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行動導向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的行動導向教育理念要求英語教師在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同時,必須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理念和研究技能,以適應現代化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行動導向;行動研究
一、引言
今年年初,教育部大外語專業指導委員會下達了《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并在全國多所高校進行改革試點,推動全國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專業化技能的提高和教師的自主發展就提到日程上來。研究表明,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有助于教師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來審視自身的教學,對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由此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并在反思中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理念,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的內涵
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KurtLewin在1946年提出,1949年StephenCorey等人將行動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領域。從20世紀80年代起,行動研究引起了語言教學界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關于“行動研究”已經有了不少定義,其中得到廣泛認可的是Kemmis和Mctaggart(1982:5)提出的,即“行動研究是一種自我反思的研究,這種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特征是將‘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從而提高教學,并增強對課程、大綱、教學和學習的認識,其結果是教學的改進、更好地詮釋和驗證現行的教學理論。行動研究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即在行動中產生認識”。Kemmis和Mctaggart將這個螺旋式自我反思的行為過程,大體分為四步: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1988)。行動研究與傳統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師把自己的教室當成實驗室,教師針對自己的教學提出問題,通過閱讀學生的學習日志和教師的教學日志、課堂觀察、標準考試、座談等多種渠道得到數據從而分析和解決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實踐。(李曉媛,俞理明,2007)
三、行動導向教學中“行動研究”的應用
依據《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高職英語教學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階段與行業英語階段。基礎階段的教學內容可與行業階段的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或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應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滿足行業企業崗位(群)需求的教學內容與資源。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校的《大學英語》進行了行動導向教學改革,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任課教師必須主動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樹立在“做中學”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依據行動研究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由此所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發現并分析問題,采取行動加以解決,最終達到教師與教學同步發展的目的。
四、行動研究的有效實施
1.計劃
在計劃實施之前,教師應當收集大量的數據。現行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校教學督導人員、系部督導人員、同事的聽課評價,教師自身的授課體會,學生的成績變化等數據都有助于教師從不同側面考慮和分析問題,制定完善授課計劃。
結合《大學英語》具體教學案例進行分析。依據《大學英語》各單元內容,以商貿活動為主線設計項目任務。首先,對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大學英語》的認識、對《大學英語》行動導向教學的認識、學習態度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學習策略的情況。與問卷中具體問題反映強烈的學生進行訪談。根據問卷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依據學生訪談,掌握重點問題。其次,進行教師訪談。根據與專業教師的訪談,了解商貿專業學生擇業所需的英語知識和相關的詞匯量;根據與英語教師的訪談,獲悉教師在專業滲透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個人解決措施。再次,進行督導訪談。咨詢督導人員發現的學科間的共性問題和英語的學科問題,并征求解決意見。最后,分析數據,制定計劃。以調查研究為前提,以解決學生的擇業需要為出發,制定合理的授課計劃。
2.行動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兼顧基礎教學,又要進行專業滲透,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嚴密的行動安排,以便教師更好的觀察問題和進行反思。教師在第一堂課上布置好能力訓練項目。具體實例:教師作為牡丹江商貿公司的業務總監,把學生分為承接業務后的業務小組,圍繞與外商溝通的不同話題開展對話練習,并依據貿易往來的不同環節開展貿易業務。要求每個業務小組能夠針對不同的話題,模擬對話內容,依據不同的業務環節,識別相應的業務單證,最終能審核單證的正誤,正確地解釋和制定單證。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行動導向教學,在活動中表現自我。教師可以依據設計出的能力訓練目標,在課堂上利用專門時間向學生推薦詳盡的閱讀參考書目,并且積極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在獨立開展與任務相關背景知識的收集與分析基礎上,以業務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式探究性學習,形成小組學習心得并進行課堂交流和匯報;針對課外任務,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答疑指導,培養學生對核心語言知識點的歸納和分析能力;學生結合專業知識,有針對性開展小組內情景表演和小組間活動的互評活動。實踐證明,該教學理念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建構和消化。3.觀察
教師在授好課的同時,還要填寫課堂觀察細則,制定課堂觀察報告,并記錄行動日志。教師填寫教學日志;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遇到的困難、學習態度等方面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填寫學生日志;教師還要將師生之間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對話記錄在對話日志上。這些活動有助于教師觀察并發現問題,并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進行反思教學。
4.反思
教師作為研究者,只有對實際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分析教學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教師在自我反思教學效果的同時,還可以采用教學研討的形式,咨詢專家的評價意見,吸收全體教師的討論結果,指導自身的教學改革。在反思中,教師逐漸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審視自身的教學觀念,探討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完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英語教師必須自主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理念和研究技能,以適應現代化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Kemmis,S.&R.McTaggart.TheActionResearchPlanner[C].Geelong,Victoria:DeakinUniversityPress,1982.
[2]Kemmis,S.&R.McTaggart(Eds).TheActionResearchPlanner(3rded.)[C].Geelong:DeakinUniversity,1988.
[3]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4]方芳,孫如鳳,范秀麗.外語師資培訓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8,(2).
[5]李韶麗,范佳程.行動研究在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4).
[6]李曉媛,俞理明.國外行動研究趨勢及其對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7,(3).
[7]王華.外語教學課程的形成性評估:系統化評估流程的建立和有效性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8]章華民.外語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行動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9]尹延安.主體自主視闕下的高校英語教師發展及途徑[J].福建論壇,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