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生涯規劃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不強
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大學生職業理想的形成普遍較晚,58.67%的學生其職業理想是在大學期間形成的,而且14.54%的大學生尚未形成比較明確的職業理想。[2]《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調查,只有5%的人接受過正規的職業規劃服務。這些數據表明,盡管大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高校認可,但是總體來說,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仍然沒有在學習期間給予足夠和廣泛重視。在許多高校,各院系充當生涯規劃指導的老師大多由各院輔導員或團委老師兼任,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亟需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對大學生生涯規劃的推行只是傳統的說教,缺少時效性和針對性,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就更難指望。而很多大學生總是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而真正到了畢業的時候,他們面對今后的人生道路卻找不到路徑,這時才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他們已經殆誤了最佳擇業時機。
2.大學生自我認識不夠,職業目標定位不切合實際
由新浪網、北森測評網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共同實施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卷調查顯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和劣勢,只占16%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職業是什么的人。[3]這說明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缺乏充分了解,不能對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智商、情商、能力等個人所具備的基本素質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因而許多高校在為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時,許多同學職業目標定位不切實際,這體現在兩個方面:(1)自我評價過高,好高騖遠。一些同學在職業定位時表示自己在自己兩年之內要做主管,5年后成為部門總理,立志做金領的不在少數。職業目標定位高,可以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但如果目標過高,不切合實際,后果往往會增加自己的挫敗感,帶來理想與現實間的極大落差。另外許多同學職業目標功利性太強,往往傾向于去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收入高、福利好的大企業,很少有人問津西部和農村。(2)我評價過低,目光短淺。有些大學生存在自卑心理,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做事畏首畏尾,缺乏開放性思維和競爭意識,這些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定位往往偏低,這樣不能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
3.生涯規劃設計不合理
職業生涯規劃過程包括各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第一,缺乏科學的自我評價體系。正確地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全面展開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決定著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目前在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方法、標準與步驟等方面尚不能建立在科學和系統的運行機制上。第二,缺乏連續、系統的生涯指導。許多高校只為了就業而對畢業班學生進行臨時性的就業指導,忽視了對大學生整個大學階段進行長遠的生涯發展定位。許多大一到大三的學生沒有對四年的大學時光做合理的規劃,而指導大學生生涯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個長期的準備過程。第三,缺乏個性化的生涯規劃。高校由于受資金、師資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制約,不能對各專業的學生開展不同的生涯規劃,更不能對學生個人因材施教,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生涯設計和指導。第四,缺乏評估與反饋機制。整個生涯規劃需要在實施中得以檢驗其效果,并及時進行調整。目前大學生生涯規劃由于缺少實踐,因此缺少對規劃各個環節的診斷,難以對規劃做出調整與完善。
二、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盡管近幾年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輔導工作,但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關于如何讓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工作真正能夠著眼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形成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工作的創新和規范模式,筆者現提出以下策略。
1.培養大學生自我識別和測評定位能力
自我識別與測評定位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是能否獲得可行性規劃方案的前提。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之前,首先應該指導他們進行自我識別,了解自我內在的特質和外部的差異性,有側重點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涯路線,量體裁衣。一個量身定做的生涯規劃才是最適宜的生涯規劃,如果忽略了自我識別和定位,所做的生涯規劃很容易中途夭折。其次,要對生涯規劃環境進行分析。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必須符合社會這個大環境前提才能賴以實現,在制定生涯設計時必須清楚地明確社會價值取向,了解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自然環境等全面態勢,才能在生涯規劃中知道“我可以做什么”,才能使自己的設計具有實際意義和可行性。
2、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組織體系
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組織體系是用科學指導思想指導大學生生涯規劃,使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
“一體”是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主要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宏觀和方向上的策劃與指導。“三體”是指學工系列、教務系列、社團系列三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辦,主要負責具體策劃、組織實施與協調管理。教務系列輔導辦主要對生涯規劃進行學習引導、案例研究分析、項目開發指導、教材編寫等一系列教學研究工作,負責學生生涯規劃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學工系列輔導辦主要負責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制定、實施、反饋評估、修正等一系列執行情況做指導,下面可設立理論研究、素質拓展、實踐探索、考核評估等一系列分室,而具體管理模式可采用學校—院系—班級三級管理模式運行。社團系列是指來自社會知名生涯規劃師、用人單位、家長評判團等各方代表用自己的歷史經驗和
社會現實給學生生涯規劃提出建設性的參考建議。這樣各系列部門相互配合,協調操作,共同推進大學生生涯規劃工作的有效和有序進行。
3.培養輔導員成為生涯規劃教育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24號令)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輔導員是幫助大學生解決學業規劃、求職就業困惑和問題的最理想人員,這是學生輔導員職責使然,是其在學生學習、就業、成長成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學生輔導員是大學生職業夢想的啟發者和制定生涯規劃的參謀者,是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者,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領路者,是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心理壓力、困惑的疏導者,是學生走上職業生涯路上的鋪路者。而綜觀我國高校就業指導人員隊伍建設結構,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人手不齊、機構不健全、分工不合理和專業化水平不高等情況,具有專業知識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人員普遍缺乏。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需要日益增長,這就對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加強輔導員職業生涯教育培訓與指導,由輔導員負責大學生生涯全過程教育,是一個會收到良好效果的舉措。
科學合理的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它為大學生大學四年和整個人生指明了前進的航標。學校和學生自身都應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高校應把此項工作作為高校教育與管理的重要內容,結合當前所遇到的問題,在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不斷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冀學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吳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0).
[3]劉善球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摘要:生涯規劃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的嚴峻形勢面前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從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著手進行分析與歸納,提出宏觀上具有針對性解決措施,以期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更具科學發展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