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聾生學習適應性調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楊福義1譚和平1陳進2李方璐1作者單位:1.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1引言
學習適應性是指主體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自我以達到與學習環境平衡的行為過程[1]。也有學者認為,學習適應性是當個體周圍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對象、內容發生改變時,個體為避免或改變學習效能下降而主動克服困難改變自身,以期取得良好學習效能的一種能力[2]。周步成等人[3]提出,學習適應性是個體克服困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的一種傾向,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適應能力。其主要的因素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研究[4]發現,較好的學習適應性是學生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保證,由于學習適應性偏低,導致部分學生雖然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不良,達不到正常的發展水平。因此,研究者[5]指出學習適應性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是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重要維度。
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者們圍繞著學習適應性的概念界定[2]、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發展特點[4-8]、學習適應性的影響因素等開展了不少研究。如關于學習適應性的性別和年級特征的研究發現,學習適應性存在一定的年級差異,在某些維度上也存在性別差異[8-9]。有關學習適應性影響因素的研究[10]發現,特殊家庭(離異家庭、下崗家庭、勞教家庭及寄養家庭等)的親子關系與學習適應性存在相關,家庭環境影響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適應性。還有研究[11]發現,高職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與掌握接近成就目標取向呈正相關。雖然國內對于學習適應性的研究不少,但這些研究大都集中于對正常兒童的研究,而對于特殊兒童的研究相對較少。
聽覺障礙學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對象,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由于聽力上的缺陷,聽覺障礙學生在語言理解方面的能力較弱,會影響到其學習方式。同時,由于聽覺功能的損傷,聽覺障礙學生相對缺乏社會互動經驗,在各種安置形式下,其社會交往模式和途徑與健聽學生相比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研究發現,聽覺障礙學生普遍存在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問題[12-14],自我意識發展滯后[15],這些問題可能影響到其學習適應性。本研究選擇聽覺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為培養聽覺障礙學生良好的學習適應性,促進其學業成就的提高提供參考和借鑒。
2方法
2.1被試
采用完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上海市四所聾校抽取初一至高三年級學生,有效被試242名。其中初一33名、初二36名、初三29名、高一39名、高二38名,高三67名。男生共計130名,女生共計112名。
2.2調查工具
采用周步成等人編制的學習適應性測驗。該調查工具是對日本教育研究所學習適應性測驗研究部編制的《學習適應性測驗》的中文修訂版,是適用于我國中小學生的標準化測驗。在本測驗中包含了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四個分量表以及回答一貫性、原因歸屬、學習方式、實際調查、要求水準等項目,共計150題,量表總分為各題得分累加,得分越高則學習適應性越高。本測驗的折半信度為0.71~0.86,重測信度為0.75~0.88,說明測驗有高的信度。另外,該測驗以學生成績為效標,比較學習成績高低兩極端組在各內容量表、分量表以及全量表的差異,結果發現高低兩極端組在各量表上的得分有顯著差異存在,可知本測驗結構效度良好。
2.3調查過程
問卷調查均以不記名的方式以班為單位進行團體調查,要求學生按照平時所想,選出一個答案,如果沒有適合的答案,就選出與自己比較接近的答案。考慮到聽覺障礙學生由于語言能力的影響,閱讀速度比較緩慢,因此在施測時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直至全部做完為止。問卷回收后對說謊系數高與隨意答題,漏題較多的無效問卷予以剔除,以盡量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實得有效問卷共242份。
2.4數據處理
首先參照常模表將被試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總分的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然后采用SPSS16.0對轉換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總體情況
3.1.1聽覺障礙學生總體學習適應性等級分布
對各年級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等級分布情況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不良(包括差等和中下)的整體檢出率42.4%,其中初一學生的檢出率為48.5%,初二學生的檢出率為44.5%,初三學生的檢出率為53.6%,高一學生的檢出率為51.2%,高二學生的檢出率為39.5%,高三學生的檢出率為29.9%。各個年級學生在學習適應性等級分布上盡管有一定差異,但學習適應不良在聽覺障礙學生中是一個普遍現象。
3.1.2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各分量表的等級分布
