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北中小學體育教師心理因素調查與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個優秀體育教師的成長,既需要自己多年摸爬滾打的探索和磨練;也需要國家、社會和單位的關心、關愛和支持。對體育教師的關心、關愛和支持,除了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勵和關懷。為此,本文試圖對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作一調查分析,以期獲得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為教育主管部門及師資培訓單位提供教育培養依據。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陜西、甘肅、新疆、寧夏、青海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90份,收回75份,其中有效問卷69份。回收率為83.33%。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修改王極盛《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為《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參加過北京師范大學培訓的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進行調查,量表共80個條目,10個因子(見表)。采用郵寄的方式進行調查,并對所調查收集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1.2.2、文獻研究法。
1.2.3、訪談法。
2、結果與分析
2.1、西北五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表格略)
全國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男35人女34人)
2.2、西北五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
從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調查統計表發現:①西北五省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83%、適應不良39.13%、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31.88%、偏執30.43%、情緒不平衡與軀體化分別為26.09%,這說明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普遍存在課業負擔過重、情緒失調的現象。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小學仍然是一切圍繞著高考科目和分數轉——體育教師在學校事務多(教學、訓練、兩操、帶班等)、身心疲憊、性格耿直而人際交往差、地位低下而壓力大、帶“普通”班的機率大而帶“重點”班的機率?。í劷稹s譽與年級平均分名次、“升學率”、“重點錄取率”掛鉤;帶“重點”班與“普通”班離不開學生的考試成績)等等。體育教師在以上“狀況”的高壓之下,出現心理承受力差、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偏執以及軀體化癥狀,也就不足為奇了。再加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下,超額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特別是那些不參與高考的音體美老師)或榮譽(精神的或物質的)的激勵,心理、情緒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②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決于身體健康、內心平衡與環境和諧三個方面。身體健康(包括規律的作息、科學的營養以及適時的運動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數體育教師的身體健康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內心平衡是由認知、情緒和行為三個環節的和諧統一所決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關鍵,由于前面我們所論及的原因以及受自我定位、自我經歷、人文環境等影響,某些體育教師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失去了平衡,進而導致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環境和諧是指社會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體育老師嘔心瀝血從事代表隊訓練、班級管理以及學?!按翱凇钡慕ㄔO,但得不到管理者與其他學科同行的認同、肯定,有時還另眼看待,進而心理失衡,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狀態。③從統計我們可以看出,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8.57%;適應不良37.14%;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占與偏執分別31.43%;情緒不平衡28.57%。這可能與他們的價值期望、工資、獎金、榮譽、面子強烈以及社會地位低下有關;女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06%;適應不良41.18%;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32.35%;偏執29.41%;軀體化26.47%。除與男教師相同的原因之外,還可能與女教師過分關注身體、母愛期望等方面有關。④從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調查中發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門“家長”作風嚴重,教師的人際溝通、心理疏導、自我調節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環境與機制;教師身心負荷沉重,日常生活單調,情感生活蒼白;家長和社會對教師期望值過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質偏低的教師難以承受等等。
2.3、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行為表現和成因分析
2.3.1、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行為表現分析
一個優秀體育教師的成長,既需要自己多年摸爬滾打的探索和磨練;也需要國家、社會和單位的關心、關愛和支持。對體育教師的關心、關愛和支持,除了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勵和關懷。在我們的社會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心理——體育教師不就是當孩子王嗎?蹦蹦跳跳誰都會,你愿意干就干,不愿干,走人,領著孩子玩的人多的是!實質上體育特別是體育教學是一門科學,學生的健康需要符合科學規律的創造性教育來保障,自然外行所看到的“誰都會”的“花樣”后面,真正潛藏的規律性的東西卻被拋棄了。所以,體育教師為學生健康奠基的良好愿望退縮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行為,具體表現在:①煩躁易怒。有些體育教師因為多種不順心的事情,常常煩躁不安,有時就向學生發泄,講課耐心不起來,動輒發火。如能在學生面前耐得住,回家就頂不得了,往往把一天中所受的窩囊氣一股腦兒地向家人發泄,向親友牢騷。②擔驚受怕。驚慌于訓練與學習的矛盾處理不當,驚慌于執行新課標被領導認為是“胡球搗鼓”;怕領導,怕學生,怕飛來的“高帽”。因此總覺得低人一等,天天如走鋼絲,擔驚受怕。③孤僻。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普通大眾利用先進手段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個體通過網絡與他人交往,如建立個人主頁、網上聊天、交友、參加BBS討論等。這些借助于現代通訊技術實現的交往活動與直接面對的交往活動往往具有虛擬性,人們借助于信息傳遞工具進行的交往與直接面對面的交往永遠存在著差異。缺乏現實的交往是導致孤僻的原因之一。所以有些體育教師在網上可自由馳騁,下網后成了孤獨行者,不愿與人交流談話。④精神萎靡不振。一些體育教師課上拼命勞作,下課之后則如一盤散沙,骨頭散了架,眼肌沒了勁,堆在沙發椅上癱軟;開會閉目養神,教學討論不肯說話,似乎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休息日貼床板不肯挪窩等等。常常是臉色陰沉,面笑心不笑,宛如大病初愈,哀同心死。⑤身心疾病。在信息化社會生活中,體育教師對信息設備的依賴日益增加,許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作息制度不再受到傳統工作制度的制約而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一些不良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將相應增加。如長在網上聊天,瀏覽新聞、別人的教案和文章而不注意休息,工作和睡眠時間缺乏合理分配,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種身心疾病,如各種神經癥、視力減退、腸胃系統疾病、頸椎疾病、肩周與手腕疲勞綜合癥等。⑥多疑。表現為對自己接觸的事物常常持過分的懷疑態度。如總懷疑別人設圈套陷害自己,懷疑別人不信任自己,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懷疑自己愛人的忠貞,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疾病,懷疑自己上課時把教學內容講錯了,懷疑領導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等。疑心太重了,常常為無根據的、不必要的執拗情緒煩擾和糾纏著。長久下去,便對什么都懷疑,有的發展成為疑病性神經官能癥。體育教師往往都愛面子,對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怎樣看待,有何評價,做事時往往產生諸如我成功了別人會嫉妒、失敗了別人會譏諷嘲笑的想法。做事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這是產生多疑的一個原因;其次是以往遭受了精神創傷;再是消極的心理作怪,往往看到事物的陰暗一面多,光明一面少,從而產生多疑。
