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融媒體的傳播背景下,旅游攝影對于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桂林旅游學院的攝影課程為例,通過教學理念的改革、教學目標的建構、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適合旅游院校的攝影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敏銳的旅游行業意識,培養旅游行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傳播才能,從而建構起適合旅游院校特點的攝影課程體系。
關鍵詞:旅游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改革
攝影藝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旅游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如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所言:“攝影與一種最典型的現代活動———旅游———并肩發展。”①通過攝影作品可以發現新的旅游場所,同時也是進行旅游營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立足融媒體的傳播環境下,以桂林旅游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攝影課程的教學改革為例,從學校、教師、學生的三個角度考慮,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進而為旅游院校新聞傳播學的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提供一些思考與建議。
一、旅游院校攝影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攝影課程是筆者所在學校新聞傳播學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程,作為一門新開設且實操性較強的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
(一)教學理念的落后
縱覽現今中國高校的攝影教學,多分布在新聞傳播類、戲劇影視類、藝術設計類等不同專業類別,用統一的一套教學內容顯然無法適應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發展。首先,在旅游院校里,新聞傳播學處于邊緣學科,所以攝影課程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與發揮,而這其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是,攝影課程沒有在旅游院校找到自己特有的定位與價值。其次,融媒體環境下,攝影類的教材更新難以跟上現今傳媒環境的迅速變化,攝影教學依然遵從刻板單一的教學理念,這樣傳統教學的單向講授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在教學內容上非常側重對攝影技術的強調,而忽視了對項目協作的培養以及攝影審美的培育。
(二)教學過程的困境
攝影課程在筆者學校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開設為51課時,課程基本可以做到2-3人一部相機,但是由于單反相機、燈光等設備的有限,再加之班級人數較多,可供學生進行實操訓練的時間明顯不夠。從學生角度來看,攝影課程對于大多數沒有接觸過專業攝影的同學來說,其知識點接受與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很多同學也沒有相應的器材在課下加強練習,這是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從教師角度來看,由于學生數量較多且基礎薄弱,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一對一的實踐指導,在課下更是缺乏時間指導,這是學生進一步提高自身攝影水平的困難所在,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三)實踐機會的缺乏
攝影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特別是風光攝影、人文攝影、紀實攝影等主題,因為這些主題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這使得課堂的教學講授無法在實際的旅游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目前,學生的實踐機會大都局限于參加旅游攝影大賽的鍛煉以及在網絡平臺進行攝影作品投稿,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缺乏旅游攝影的實踐機會,而這恰恰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自身差距以及未來努力的方向。以我校為例,這種實踐機會在校內校外都很缺乏。在校內,聯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優勢專業的實習實訓以及校企合作資源創造實踐機會,在校外,帶領學生進行攝影采風等,都還是有待開發的教學空白。
二、旅游院校攝影教學改革的探索路徑
筆者在本校對攝影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活動,分別從教學理念的改革、教學目標的建構、教學方法的創新三方面出發,將攝影實務與旅游業態有機整合,按照不同主題、不同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與實踐。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教學理念的改革是攝影課程教學改革的靈魂,在旅游院校,“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人才培養的教學理念,尤其是目前大量的線上攝影課程充斥互聯網,學生可以選擇和學習的空間很大,所以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力避免與線上課程內容的交疊,努力開創屬于自己獨有的教學資源,在教學理念上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主題模塊的設置
旅游作為攝影藝術最重要的創作主題,無論是早期攝影家塔爾博特,還是美國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其創作的優秀攝影作品中大都是以旅行中的景觀為創作素材,攝影和旅游之間本身就有著天然的聯系。攝影藝術種類龐大,其中包括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紀實攝影、人文攝影、靜物攝影等,不同的實踐主題,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操作均有所不同。而在旅游攝影方面,又可以細分為旅游游客攝影、旅游目的地攝影、旅游體驗攝影、旅游人文攝影,所以教師要依據目前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劃分不同主題模塊進行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教學指導與實踐練習。
2.分組訓練的優勢
分組訓練,從教學資源的角度來說,是由于實驗室無法滿足人人一臺單反相機的條件。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從行業工作模式的角度來看,專業的攝影公司或攝影團隊都是以項目小組的模式進行工作,在分組訓練中,每個人各司其職,有的同學負責具體拍攝,有的同學需要提前了解旅游攝影過程中的風景、風情、歷史、文化以及民俗等拍攝資源,有的同學負責旅游攝影公眾號的策劃與運營,這樣不僅可以互相幫助提高攝影技術,更重要的是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提升了團隊協作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任務難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
3.融合媒體的傳播
