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在校園生活中往往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這樣就導致了高職學生審題形態發育出現不平衡發展的現象,而長期的文化課程學習也使學生們活動的時間有所減少,這樣也很容易使他們的身體畸形發展的現象,這種習慣也讓很多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而通過大量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經常參加公共體育課程的同學無論是在身體素質上還是精神狀態上相比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同學都要好很多。以瑜伽教學為例,經過18周的瑜伽教學練習后,受試者的BMI、胸圍指數指降幅顯著,WHR、腹部皮褶厚度值降幅非常顯著,這表明瑜伽練習有良好的減肥、瘦身之功效。實驗結果還顯示,瑜伽練習可以明顯增加維爾維克指數值,進而提高大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通過公共體育教學課程的培養,學生們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身體形態,同時對于提高身體素質和抵抗力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更加注重對學生們身體素質的培養,其中利用跑步等運動項目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耐力素質,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身心健康。而足球、籃球以及排球等競技類體育項目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靈敏度、協調性等,這也是幫助學生們提高團隊意識的重要手段。而跳遠、跳高等體育項目也可以改善學生們的速度、彈跳等素質。鉛球、引體向上等體育項目可以幫助鍛煉學生們的力量。而每個體育項目都有著各自的優點所在,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針對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這也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們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2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學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2.1利用公共體育教學項目特點
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高職公共體育教學項目以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為主,還包括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經常進行籃球、排球、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體項目的鍛煉,在對抗比賽的過程中,會讓人慢慢的改變孤僻的習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團結互助。而參加游泳、溜冰、單雙杠、跳馬等項目的運動,則會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精神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克服膽怯和自卑。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跳高和跳遠等活動,可克服猶豫、徘徊、優柔寡斷等心理障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個性會變得堅強、果斷、隨和,而下棋、打太極拳、瑜珈等運動項目對調節神經活動、增強控制能力、克服急燥沖動的弱點有一定的益處。
2.2利用體育課程的主導作用
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交往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時間越長,密度越大,越容易產生共同的體驗與感受。體育與其他學科相比,其實踐性十分明顯。由于體育運動以群體的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合作,有利于調整個體瑜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群體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完成規定的身體練習,不僅需要體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友愛與關心,支持與協助、尊重和信賴、理解與團結。通過身心的不斷努力,掌握了動作技術,克服了困難,磨練了意志,鍛煉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從而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豐收。筆者曾做過選課調查,一些高職院校的體育俱樂部課程及大量的體育選修課常常最早就被選滿、選完,無法滿足大學生們的需要,這無形中充分顯示體育教學的魅力和影響。
2.3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外教學
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外教學中,高職學生積極參與的同學占7096左右,說明大多數高職學生都有集體主義觀念,關心和愛護集體榮譽,不管自己是否上場參加比賽,重要在“參與”,符合體育精神。在賽場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級乃至不同院系的學生,為了觀看和參加比賽,可以拋開平時怨恨,隔閡和距離,一起痛快淋漓地喜怒哀樂。這種非言語性的間接交流,對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與溝通等都是極為有利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無形之中卸脫平日過重的心理負擔,平衡心態,促進人際交流。特別是體育比賽的特點就是公平競爭,優勝劣汰。觀看比賽時,看到運動員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終于進球和得分時,許多同學都會吶喊、鼓掌、感動,仿佛自己身臨其境。比賽過程的起伏跌宕,使他們壓抑著的評判欲和表現欲得以釋放。也可從勝利中體會到成功的價值,同時也從失敗中得到了教訓和經驗,為今后的參與活動、比賽甚至人生樹立堅定的信念。
3結語
高職公共體育教學質量是保障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的必要條件。在社會就業競爭日益嚴重的今天,高職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頻頻出現,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此同時,高職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并不及如人意。因此,加強高職公共體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將有利于改善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為他們更好地服務社會,獻身社會事業提供良好的身體保障。
作者:賈海哲單位: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