對聽覺障礙學生在學習適應性各分量表上得分的等級分布情況進行整理,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聽覺障礙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身心健康四個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適應不良,其檢出率分別為35.8%、39.1%、32.1%、40.1%。
3.2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性別和年級比較
對不同性別和年級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3。為了進一步比較不同性別和年級的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差異,以性別和年級作為自變量,對聽覺障礙學生的總體學習適應性得分和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進行2×6兩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和表5。
從表4可以看出,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性別和年級的交互作用不顯著;性別主效應極其顯著,女生學習適應性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年級主效應也極其顯著。進一步多重均值比較結果表明,高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極其顯著地高于初中各年級和高一年級學生,高二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顯著高于初三年級。
從表5可以看出,聽覺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的性別和年級的交互作用不顯著;性別主效應極其顯著,女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四個方面的學習適應性都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技術的年級主效應顯著,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的年級主效應極其顯著。進一步多重均值比較結果表明:在學習態度方面,高三年級顯著高于初三和高一年級學生,高二年級顯著高于初三年級學生;高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技術得分顯著高于初一、初三和高一年級學生;高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各年級學生,高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分顯著高于初三年級;高三年級學生的心身健康得分顯著高于初一、初三和高一年級學生。
3.3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方式
對聽覺障礙學生學習方式方面的認知類型和記憶類型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6。表6顯示,在認知型上,聽覺障礙學生絕大多數屬于沖動型,少數屬于中間型,極少數屬于熟慮型;在記憶型上,聽覺障礙學生多數屬于中間型和視覺型,少數屬于聽覺型。
3.4聽覺障礙學生對學習成績的原因歸屬
對聽覺障礙學生對學習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歸屬情況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7。從表7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聽覺障礙學生在學習成績的原因歸屬上屬于內控型,將學習成績的好壞歸結于自身原因,超過三分之一的聽覺障礙學生屬于外控型,將學習成績的好壞歸結于外部原因。
3.5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
對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情況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8。表8顯示,聽覺障礙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水準多數屬于中等偏下,超過三分之二的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適中,近四分之一的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低,只有不到一成的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高。
3.6聽覺障礙學生的家庭學習時間
對聽覺障礙學生平時(假日除外)在家里每天的學習時間的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見表9。從表9可以看出,各年級(除初二外)聽覺障礙學生中超過三分之一平時(假日除外)在家里每天的學習時間不到1小時,三分之一左右(除初一和初三外)為1~2小時。在家庭學習時間上明顯低于普通學生的參照標準。
4討論
4.1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特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聽覺障礙學生的總體學習適應性普遍處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學習適應不良的整體檢出率高達42.4%,在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四個方面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適應不良,而本調查結果顯示,聽覺障礙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水準多數屬于中等偏下,超過三分之二的聽覺障礙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水準適中,說明學習適應不良在聽覺障礙學生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應該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對學習適應不良的聽覺障礙學生進行鑒別和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以改善其學習適應性,提高學業成就,否則,對這些聽覺障礙學生而言,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可能事倍功半。