在融媒體的傳播環境下,旅游攝影作品的傳播呈現碎片化,特別是網絡與新媒體已經越來越成為老百姓獲取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旅游攝影作品的創作者以及傳播者,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旅游攝影作品在攝影網站(蜂鳥網、中國旅游攝影網、國際旅游攝影網等)、旅游網站(如馬蜂窩、驢媽媽、途牛等)等PC端以及移動媒體APP中,通過優秀攝影作品的傳播,進而起到為旅游地、旅游產品宣傳推廣的作用。在這種環境下,旅游院校攝影教學必須做出改革,不僅僅局限于攝影技術的培養,更要幫助學生建立攝影作品的傳播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旅游行業市場需求的人才。
(二)教學目標的建構
攝影課程作為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我們要建構合理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旅游院校,一方面要通過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攝影技巧與方法,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行業意識與互聯網思維,與旅游產業所需要的傳播內容無縫對接。
1.攝影教學的行業意識
大部門高校的攝影課程教學,大都是以如何從技術角度來創作出好看的照片,但是如何進行傳播自己的攝影作品,卻很少在課堂上涉及。當然,技術是攝影教學的根基,但是僅僅局限于技術,攝影教學的效果則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旅游院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為旅游行業輸送優質人才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所以在攝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旅游攝影前沿的審美變遷和技術演變,使學生們保持敏銳的行業意識和互聯網思維,能夠基本將自己所學和行業發展同步,除了具有優質創作能力以外,還要努力提升傳播的敏銳度以及新媒體的運營能力。
2.攝影教學的技術目標
攝影藝術的技術性,是每一個進入這門課程的同學必須掌握的教學目標,這其實就包括攝影對焦、攝影曝光、攝影構圖、攝影用光等技術目標,教師需要對不同學生在前期構思、中期拍攝以及后期修圖等不同階段進行專業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在技術方面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實施攝影技術的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盡可能做到教學內容的直觀化,可以通過將相機與電腦連接,通過屏幕就可以感受到攝影技術參數的變化對于畫面的影響,同時由于攝影教學中有很多技術用語,教師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轉換,同時在進行技術講解時要盡可能使用當下最新的案例,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最前沿的技術趨勢,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攝影教學的審美目標
我國著名美學家葉朗曾說:“旅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游活動又是審美活動。”②美育是高等院校的一項主要教學任務,而視覺審美感受能力又是美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相對于技術目標,審美目標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光線、色彩、線條等視覺審美要素中發現美感和形式感,從而漸漸積累自己的視覺審美能力。在攝影學習的初期,模仿優秀作品是最為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是在攝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去引導學生發掘自身的原創能力,進而慢慢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
傳統的攝影教學方法一般是遵循三步:理論講授———實踐操作———作業點評,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但是我們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小組合作、項目驅動等內容。攝影教學的目標就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將自己的所感所學,化為創作靈感與熱情,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為此,可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1.案例分析法
作品欣賞是攝影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旅游攝影作品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與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技術目標和審美標準,所以教師在攝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發網絡交流平臺、名家名作賞析、學生作品評析等板塊,來幫助學生從旅游活動的角度去進行攝影構思,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無疑是學生在進行創作實踐過程中的重要參照,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還要推薦相關的旅游攝影家、旅游攝影作品以供學生課下進行進一步的賞析與學習,這樣學生在與優秀作品進行比對后,發現自身問題,再去創作拍攝,就會快速提高攝影技能。
2.小組合作法
無論是在旅游行業還是在影視行業,都是一個團隊作戰的工作環境,攝影工作離不開與團隊的合作與磨合,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意識。首先,要根據學生能力和興趣差異劃分小組,然后根據教師布置的拍攝主題,提前制作拍攝計劃,在小組成員討論的基礎上分工協作,最后由小組成員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并進一步闡述自己的創作理念。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提升了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小組的特點,教師要合理對學生學業進行評價,對于完成出色的小組教師要給予表揚與獎勵,而對于表現不佳的小組,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分析問題所在,從而及時改正。
3.項目驅動法
旅游院校要努力搭建實踐平臺(校企合作、攝影工作室等),實現教學目標與實訓任務的有效整合,圍繞項目式教學,舉辦旅游攝影主題競賽,成立學生攝影社團、進行攝影作品展映、帶領學生攝影采風等。2020年7月3日,桂林旅游學院成為自治區“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高校,未來將會為學生搭建更好的攝影教學平臺。通過項目訓練的攝影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情境氛圍,使得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攝影技術、審美素養轉化成創作能力,在項目合作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相互競爭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踐積極性,進而實現從學校到旅游行業的對接與過渡。
三、結語
在碎片化傳播的融媒體環境下,旅游攝影的信息傳播源被大量的自媒體稀釋,因此旅游院校攝影課程的教學改革,應打破傳統攝影教學的桎梏,努力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針對本校自身的特點編寫教學大綱,建構有針對性的旅游院校攝影課程的課程改革方案,進而培養出適合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聞傳播人才。旅游院校的攝影教學有它特有的學科特點與教學目標,同樣也存在著大量的不足與困難,如何推進攝影教學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旅游院校新聞傳播學教師必須要去面對與解決的課題。
作者:袁鉞 單位:桂林旅游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