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ICU護士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工具
選取SCL-90量表。該量表是Derogatis等(1973年)編制的一個包括90個題目的癥狀自評量表,它一般讓被試者對一段時間(通常是1周)以來的狀態(如“極易哭泣”“感到害怕”)進行1級~5級評定(也有個別研究采用0分~4分),其中1分代表“無”,5分代表“嚴重”。其10個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其中“其他”因子主要反映睡眠及飲食情況,研究者很少對其進行分析,本研究中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并未提供“其他”因子的數據,因此這個因子未做分析。
1.2文獻搜集
按照辛自強教授等的研究確定文獻篩選原則,結合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文獻篩選標準:①研究使用的量表應是SCL-90;②研究至少報告了某一個icu(院級ICU和科室ICU)量表9個因子的描述統計結果,應包括例數、均值和標準差;③考慮到ICU護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的發表時間設定為2000年—2012年;④研究對象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院級ICU和科室ICU護士。文獻排除標準為:①按照特殊標準選擇被試者的研究,比如男性護士、高年資護士、合同制護士等;②基本數據不清晰且無法修正的研究;③相同作者重復發表同一批數據的研究,本研究中只取其中最為權威文獻的數據。按照此標準,研究者在中國知網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優秀碩博論文全文數據庫中以主題詞“ICU護士”“重癥監護室護士”“ICU護理人員”搜索題名、摘要和關鍵詞,再在結果中搜索“SCL-90”“癥狀自評量表”并篩選從2000年—2012年的文獻。本研究數據年代以文章中所述年代為準,對于未報告取樣時間的文獻,根據相關研究資料以及一般的周期,采取發表年減去1年。
1.3文獻編碼與相關特征描述
按文獻搜集步驟,本研究得到2000年—2012年符合要求的文獻18篇,涉及1305名ICU護士。由于大多數SCL-90的研究均采用1分~5分的5級評分,為了統一,將0分~4分計分的各項研究采用將各因子均值加1的方式轉化為1分~5分計分。
2結果
2.1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隨年代的整體變化
為了考察ICU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年代之間的關系,分別對SCL-90中9個因子與年代之間的散點圖進行了分析,發現這9個因子均分均與年代呈線性下降模式。為了更直觀地表示ICU護士SCL-90各因子與年份的關系,研究者根據樣本量計算了每年的加權平均數。發現各因子隨年份波動,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見圖1。為了考察ICU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在10年間的變化,對SCL-90各因子與年代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ICU護士SCL-90各因子均分只有人際關系敏感、偏執和精神病性與年代沒有相關關系,其余各因子均分都與年代呈負相關;因子標準差方面也是偏執和精神病性2個因子與年代沒有相關關系,其他因子呈負相關。對樣本量進行加權操作后,年代可以解釋強迫因子8.6%的變異;解釋恐怖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5.3%、2.9%、1.7%的變異,其他因子的解釋度均不超過1%。進一步對對各因子的標準差與年代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年代與絕大多數因子標準差存在正相關。說明ICU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變異程度顯著加大,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集中程度不如10年前。總之,ICU護士SCL-90得分隨年代逐漸下降,本研究按照辛自強等的做法通過計算效果量(d)、解釋率(r2)來評估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態的提升程度。其中SD是所有研究數據標準差的算術平均值。ICU護士SCL-90各因子分最近10年變化明顯,各因子均值差異分布范圍從0.09~0.46,從d值可以看出,因子分大部分都處在下降的區間,平均在0.17~1.03個標準差,r2值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下降了1%~21%。依據Cohen對效果量(絕對值)大小的區分,當效果量d大于0.5時可視為“中效應”,即肉眼可見,并足以引起重視的效應;大于0.8時視為“大效應”;0.2~0.5視為“小效應”。由此可知,強迫、抑郁、焦慮3個因子為小效應;人際關系敏感和敵對因子的年代效應為中效應;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隨年代變化的效應為大效應。表明ICU護士在這10年間的心理健康狀況逐漸變好,變化幅度大致為中效應。
2.2不同地區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隨年代的變化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同地區護士的社會地位的不同,護士尤其是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研究者對不同地區的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了研究。本研究中,對地區按照醫院所在地屬于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和地級市三類進行了分析,其中有一篇文獻針對東北地區多所三級甲等醫院進行分析,未指明城市,不做分析。直轄市醫院的ICU護士的效應量d變化較大,從0.08~0.96。其中軀體化效應量的變化為大效應;恐怖因子的效應量為0.80,是中效應;焦慮、偏執和精神病性為小效應,其他因子變化量很小。r2值的范圍0.00~0.19,各因子分有升有降。軀體化因子19%的上升表明心因性的軀體化癥狀在ICU護士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恐怖因子分14%的下降則表明ICU護士的安全感有所增強。。考慮到樣本的因素,副省級城市醫院的ICU護士只有從2004年開始分析,副省級城市與直轄市醫院的ICU護士在年代效應上存在顯著差異,按照Cohen的標準,除恐怖因子外,大部分因子的效應量都在小效應的范疇。r2值表明副省級城市醫院ICU護士各因子分得分下降了1%~4%。地級市的樣本量較少,本研究從2005年的數據開始分析。地級市醫院中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于直轄市和副省級市有顯著差別。從效應量d來看,軀體化、強迫兩個因子可以分類為大效應;焦慮、敵對、偏執3個因子的效應量是中等程度的效應;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為小效應。r2值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降低了1%~21%。
