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金融科技對經濟增長動力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現狀下,金融科技對各國經濟的影響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創新產品廣泛應用于北京市的金融業當中,促進了北京市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改革。金融科技改變了北京市內生動力結構,擴大了內需,創新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供給的效率和質量,提升了北京市整體的消費水平。此外,金融科技同樣影響著北京市經濟增長新動力結構的進程,從單一化進入“多點給力”“多級支撐”轉變。金融科技使北京市經濟增長呈現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金融科技;北京市;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經濟全球化
金融科技是指在當今大數據的背景下,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而創新出來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有著開發成本低、使用便利、快捷有效的諸多優點。金融科技利用數字化技術,將許多難以看見、難以度量、難以存儲、難以分析的事件數字化,從而讓人們對信用識別、獲得、評估、風險定價等方式的運用有了顛覆性的認識,以此來充分挖掘和滿足金融的潛在需求,為客戶群體創造價值。金融科技是金融業的延伸,近年來,一國的經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金融科技的發展速度。因此,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成為世界各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
一、金融科技對北京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結構的影響
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調整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構建以國內消費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體系,既是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持續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長遠之計。隨著金融技術變遷和金融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金融科技推動了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不僅逐漸改變和重塑了傳統金融的服務模式與發展格局,而且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深遠且重大的影響。消費是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通常來說,我們稱之為內需,內需即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一般來源于擴大內需拉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應用于金融領域,北京市正進入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這促進了北京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得以拓寬、深度得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京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結構。從供給來看,北京市農業、工業、服務業共同發力,生產服務穩定向好,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金融科技創新的應用。金融科技極大地發揮了資源配置效應和創新效應,推動北京市的經濟向著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如淘寶、京東等購物軟件使用大數據,整理研究消費者的消費愛好,并預判其需求,以此來推薦更加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商品,從而提高購買效率和質量,巧妙運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來促進消費,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此外,從投資來看,金融科技通過提升傳統金融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助推資產管理業務脫虛向實,為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客觀現實條件。工農業開始了轉型升級和補短板類投資,加入了金融創新產品,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一季度,北京的制造業投資比例上漲幅度為55.0%,高技術產業的投資比增長92.0%,兩年內的平均增長為41.8%和67.5%。江西省的基礎設施方面投資比上漲32.8%,相比于全部投資上漲3.1%。在民生領域的投資上漲幅度為51.6%,海南省在產業投資因素的影響之下,其投資漲幅達到8.8%。在北京市在金融科技產業快速創新的情況下,金融服務的普及率正在快速提高,中小企業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的技術創新成果。未來北京市應積極深入推進金融創新在各方面產業中的應用,加強金融科技研發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加強金融科技風險防范管理以推動金融科技穩定發展,為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能量。北京市從建立柔性的金融監管體制、打造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重視普惠的商業模式創新、建設一流的數據基礎設施到形成開放的本土技術標準等方面明確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定位,并重點在普惠金融、消費金融、智能金融以及監管科技等領域加大創新和應用力度,從而在新一輪國際金融格局演變中占據主動,助力全中國金融改革發展。
二、金融科技促進北京市經濟增長新動力結構的形成
經濟永遠不可忽略,是國家最重要的一環,在全球化的當下,在各國經濟緊密聯合在一起的復雜形勢下,北京作為首都,一定要在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方面發揮積極影響。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趙長茂發表看法:“能否應對不確定性,自身的經濟動力結構非常重要。”在國內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改良的情況下,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進一步顯現,影響經濟增長動力的因素日漸復雜,北京市經濟增長的方式正處在快速變化的狀態之下,將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進行充分開發,可以使北京市經濟發展的合力得到強化。因此,在投資和出口等產業均得到良性發展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將出現很大程度的變化,金融科技也將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北京市在“硬科技”發展方面占據十分有利的地位,在通訊相關的基礎設施得到改良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突出應用優勢正在得到顯現,尤其在技術因素的升級影響下,金融監管政策的作用得到了更加有效的開發,美國與中國的金融風險投資比重均處在快速上升的狀態之下,金融科技的發展一定會在全球化競爭方面發揮積極影響,金融產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將日漸復雜,在金融行業的資源投入快速上升的情況下,全球金融科技的發展將因此受到更加積極的影響。單純將域外金融科技的經驗或者產品引入首都已經不足以維持北京市穩定向好的經濟發展,這時就要準確把握本國內金融科技發展的內生機制,以全球化的視野將中國金融科技推向更高的高度。這也正響應了總書記倡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從依靠投資、出口向消費、投資、出口共同發展。國內的經濟目前同時存在出口增長提高和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導致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不均衡問題,經濟增長動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影速度影響,金融科技消費的積極價值正在得到凸顯,尤其在全國各地維持經濟增長的需求較為強烈的情況下,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受到了普遍關注。在2008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度上漲幅度較大,相比于2007年上漲21.4%,因此,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產業的積極帶動之下,投資以及貿易順差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消費增速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大幅度提升。在國內總體的消費額度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的消費等級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統計顯示,在2003年國內的人均經濟總量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國內的居民消費能力增長進入新的結構,實現居民消費的結構升級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在2005年之后,最終消費增長額度發生變化,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開始轉變。在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居民消費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因此,國內的恩格爾系數普遍出現下降。2008年以后,享受型消費開始替代生存型消費成為主流消費方式,北京市的消費也在中等收入群體增加的情況下得到了優化。北京市的新動力結構正在形成: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協調經濟增長的基礎正在形成。
三、結語
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其近些年依賴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其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無論是第一、第二產業還是服務業,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都沖擊了北京市的傳統金融機構,促使各行各業開始改革創新。各大公司建立了金融大數據系統,提升了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政策也同樣鼓勵金融行業應用智能客服、智能監控等技術和裝備,來建立金融風險智能預警與防控系統,加快北京市金融機構自身的轉型更新,在供給側實行改革創新,促進北京市的經濟增長,也是北京市在數字化時代,代表中國與全球競爭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胡濱.金融科技是提升中國金融業全球競爭力的突破口[J].當代金融家,2019(7).
[2]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監管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
[3]趙彥云,汪濤.金融體系國際競爭力理論及應用研究[J].金融研究,2000(8).
[4]唐文進,李爽,陶云清.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來自283個城市的經驗數據[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9(6).
作者:胡靜姝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