好分層分類教育,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僅要對大一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還應針對大二、大三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心理狀況和易發心理問題設置相應的選修課或者輔修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達到教育部要求的32-36課時。應根據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和高職生實際情況,將健康職業人格教育、行業崗位環境心理適應教育、人際關系和諧教育、就業挫折心理教育等具有高職院校教育特色的內容編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同時,注重運用實踐教學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心理游戲、角色扮演、集體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增強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的有效性。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和組織網絡建設

一要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首先要確保專職心理老師數量足夠,應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保證師生比不低于1:4000,至少配備2名專職心理老師;其次要建立一支滿足相關專業要求和專業技能、以輔導員為主的兼職心理老師隊伍;最后還應組織培訓一批肯負責、有愛心、能力強、掌握一定心理工作技巧的學生心理工作者,深入到廣大學生中,傾聽同學心聲,及時幫助老師發現同學心理問題,在老師指導下有效開展心理陪伴和心理輔導活動,充分發揮朋輩支持關懷作用。二要加強專職心理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專職心理教師的理論水平、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同時要加強輔導員、學生心理工作者培訓,幫助他們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三要堅持心理咨詢工作持證上崗,確保心理咨詢規范開展。四要加強專兼職心理教師的考評和科研工作,促進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

(五)以活動為依托,全方位全過程塑造學生健康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除了開設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咨詢、組織“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等活動,還應結合學校各項育人工作全面培養學生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質。比如通過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奮斗拼搏的精神;通過專業認知和實踐教育,讓學生明確職業發展需求,激發學好專業的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通過生命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珍惜生命,愛護自己;通過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通過寢室文化建設活動,融洽學生寢室關系;通過運動會、藝術團、社團等活動平臺,開展內容健康、品位高雅的校園文體活動,幫助學生紓解緊張壓力,陶冶美好情操;通過耐心細致的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育人氛圍,使學生收獲滿意和幸福感。

(六)加快建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睡著學生對網絡和手機的使用日益頻繁,高職院校應加快建立和完善“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臺,利用學生常用的微信、微博、QQ等網絡交流方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行網上心理咨詢活動等,及時有效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七)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影響。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往往與其成長的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高職院校應注重探索家校合作模式,構建密切聯系制度,對家長開設簡單心理知識培訓,幫助家長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之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能正確面對,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盧勤,人口學資料在大學新生心理建檔中的運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

[2]張曉荒.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0(1).

[3]夏青.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6(33).

作者:鄧忠 陳蒂絲 陳越 單位: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拉孜县| 彭水| 绵竹市| 杭锦后旗| 沂水县| 巫山县| 罗城| 巢湖市| 左贡县| 丰原市| 乌兰浩特市| 皮山县| 军事| 苏尼特左旗| 阳朔县| 清镇市| 咸阳市| 华池县| 昌吉市| 贺州市| 丰都县| 唐海县| 永济市| 磴口县| 南涧| 广西| 加查县| 靖西县| 抚松县| 沁源县| 芷江| 江门市| 龙岩市| 姜堰市| 曲周县| 泸定县| 陵川县| 巴南区| 泰顺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