3討論
3.1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隨年代變化情況
本研究從年代效應的角度來探討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對SCL-90各因子與年代之間的散點圖可以看出,年代對于ICU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影響,通過加權后的因子得分與年代之間的相關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因子均值和標準差都與年代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負相關,通過計算效應量和解釋率,發現ICU護士最近10年SCL-90大部分因子都是呈現下降趨勢。表明通過數十年的努力,醫院對于護理人員尤其是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取得了一定成效,ICU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近些年,醫院對于護士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機制,有些醫院也已經配備了專門的人員開展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隨著員工幫助計劃(EAP)的推進,有些大型醫院也開始將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工作外包給專業的公司來運作,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些努力的確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ICU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隨年代的變化波動性較大。當然,本研究中由于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數量較少,導致分析的樣本總量較少(1305人)。并且早期研究中,部分研究報告不甚嚴謹,樣本量過少(如1999年數據樣本量只有18人)。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本研究中數據的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3.2不同類別城市的ICU護士的特點
考慮到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本研究按照醫院所在地類別對ICU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直轄市醫院獲取的資源最多,副省級市也就是省會城市次之,地級市最少。雖然考慮到地區的平衡,基本是每個地級市都有一兩所三級甲等醫院,但是其員工尤其是ICU護士的地位和收入存在著較大差異。本研究發現,直轄市ICU護士的效應量變化較大,表明心理健康狀況有自己的特征,因為心理焦慮、壓力過大導致的身體不適感有增強的趨勢,但恐怖因子的降低也說明醫療環境改善對于ICU護士心理安全感所起到的作用。副省級城市SCL-90大部分因子效應量都只能達到小效應,表明副省級城市醫院在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上的關注有待加強。地級市的ICU護士SCL-90各因子效應量變化相較于副省級城市變化更大,尤其是軀體化因子的效應量竟然達到了-1.03,綜合其他的研究結果,認為更多的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于優質醫療服務的追求,醫療資源向直轄市、副省級市的集中,導致地級市ICU護士的工作壓力降低,心理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4建議
從研究結果來看,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在近十年間逐漸好轉,但變化不是特別明顯。說明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成效,同時又不能掉以輕心,護理人員尤其是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仍然非常值得關注。
4.1構建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支持體系
為了持續提升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水平,醫院管理部門和護理管理人員應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持續關注,構建一個由上而下的包括醫院管理部門—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組成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醫院管理部門應當成立職工心理健康領導小組,并由主管副院長擔任組長,統一協調醫院職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該領導小組應包括醫院主要科室主任、行政部門主任等人員。在護理部中,護理部主任既是醫院心理健康領導小組的成員,同時又是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導者。護理部要建立專門機構,設立專職人員組織管理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科室中,護士長是護士心理健康的信息收集者和危機處理者,也是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的最為基層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建立護士心理健康月報制度,由科室護士長每月向護理部匯報本科室護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護理部建立全院護士心理檔案,并按季度向醫院心理健康領導小組匯報。
4.2開展員工幫助計劃,提升重點人員心理健康水平
對于醫院管理者來說,日常工作比較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管理重點人群。針對此種情況,建議醫院可以推進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專業化,針對重點人群比如ICU護士開展員工幫助計劃(EAP),將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危機干預工作外包給專業的公司,通過心理講座、素質拓展、心理咨詢、健康指導等方式,緩解長期高負荷工作壓力帶來的心因性的軀體化癥狀、工作焦慮和倦怠等問題,滿足護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提升他們的職業滿意度。
作者:趙春娟薛洪濤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