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2世紀國際田徑什么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全新的器材設備、全新的訓練觀念和訓練方法,將使田徑煥然一新。——這不是幻想,這在未來一百年間的某個時候將會成為現實。黑人運動員領導世界潮流21世紀的國際田徑將由誰主宰?可以斷言:在國際大賽中唱主角的將是黑人運動員。非洲運動員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中長跑項目中顯示雄厚的實力,到90年代,幾乎壟斷了這個領域。在國際上,叱咤男子中長跑及公路跑的領軍人物也都是非洲和南美的黑人選手。如果再擴大到各國在賽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的運動員,可以看出:黑人運動員占絕對優勢。美國傳統的稱霸項目男女短跑、接力、跨欄和跳遠,全都是黑人運動員撐起天下:從劉易斯到格林,從格里菲斯·喬伊納到瓊斯等人,從80年代以來,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為美國田徑奪得獎牌的都是黑人運動員。去年在塞維利亞舉行的田徑世界錦標賽是20世紀最后一屆田徑大賽,如果仔細觀察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可以發現這樣的事實:黑人運動員占優勢的項目已從跑道擴大到田徑賽中的力量項目,如美國男子鐵餅和鉛球的尖子以往是白人選手,而今奪得世錦賽金牌的華盛頓和亨特都是黑人。許多國家也步美國的后塵,在世錦賽上讓黑人運動員為其爭獎牌,如:丹麥男子800米冠軍基普愷特、德國男子三級跳遠冠軍弗雷德克、西班牙女子跳遠冠軍蒙嗒爾沃、法國女子七項全能冠軍巴貝爾等。英國在國際大賽上的國家隊是“黑白參半”,屢屢建功的克里斯蒂、杰克遜、劉易斯(女子七項全能)、漢森(女子三級跳遠)以及塞維利亞世錦賽百米銅牌得主、新星錢伯斯都是黑人。田徑很突出的古巴和牙買加可以列出一長串頂尖高手,他們都是黑人血統。法國女子短跑靠黑人選手(佩雷克、阿隆)在世界上出人頭地,澳大利亞土族女運動員費里曼為其奪得奧運會和世錦賽400米金牌。據研究表明,黑人運動員的肌肉纖維更長,血紅色素數量更多,他們先天體質優越加上科學越來越發達,他們已能獲得先進的訓練條件和合理的營養攝入,使他們越來越顯示壓倒的優勢,他們運動鼎盛時期保持之長也超過黃種人。這并不是對黃種人持悲觀的論調。在亞洲,1998年12月曼谷亞運會已有跡象表明:斯里蘭卡、印度、卡塔爾這些膚色偏棕色的國家,田徑運動正在上升,由于歷史和經濟等原因,亞洲小國田徑發展較晚也較慢,但誰能預計,他們在新世紀不會大步發展呢?承認人種的差異,尋找發展的突破點,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新科技是打破極限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許多行家和生物力學專家常對田徑成績預測極限,但事實是,他們全估計錯了,被認為“極限”的數字沒有20世紀末就都被刷新了。如今,再沒人用數字來作出“極限”的預測了,這是因為:以往預測極限往往沒有估計到運動器材和設備的改進帶來巨大的變化,后者的更新又是難以預料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20世紀體育領域里已經得到了驗證,在21世紀,更是體育騰飛的翅膀。田徑紀錄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器材的改進。20世紀60年代后期出現了塔當跑道,使速度項目大為改觀,如果讓歐文斯在墨西哥城的塔當跑道上跑,當年他在柏林奧運會的煤渣跑道上創造的成績至少可以提高1秒。但是塔當跑道并不是最完善的,到90年代,還在不斷地被改進。1991年東京世錦賽,東道主推出了被稱為“魔術地毯”的跑道,劉易斯創造了9秒86的百米世界紀錄,百米前6名都在9秒96以內,是歷史上成績最好的一屆。亞特蘭大奧運會和1997年雅典世錦賽的跑道硬度較大,有利于短跑出好成績,但是長跑運動員卻受不了。埃塞俄比亞驍將蓋布雷西拉西在亞特蘭大跑完萬米后,腳底都磨出了血泡,他只好放棄了本來很有希望再奪金牌的5000米。在雅典世錦賽,他又遇到同樣的情況。本世紀某個時候,很可能出現一種比塔當跑道質地更優良的新跑道,它既能使短跑出好成績,又適合長跑運動員,蓋布雷西拉西不會再埋怨太硬,腳底也不會磨出血泡了。腳底磨出血泡的另一個因素是跑鞋的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后跑鞋革命是有目共睹的。劉易斯和邁克爾·約翰遜都是穿上特制跑鞋創造了世界紀錄。某項革新到了一定時期就不再成為機密,會被廣泛地使用,那時,跑道上的紀錄被更新就不讓人驚奇了。也許還會有“氣墊跑鞋”問世。合法地被用在馬拉松運動中,跑起來腳下的反彈使運動員快步如飛,突破2小時大關成了輕而易舉的事,到那時,再和古希臘的菲迪庇德斯連夜跑到雅典廣場就倒地身亡的情景比較,同樣是42.195公里路程,卻因跑鞋的差異而變得天壤之別。器材的改進必然會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做了跟腱手術后的布勃卡已經37歲了,恐怕很難期望他創造6.20米的世界紀錄了。也許在他退役后,新式撐竿問世,另一位“布勃卡第二”便一下就把紀錄推上去了。改進訓練方法是提高成績的重要手段。70年代,來自東部非洲高原地區的運動員顯示了超人的耐力素質,因而導致科研人員發現了“高原訓練”的優越性。之后,到90年代,“高原訓練”作為一種訓練手段普遍地被利用。肯尼亞因此興建了高原訓練中心,許多歐洲運動員都定期前往訓練。但是,這種天然的高原訓練要受季節性的限制。科學家正在研究在室內模擬高原氣候,在室內創造出和高原同樣的氣溫、氣壓及自然環境,這樣,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高原訓練了。據悉,澳大利亞已有這種新設備。這就如同早有了的人造海浪的設備一樣,能使你在室內游泳池里獲得在大海里游泳的感受。東京還有室內人造滑雪場,盛夏滑雪已不是新鮮事,那么,在室內進行高原訓練又有什么稀奇呢?成績能達多少?如前所述,現在連專家都不再預測了,筆者更無法預見。不過,如果以上關于器材改進的設想真的實現了,田徑就會出現一個驚人的飛躍。格林在世錦賽200米決賽時,起跑比別人慢,但他憑后程無以倫比的加速度趕上了別人,最后奪得冠軍。因此,他的教練史密斯認為格林百米有能力跑到9秒70。不久前格林說,他在近年內能把百米世界紀錄縮短到9秒76。劉易斯和克里斯蒂都到37歲才退役,格林現在才26歲,在跑道上還可以再馳聘10年,這期間他能創造什么奇跡則很難料定。創造十項全能8994分世界紀錄的捷克選手德沃拉克27歲,去年刷新1500米、1英里、2000米世界紀錄的奎羅伊26歲,創造1000米世界紀錄的肯尼亞選手恩格尼才20歲,還有許多新秀都很驚人。極好的身體素質,卓越的運動才能,加上合理的科學訓練和全新的器材設備,你能想象紀錄能達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