2.3.2、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①多方面的壓力導致健康受損。主要有學校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學生的壓力、家長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由于學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們看的是學校的升學率,中考高考名次、學生成績好壞等,表面上看體育教師似乎與這些東西無關,實質上卻關乎體育教師的年終評定、職務評聘、收入高低等方方面,使得體育教師不得不拼命工作,深埋愁怨,忍辱負重,透支生命。久而久之,思想上壓力負擔無法緩解,因而導致心理毛病。有的家庭困難,入不敷出,經濟拮據,也導致心理難受。②超負荷的工作與相對偏低的工資福利待遇導致體育教師心態失衡。超負荷的工作加重了體育教師的身心負擔,而同時由于學校體育經費投入不足,且時有被擠占、挪用,體育教師的經濟收入相對偏低,社會地位更沒有什么奢望。在商品經濟浪潮的沖擊下,面對一些有償家教、奧賽輔導、補課獲取高額經濟收入以及其他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體育教師容易對原有的價值觀產生懷疑而導致不公平感,心態易失去平衡。③知識、技能的老化趨勢與新知識、新技能的要求不斷提高之間的矛盾。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體育教師如果不斷地提高自己,就將面臨失去知識、技能權威的危險。面對現代社會對現代教育目標、策略、技術等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有一種力不從心的焦慮感。④角色要求迫使體育教師一再壓抑消極情緒,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體育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和愉快的心情走進課堂和訓練場地,但體育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消極的情緒一再壓抑,日積月累形成了潛在的能量即“感情勢能”,這種能量一旦超過了個體所能承受限度,就會出現“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⑤自我實現和人際交往的高難度也使體育教師感到困惑。隨著學校教育各種競爭現象的出現,迫使體育教師在完成教育教學、代表隊訓練等工作的前提之下抓課題研究、論文寫作、和諧人際關系等,來追求自我實現。一旦這些需要不能很好地得到滿足,就會產生焦慮和挫折感。⑥體育教師應付與工作有關事件的應激能力存在方式上的偏差。應激指的是對當事人形成巨大心理壓力的緊張或者危險的情境和事件。體育教師的身心問題與他們應激能力有關。一般來講,體育教師飲酒、抽煙、打麻將、舉止欠佳較多,說明他們采用的一些不適當的應激策略,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心理健康問題。此外,時空觀念的變化、多元文化與多樣化價值觀念的沖突等,也會使體育教師產生心理疾病?,F代社會生活對信息的依賴日益顯著,一種全新的信息化生活正在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在這種轉變過程中,人們的時空觀念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體育教師必須逐步學習和接受新的時空觀念和社會活動的節奏,進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其與其它社會成員保持一致。如果體育教師對這種時空觀念的改變無法適應或適應得不好,那就極有可能產生一些心理障礙。例如,工作方式的改變或日常生活節奏的加快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增加,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
研究表明,社會貶低、心理失衡、工作壓力增大,是影響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小學體育教師心中許多不為人知的苦楚與失落在行為上表現出來以后,如果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化解,就會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雪球核”越滾越大,最終發展成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而害人害己。北京市教科院的調查報告顯示,打罵學生、上課死板、對工作不負責任、偏心等不被學生喜歡的行為會給學生心理造成傷害,構成師源性心理傷害。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師源性心理傷害發生和發展則是必然的。
3、結論與思考
3.1、結論
3.1.1、西北五省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整體80因子)檢出率為20.29%。心理承受力差、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偏執、情緒不平衡、軀體化以及抑郁是極其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3.1.2、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障礙,歸根結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即外強中干,內心困擾。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職業角色適應不良,比如有一些體育骨干教師打算培訓結束后轉行(把培訓當跳板);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導致人際關系不良;認知偏差等方面。
3.1.3、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焦慮、敵對、心理不平衡等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
3.1.4、西北五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有七項接近或超過了25%。對于各省、市、自治區選拔出來的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如此,其他教師的狀況如何呢?我想肯定是不容樂觀。
3.1.5、中小學教育在高考“指揮棒”下排斥體育,不僅造就了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也強化了某些體育教師與其身份不相符的行為表現。
3.1.6、隱藏在體育教師不良行為背后的更多都是由于內心失衡、環境失和而引起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外部表現。
3.2、思考
3.2.1、教師主導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與正確引導直接影響和支配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對體育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環境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3.2.2、教師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師。教師也是喜怒哀樂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們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發展,進而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健康而自信地教書育人,值得研究。
3.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動與心理調節密切相關,怎樣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發展的易感性、易變性和可塑性軌跡而進行教育,特別是教師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使學生健康而全面發展?需要教育部門和教育人士認真思考。
3.2.4、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要關愛、善待體育教師,給他們更多的幸福,使他們以幸福、喜悅和愛的心緒促成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3.2.5、現行教育評價體系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呼喚更合理、更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出臺與完善。
3.2.6、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與實施需要周密地研究和切實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