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觀察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在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該科接受手術治療的70例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根據手術術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在B超的引導下實施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而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開腹膽囊切除術。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胃腸減壓時間、住院時間及抗感染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效果明顯,可有效地延緩患者的病情,改變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穿刺術;造口術;膽囊炎;危重病;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老年人
膽囊炎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將患者的病情分為慢性和急性,患者發病時常常與膽石癥合并存在[1]。急性膽囊炎是由于細菌入侵人體或膽囊管阻塞引起的膽囊炎癥,具有起病急促、病情發展快等特點[2]。臨床研究表明,急性膽囊炎可引發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膽源性膿毒癥或膽囊穿孔等[3]。不但如此,該病與年齡呈正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增加[4]。若患者一經確診需及時行手術治療,但是重癥患者通常在術后會出現并發癥,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術后的死亡率更是高達17%[5]。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在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的治療過程中逐漸占據重要位置,相比與常規的開腹膽囊切除術而言具有創傷小、臨床效果好等優勢。本研究對70例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進行研究,其中35例行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并與常規的開腹膽囊切除術對比,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本科接受手術治療的70例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根據術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出現嘔吐、惡心及腹痛等臨床表現,并且通過CT和超聲確診為急性重癥膽囊炎。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60~80歲,中位年齡74歲;中位腋下體溫39.5℃;合并疾病: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合并高血壓9例,合并冠心病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性17例;年齡60~80歲,中位年齡74歲;中位腋下體溫39.5℃;合并疾病: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合并高血壓9例,合并冠心病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腋下體溫及合并疾病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在B超的引導下行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術前采用B超測量患者膽囊的大小、位置及周圍的器官等。然后,選擇相應的穿刺點,同時對穿刺點到膽囊的方向及深度進行測量。具體穿刺點為患者腋下中線第7~9根肋骨之間。對手術術野進行消毒,并采用B超對膽囊進行定位,同時采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之后,采用手術刀將患者皮膚戳破,再在B超的引導下采用18G的穿刺針對患者實施穿刺。穿刺時,按照設計的路線穿刺至患者的膽囊中,刺入后拔出針芯對膽汁進行抽取,同時將導絲送至患者的膽囊,將穿刺針退出。此時,將8.5F的豬尾樣導管順著導絲送至膽囊,并對導絲進行固定。抽取出的膽汁送至細菌培養室中進行實驗。術后2周通過引流管對患者實施膽道造影。在術后1個月,對于膽囊管通暢的患者實施拔管。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開腹膽囊切除術。首先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然后,在患者的右側肋緣處行一斜切口,延至皮膚、皮下組織及腹部,將患者的腹部打開,再進入患者的腹腔中。之后,將患者的膽囊以三角解剖結構充分地顯示處理,再對其膽囊管和膽囊動脈進行結扎,通過膽囊床對膽囊進行剝離,最后將患者的膽囊切除。1.2.2觀察指標術后對兩組患者的胃腸減壓時間、住院時間及抗感染時間等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同時記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胃腸減壓時間、住院時間及抗感染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中共有5例(14.29%)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其中腸穿孔1例、術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氣胸1例、膽瘺1例、肝臟損傷1例;對照組中共有20例(57.14%)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其中腸穿孔1例、術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氣胸1例、膽瘺6例、肝臟損傷1例。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臨床上,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將患者的病情分為慢性和急性兩類[6],其中急性膽囊炎是由于細菌入侵人體或膽囊管阻塞引起的膽囊炎癥,具有起病急促、病情發展快等特點,可引發患者出現膽源性膿毒癥或膽囊穿孔等嚴重的并發癥,其危害性大[7]。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是一種危重型疾病,該疾病不光具有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特點(如常出現陣發性絞痛),還會合并各類癥狀(如感染性休克及感染中毒癥狀等)[8]。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其應激能力較年輕人弱,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等,致使患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9]。臨床研究顯示,多數老年患者一旦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其病情可能已經處于嚴重的階段,再加上患者本身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等,將使患者隨時面臨死亡[10]。由此可知,對于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作用。膽囊切除術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但是多數老年患者并不能忍受麻醉藥物及手術所帶來的刺激,再加上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本身就具有病情急、變化快等特點,容易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膽囊中毒及壞疽的癥狀[11]。特別是患者長期使用華法林或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抗凝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實施膽囊切除術時,其臨床風險更高,手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基礎疾病加重[12]。目前,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是一種較為穩妥的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具有操作便捷、恢復速度快、安全準確等特點,在術后其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小[13]。雖然,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患者的病情,但是無法對疾病進行根除,因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仍然是后期治療的首選方案[14]。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效果明顯,可有效地延緩患者的病情,改變患者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張釗.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臨床價值研究[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5):421-423.
[2]王為華.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聯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60歲以上重癥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8):1291-1294.
[3]陳敏捷,鄭劍波.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序貫腔鏡膽囊切除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效果比較[J].安徽醫學,2013,34(6):756-758.
[4]高若輝,李秀軍,耿建利,等.PTGD術后擇期LC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8):631-633.
[5]歐陽惠少,李婉珊,陳墾.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重癥結石性膽囊炎的護理[J].醫學信息旬刊,2013,26(12):478-479.
[6]袁媛.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重癥結石性膽囊炎的護理[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67):197.
[7]楊志強.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2):1727-1729.
[8]顏慶余.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97-98.
[9]許洋.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2):48-49.
[10]高應軍.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PTGCD)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其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7):4251-4252.
[11]鄧英,陳龍,馬紅旗等.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藥,2013,53(33):53-54.
[12]王成虎,陳君,張應貴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重癥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806-6807.
[13]何勇.B超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農村衛生,2015(6):1.
[14]覃美忠,史玉燕.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重癥結石性膽囊炎的護理方法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7):209.
作者:盧賓賓 單位:濟源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