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科技服務能力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院校建設的必然要求和神圣使命。為此,我院以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設項目為載體,通過專項投入和政策導向,推進了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區域共享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目標———以化工專業為例
長期以來,我院化工專業堅持以服務地方精細化工行業、石油化工行業、煤化工行業發展為宗旨,凝聚優勢科技資源,積極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開展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技術升級、成果轉化服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和依靠化工研究所的智力資源,與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與西安戶縣地區小企業緊密合作,完善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服務體系,健全以技術應用為特色的科研機制,以校內外技術骨干、技術專家為研發人員,共同研究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廣泛開展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重點進行化工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成效———以化工專業為例
建設期間,通過整合化工專業優勢資源,以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工作站為平臺,與西安戶縣地區小企業加強合作,全面完成了建設目標。
(一)強化服務意識,開展科研服務工作。
骨干院校建設期間,學院科研部門不斷提升服務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出臺激勵措施,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教師科研工作積極性。教師堅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學”的目標,把理論用于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積極開展科研服務工作,創新思路,科研工作取得了優秀成績,擴大了我院技術服務的范圍、提高了技術服務的質量。建設期內,化工專業教科研立項30余項,其中省科技廳火炬計劃2項、省教育廳項目1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項、省職教學會教學改革課題3項。公開共發表學術論文66篇。出版教材13本,授權專利11項。獲學院、中國兵工學會、中國創造學會等學術團體等科研成果獎勵4項。
(二)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加強產教結合。
為適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加強學院與社會、生產、科研的緊密結合,建立學院與社會雙向參與、雙向受益的機制,促進化工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專業人才培養更加符合區域經濟建設對人才結構的客觀需求,成立了化工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具有較高造詣的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編制產教結合工作計劃與方案。構建校企合作工作組織,建設化工專業校外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三)依靠公共服務實訓平臺,開展技能培訓。
建設期間,通過整合、擴建形成了由基礎實驗中心、專業實驗中心、分析檢測中心、軍工特種化工技術實訓基地、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和仿真車間組成的“三中心、兩基地、一車間”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務實訓平臺。依靠實訓平臺,化工專業共面向社會開展了分析檢驗工、油品化驗工、化工工藝試驗工、化工總控工等4種工種的技能培訓,接受培訓人員1,293人,獲得中級工證書的1,074人。
(四)組建“陜西聯合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推動校企合作。
企業、高校、研究機構應更好的合作,互相支持,共同促進。校企合作共建研發中心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具體計劃,開發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運用企業技術、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優勢,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崗位操作技能以及課題攻關有機結合,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緊密有效的校企合作。學校按計劃為企業提供員工技術培訓、繼續教育,優先解決合作企業的用工需求;將企業的技術需求和學校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起來,依靠學校教師的優勢智力資源進行聯合科研攻關,有效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為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提供幫助。通過學院牽頭,以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陜西聯合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協作開展《高溫轉相乳化制備零VOC排放包裝用膠粘劑》、《脂肪酸加氫工藝研究》、《UV光固化涂料在石油管道中的應用》、《水性熱反射隔熱涂料》、《高固體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等課題研究,推動校企雙方長期合作發展。
(五)建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推進技術服務。
學院先后與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工作站”,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設企業聯絡部、技術研發部、化工技術培訓部、職工培訓部、教師培訓部、學生培訓部,共同構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與江蘇大和氯堿化工有限公司、渭南海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初步建立了學院與合作企業“互利共贏”的運行機制。學院教師組建技術服務與創新團隊,開展項目研發,主動服務行業企業。建設期內,完成了西安奕元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委托的“聚烯烴薄膜表面粘合劑”研發等企業技術咨詢與開發服務項目5項;將“一種油田鉆井堵漏用高吸水材料的制備方法”、“一種接枝了螺噁嗪基團的硝化纖維素及其制備方法技術轉讓”等5項專利技術分別轉讓與西安凱潔精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完成技術成果轉讓(轉化)項目5項。
三、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思考
高職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是要在教學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要研究新技術、開發新課程、傳播新技能,為社會、為企業提供廣泛、及時、實用、超前的服務,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理應肩負輻射示范的神圣職責。我院的技術服務建設項目順利地完成了建設任務。但從整體看來,還存在各專業服務能力和示范作用發揮不平衡,相應的機制建設還有待完成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展示后示范效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還尚待加強:
(一)加快理念創新。
將為企業、為社會服務的理念在全體教職員工中貫徹落實,將技術服務工作作為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來完成,在為企業、為社會進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加強師生的技能培養。
(二)整合優勢資源。
努力為企業免費提供研發場所、實驗室,吸引企業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建在學校,使學院優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升內涵。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全面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企業培養懂技術、能創新的人力資源,拓展互利共贏的發展空間,不斷提升學院社會服務的影響力。
作者:楊聰 孫賓賓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