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對策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伴隨著教育活動的出現而產生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發展和完善的。高校師德建設需要對高校師德現狀及原因進行有效分析,對癥下藥,更容易取得師德建設的實質性進步。
【關鍵詞】高等教育;師德建設;教學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認真貫徹和落實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積極采取措施,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師德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廣大的高校教師政治立場堅定、思想健康、熱愛教育、關愛學生、重視師德修養,以實際行動在教育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目前高校需要重視的師德問題
盡管我國高校師德主流是好的,但是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只存在于極少數教師的身上,但是由于高校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這些問題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性,需要引起重視。
(一)敬業精神缺乏,育人意識差。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理論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在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激情、毫無責任感,突出表現在:部分教師自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度較低,職業信念不夠堅定,僅把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部分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工作與生活的關系,一遇到兩者的沖突,便會舍棄前者而追求后者;部分教師僅注重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存在嚴重不足等。
(二)學術道德失范,功利化較重。
近幾年來,高校教師出現了一些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具體表現如下:部分教師以賺取金錢為目的,不顧教師形象為他人做論文“”;部分教師為評職稱或獲取某些學術界的聲譽,違背基本學術道德,侵占他人勞動成果;部分教師為了獲得一定的經濟目的或學術聲望,四處活動,運用潛規則,學術腐敗激化等。
(三)遵紀守法意識淡薄,以公權謀己私。
受到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又加上對自身的要求不嚴,部分教師法制意識淡薄,公然違背我國的法律規定;部分教師無視學校規章制度,不顧師表,上課遲到、打手機、早退等成為家常便飯;巧立收費名目,將教學當成賺錢的手段;部分教師利用手中的權力向別人索取利益或任人唯親。
二、高校產生師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對高校教師的負面沖擊。
多元化社會的發展,使得一些價值文化走向失落和一些非價值文化逐漸興起,這讓高校教師在社會生活和教育工作中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困惑和矛盾。一是市場經濟下,利益多元化十分明顯,使高校教師在“義”與“利”兩者的取舍當中產生偏差。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不少教師缺失了高尚的職業道德追求。二是市場經濟下,網絡科技發展迅速,任何對教師道德形象不實的宣傳都會對師德建設產生不利影響。三是市場經濟下,整個社會的觀念發生了急劇變化,如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到高校教師的言行。
(二)高校師德建設工作存在不足。
在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發展中,師德建設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師德建設已經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工程。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的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專門的高校師德規范標準過于籠統。
盡管“師德規范”不能等同于“師德”,但是高校師德的有效發展卻離不開高校師德規范的作用。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關于高校師德的規定比較少而且還過于籠統,規范中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如“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的標準過于籠統,比如說“愛國守法”、“服務社會”等標準都是一般公民所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標準也是所有教師都應遵守的道德規范,并沒有體現出“高校教師”這一特定職業的特點。
2.部分高校對師德規范的重視不夠。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有33.4%的教師認為現行的師德規范只具有非常有限的指導和監督作用;6.2%的教師認為師德規范不具有指導和監督作用。當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學校對師德規范的重視程度不夠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如部分學校的領導“人治”思想濃厚,制度意識、規則意識淡薄,造成師德規范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部分學校不能夠解放治學的思想,忽視了師德規范的創新,只是照搬上級政策和文件,對師德問題的解決沒有針對性。
3.有關高校對師德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我國高校的師德建設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進程,需要各高校堅決貫徹實施已經制定的師德規章制度,制定并完善相關的師德管理體系。我國高校對師德管理體系不完善的表現有:一是對高校教師的聘任機制不完善,忽略了對準教師的道德修養的考察,導致不合格的教師進入學校;二是對高校教師的德育培訓工作不足,只把教師作為行政管理的對象,缺乏對教師精神世界的人文關懷;三是對師德的考評機制不健全,沒能將師德滲透到教學科研活動當中,師德的考評內容泛泛而談。
(三)教師自身不注重師德修養。
除了社會和學校等外在環境的影響之外,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師德建設最根本的內部原因。由于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需要在短時間內補充師資力量,導致有一些自身素質不合格的人員進入到高校教師的隊伍中來。如部分青年教師難以適應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化,政治素質、職業道德不高;部分教師對師德建設認識不足,認為只要能教好書,搞好科研就足夠了;部分教師覺得師德與自身的利益聯系不是很明顯,只要不做違法的事情就可以了,對師德的要求比較低。
三、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現實途徑
面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存在的不足,需要從多方面著手解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方面。
社會環境對高校教師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好的社會環境對教師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優化社會環境是高校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法律規章制度是高校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保障。針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法律、法規方面存在的不足,應根據教育實踐情況及時對現行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主要包括: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和程序,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解決教師的素質質量問題;增加對教師權益保護的規定,提高高校教師從教、樂教的積極性;嚴格對違背師德規范教師的懲戒措施,增加師德規范對教師的約束力;及時對教師職業道德遵守情況進行定期審查,對考核的結果進行相應的獎懲。
(二)學校方面。
加強高校教師對師德的培訓學習是提高他們職業道德水平的可靠前提和基礎。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適合學校校情的師德教育培訓機制,使廣大的教師能夠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完善獎勵懲罰機制。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綜合情況制定一個師德獎懲條例,用來規范教師的師德規章制度遵守情況,對優秀教師的師德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度,對違反師德規章的教師,根據其行為情形,作出相應的物質和精神處罰,觸犯法律的,移交相關司法部門進行處理。
(三)教師方面。
高校教師應重視自我修養,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水平和道德判斷能力,將外在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追求。高校教師必須專心學習師德規章制度,系統研究師德,在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師德問題并確定了師德發展目標后,才能為提高自身師德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檀傳寶,主編.走向新師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師[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陳爽,劉明.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對策[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作者:朱峰 單位:南通理工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