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轉型期醫學院校師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育人意識淡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新媒體時代的教育教學,知識的獲得渠道更加多樣化,教師傳授知識這個職能趨于弱化,教師的育人職責重于知識傳授。但在教育教學中,一些教師還是停留在只注重傳授知識,“授業不傳道”,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量則止,不注意學生思想的引導和思維的啟發。一些教師課堂上過分強調大學教師的“學術人”身份,不顧及青年大學生的心智成熟水平,言論過于偏激或自由,使大學生的認知混亂,對學生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違背了“育人先育德”的原則。
2.追逐名利,功利性強。大學教師作為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的主要生產者、創造者、掌握著許多優勢資源,有較大的活動天地和較多的獲利機會。一些專家、教授,在名利的驅使下,利用特殊身份為利益集團代言,誤導民眾,侵害公眾利益。一些教師不認真搞教學,不踏實做學問,熱衷于評優選先,為自己晉職晉級增加籌碼,為學而優則仕。搞科研、寫文章,熱衷于“短、平、快”,甚至背棄科研道德,學術造假,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
3.臨床教學育人環節薄弱。雖然我國已經實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但醫學院校的專業教師基本上都是醫學院校畢業,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僅僅在上崗前接受短期的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即可申請高校教師資格。尤其是臨床教師,接受教育教學專業化培訓的機會更少,使得部分臨床教師育人意識缺乏,教學中只重視對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忽略了醫學生的醫德培養。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是醫學教育的重要一環,對醫學生的培養十分關鍵,不單是技能訓練,還有醫德醫風的熏染,這是“身教”遠遠多于“言教”的教學環節,臨床教師的一言一行對醫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臨床教師因臨床任務繁重,帶教中缺乏耐心,醫患互動中沒有樹立起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操守,對醫學生的職業成長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加強醫學院校師德建設意義重大
如果醫學院校的教師育人意識不強,缺乏師愛,敷衍冷漠,那么就可能培養出同樣冷漠、缺乏仁心仁術的未來醫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只有教師具有健康高尚的人格,才能使學生的人格趨于健康完整。如果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持續突破本行業的基本底線,例如,教師缺乏師德,醫生缺乏醫德,那么這個行業健康長足發展的軌跡就會逐步遭到破壞,慢慢地就會陷入信任危機,后來者需要加倍地付出心血和時間才有可能重建信任,而且還有可能造成無法逆轉的后果。而信任危機無法解除的后果將是該行業和行業外部的持續對立,如,醫患關系的惡化。這必將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破壞社會和諧。醫學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成效如何直接影響著教育和醫療衛生兩個行業的聲譽,而這兩個行業的發展又關乎著國計民生,關系著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醫學院校的師德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三、加強醫學院校師德建設的對策思考
1.重視思想導向和理想信念引導。社會環境對師德師風有著普遍的影響。我們在談論任何社會事物和現象時都無法回避社會環境這個因素,它作為外因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事物與現象的產生、發展。在社會轉型期這個時代背景下,體制轉型、社會結構變動、社會形態變遷顯而易見,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經濟體制、文化形態、人們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發生了深刻變化。原有的社會秩序被打破了,失去了原有的約束力,而新的社會規則尚未建立健全,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缺乏新的統一的規范,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顯得有些混亂、無所適從和過度自由。在這種新舊交替過程中,就容易出現道德失范、行為失范,人們的理想信念變得淡漠,個人本位、金錢至上、物質至上、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不良風氣成蔓延之勢,不可避免地沖擊到了校園,動搖了教師的理想信念,使之沾染上了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醫學院校的師德建設應該如何加強和改進,筆者認為,越是在講現實、講實用的時代,越要強調理想信念教育,越要重視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信仰。學校在政策層面和軟環境建設上要注意導向,要淡化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從而引導教師形成自己的堅守和內在的道德自律,加強文化學習,弘揚主旋律,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勇敢無畏地抵制和改造不良風氣,建立起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工作機制和教師成長激勵機制。醫學院校應依據教育部《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特別是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師德建設規劃及其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定期討論研究師德建設工作,強化監督管理,增強執行力,確保師德建設目標能夠按期分步的實現。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師德激勵機制,對教師的高尚德行、光輝事跡給予肯定和回報,對違背師德的行為給予嚴懲,使教師對自身職業角色有明確的認知,樹立起嚴格的職業自律,明白無誤地知道什么是必須堅守的,什么是不能觸犯的。
3.師德師風建設與醫德醫風建設有機結合。醫學院校很大部分專業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的同時,又在從醫或從事與醫療衛生領域相關的工作,因此,醫學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行為規范既是師德建設的范疇,也是醫德建設的范疇。將醫德醫風建設納入師德師風建設統籌考慮,應作為醫學院校師德建設的一個特色途徑。具體操作中,可以在師德建設目標、任務的設置和具體的考核中融入醫德醫風的相關指標,使之有機融合,同步推進。通過師德師風的改善,實現醫學院校教師自身修養的提升,“人格影響人格”,教師的高尚人格勢必吸引、感染并促進醫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從而培養出素質優良、醫德高尚的醫療衛生人才。
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隨著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師德建設的難度也可能加大。尤其是社會急劇轉型的時期,教育、醫療衛生領域的矛盾沖突更加激烈。面對轉折中凸顯的問題,新教改、新醫改呼聲不斷并努力地在嘗試改革試點。然而要真正見成效,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用良好的制度來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
作者:劉小玉呂大權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