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驗教學法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在護理實驗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級護理系學生中的1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教學,實驗組則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學,比較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對護士角色及患者角色的認知度更高,團隊協作能力更強,動手操作能力更佳,實驗組學習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護理實驗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角色認知度更佳,團隊協作能力更強,動手操作能力更強,值得日后在護理教學中繼續推廣。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護理;實驗;團隊協作;角色認知度
0引言
護理教學工作的完善是培養高素質護理專業學生的基礎,教學內容包括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屬于為人類身心健康服務的綜合性學科[1]。在護理實驗性教學中,除了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還需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以不斷提升學生對護士角色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2]。近年來,體驗式教學逐漸應用于護理實驗教學中,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感受到護士的職能重要性,從而真正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以來,學生對護士職能的感受增強,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為日常教學工作提供了教學模式參考[3]。本次研究選取了2015級護理系學生中的1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分析了體驗式教學法與以往教學法的區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級護理系學生中的1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65例,其中實驗組有女62例,男3例,年齡介于18-24歲,平均(21.38±2.45);對照組有女61例,男4例,年齡介于19-23歲,平均(21.10±2.25),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體驗式教學方法
1.2.1模擬體驗
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模擬體驗是實踐體驗的重要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對護士及患者角色的體驗,使學生更好的對角色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模擬體驗的內容包括:患病情景設計,教師對設計內容加以講解,學生模擬體驗及操作,讓學生感受到患者看病的整個流程,最后教師對模擬體驗情況加以總結,并指導學生自行設定模擬情境,學生在體驗期間,對體驗的心得及感受進行總結。
1.2.2實踐體驗
在模擬體驗教學完成后,為學生設置實踐體驗環節,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將學生兩兩組合,其中一名學生扮演患者角色,另一名學生扮演護士角色,其余學生觀摩護理過程,教師在學生完成護士、患者扮演環節后,對兩名同學的表現加以評價,并由兩名學生總結體驗角色后的感受,以得到反饋信息,同時教師需對學生體驗的效果加以評價,以使班級內同學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學內容。在學生對護士及患者角色體驗的過程中,教師需全面掌控教學過程,對學生體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言談舉止、操作流程等情況進行點評[4]。通過對教學情景的設計,并指導學生進行體驗,糾正學生體驗過程中不恰當的言談舉止及操作流程,學生對護理操作的感受更加深刻。
1.3觀察標準本
次研究需觀察的標準包括學生對患者、護士的角色認知度,班級內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的操作能力等。1.4統計學分析本組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學生對患者角色的認知情況
通過教師對實驗組學生及對照組學生對患者角色的認知情況觀察發現,對照組學生對患者的認知能力不足,不能切身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患者心理上的焦慮及不安感受。而實驗組學生對患者角色的認知度較好,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患者角色,感受到了患者的痛苦,學生能夠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并能注重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加以干預,從而使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痛苦降到最低。實驗組學生對患者角色的深入認知率(96.92%)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對患者角色的深入認知率(86.1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比較兩組學生對護士角色的認知
實驗組學生通過體驗護士職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護士的工作內容,掌握護士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了,在為患者操作過程中,需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熟練護理操作流程,采用精湛的護理操作水平更好的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學生對護士角色的深入認知率(95.38%)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對護士角色的深入認知率(83.08%),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團隊合作意識比較
實驗組學生對護理工作中合作重要性的了解更佳深入,理解了只有在操作中注重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交流及配合,不斷提高護理的效果,學生深入了解到除了合作意識需提高外,還需做到相互信任。通過統計發現,實驗組學生對團隊合作意識重要性的知曉率92.31(60/65)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對團隊合作意識重要性的知曉率76.92%(50/6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2.4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兩組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發現,實驗組學生通過對體驗式教學內容的學習,認識到了護理工作中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學習護理操作。實驗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率86.15%(56/65)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率63.08%(41/6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本次共有130例學生參與本次研究,有65例學生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護理實驗教學。通過對教學效果的研究分析發現,護理實驗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學生通過模擬體驗及實踐體驗,加深了學生對患者角色及護士角色的認知度,實踐體驗到了護理工作在醫療工作中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性[4]。在提高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動手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團隊合作意識也有所增強[5]。學生對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痛苦了解更佳深刻,從而能夠在護理中給予患者更多關懷[6]。因此,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水平,有利于學生在日后的護理工作中,將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相互結合,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服務。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護理教學中繼續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懿.體驗式教學在眼科護理技術操作中的應用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z2):85-86.
[2]柳秋實,張秀平,劉鵬飛,等.護理本科生對小組討論式概念圖教學法的體驗及評價[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11):826-831.
[3]孟亞,郭志剛,張浩,等.護理本科生實驗教學方法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4):73-74.
[4]欒孌.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在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34):3651-3653.
作者:魏燕 亓紅香 單位:齊魯醫藥學院 淄博萬杰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