從學習適應性的發展特點來看,初三年級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最低,學習適應不良的檢出率高達53.6%,這可能是因為聽覺障礙學生在初三階段由于升學的壓力,學習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不適應,從而致使其學習適應性在初三降至最低點;到高一年級,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水平開始提高,到高二年級已經顯著高于初三了,高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最高,已顯著高于除高二外的其他各個年級學生。因此,從調查結果來看,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表現出先降低后提高的發展趨勢,可能的原因是進入高中階段后,聽覺障礙學生從升學的壓力中解脫出來,對學習方法也更為熟悉了,家長也開始學會改善家庭環境,聽覺障礙學生人際關系也相應有所改善。但不容忽視的是,即使到了高三階段,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檢出率仍然相當高,達到29.9%。
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學習適應性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這可能是由于聽覺障礙學生在心理發展方面也表現出與普通學生相似的趨勢,即女性的生理、心理成熟早于男性[16],初中階段正是男性與女性的生理、心理邁向成熟的階段,而女生較同齡的男生要早熟一至半年,一般來說,生理、心理成熟度越高,發展某種技能所需的時間就越少,學習進展也越順利;另一方面,男女生在個性特征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女生與男生相比,可能會更聽家長和老師的話,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會更加認真、仔細地完成,對于記筆記、背誦這一類的任務可能比男生完成得更好,這些特點可能使女生更能適應學習的要求,因而在學習適應性水平上高于男生。因此,在學習適應性的培養方面,還需要強調聽障男生的學習適應性訓練。
4.2聽覺障礙學生與學習適應性有關的心理和行為特征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認知型上,聽覺障礙學生絕大多數屬于沖動型,少數屬于中間型,極少數屬于熟慮型。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聽覺障礙學生傾向于對刺激做出快速反應,不能保持注意力,認知和行為的自我控制差,因而錯誤多。因此,在聽覺障礙學生的教育訓練過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變聽覺障礙學生認知型的特點。可以采用強迫的延期,指示聽覺障礙學生“慢慢地反應”,并在學生出現延遲反應后給予報酬,加以強化;也可以讓聽覺障礙學生模仿教師的認知速度,或者在班級中樹立熟慮型的榜樣,讓學生觀察和模仿;還可以教給沖動型聽覺障礙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要求其分析事物的構成部分,或者引導聽覺障礙學生關心發生的錯誤和失敗,而不是對出現的錯誤置之不理,片面追求速度[3]。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記憶型上,聽覺障礙學生多數屬于中間型和視覺型,少數屬于聽覺型。這符合聽覺障礙學生本身的生理特點,由于聽覺功能的損傷,聽覺障礙學生傾向于視覺學習,對書面方式呈現的東西容易學習和記憶,因此,對聽覺障礙學生的教育教學需強調視覺反饋與聽覺反饋相結合。
在對學習成績好壞的原因歸屬上,本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聽覺障礙學生采取內歸因的方式,將學習成績的好壞歸結于自身原因,其中57.4%的聽覺障礙學生將學習成績好歸因于自己努力,45.9%的聽覺障礙學生將學習成績不好歸因于自己不努力,即表現出可控的內歸因特點,這對其學習熱情乃至學業成就的提高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聽覺障礙學生將學習成績的好壞歸結于運氣的好壞或考題的難易等外部原因,這將使得其學習態度較為消極,缺乏自信和學習動機,因而應該適當地加以干預。
在家庭學習時間方面,本研究結果表明,超過三分之二的聽覺障礙學生平時(假日除外)在家里每天的學習時間為1小時以下或1~2小時,在學習時間上明顯要低于普通學生的參照標準。由于聽覺和語言功能的損傷,為了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聽障兒童需要比普通兒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家庭學習時間上的差異可能也是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的影響因素之一。
5結論
5.1聽覺障礙學生的總體學習適應性普遍處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在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四個方面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適應不良,學習適應不良在聽覺障礙學生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5.2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存在一定的年級差異,表現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發展趨勢,在初三降至最低點后逐漸升高,高三學生學習適應性顯著高于除高二外的其他各個年級學生。
5.3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的總體學習適應性和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環境和心身健康四個方面的學習適應性都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
5.4在學習方式認知型上,聽覺障礙學生絕大多數屬于沖動型,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改變聽覺障礙學生認知型的特點。在學習方式記憶型上,聽覺障礙學生多數屬于中間型和視覺型,對聽覺障礙學生的教育教學需強調視覺反饋與聽覺反饋相結合。
5.5超過半數的聽覺障礙學生對學習成績的原因歸屬屬于內控型,超過三分之一的聽覺障礙學生對學習成績的原因歸屬屬于外控型。
5.6聽覺障礙學生的家庭學習時間明顯要低于普通學生的參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