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生作文創新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自主作文的實施步驟。
學段:高中(初中也適應)
時間:三年為一周期,從高一到高三。
對象:全體學生。
〈一〉時間安排(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與初步嘗試期。時間為高中一年級上學期。宣傳發動主要是把自主作文的實施目的、實施步驟和具體操作辦法告訴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心中明確,積極參與。同時,利用一個學期5次課堂作文和3次課外練筆的機會,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嘗試實施自主作文的操作方法。開始時,教師的指導可以多一些,可以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鑒別文章題目、結構、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優劣,如何正確看待“另類文”等,也可以教學生如何組織小組批改,如何篩選優秀文、特色文和另類文等。直到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操作為止。這一學期的作文訓練可主要側重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實用文章。
第二階段:鞏固熟練和靈活運用期。時間是高中一年級下學期和高中二年級全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在每次作文中全過程中學生都是獨立組織、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教師只起監督調控作用,也可以作為活動的一個成員。這一階段的寫作范圍可擴展到所有文體,作文方式可包括辦班報、手抄報、搞主題征文等,講評方式也可以包括講座、辯論、實話實說等多種形式。
第三階段:創新運用期,時間是高三年級全年。這一階段,學生可組織小型文學社團,舉辦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寫作表演賽等。作文地點已不再局限于教室,作文時間已不再限制在兩節作文課內。寫作文成為學生的一件樂事,一種享受,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和強烈渴望,達到每位學生都愛寫作文都會寫作文的目的。
〈二〉具體操作步驟
1、本著試點探索、穩步推廣的原則,先在一個年級選定兩位教育理念先進教學經驗豐富,有銳意進取勇于改革精神的語文教師為實驗教師,在這每位教師所教的2個班中各選出1個共2個班作為試點班,和另外2個不搞試點的班級進行全程跟蹤比較。
2、自擬作文題。作文命題歷來都是教師的特權與專利,教師命題學生寫成了當然的事,但由于教師自身的閱歷、知識、愛好、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局限,常常會出現如下現象。一是教師出的自認為很好的作文題目,如“我的父(母)親”、“我最難忘的一件事”、“20年后的母校”等,學生則認為這些題目本身并不錯,但小學寫、初中寫、到了高中還是寫,恐怕到了大學還要寫這幾個題目,成了祥林嫂口中反反復復地講的阿毛的故事了。這正如一種好的食品,讓你一日三餐地吃它,難道你就不倒胃口嗎?另一種是教師每次布置的作文題目都緊扣高考要求,功利性太強,如高考考材料作文,于是高一到高三甚至初中都一窩風地每次作文訓練都是材料作文,高考考話題作文,又都一窩風地寫話題作文,作文訓練與學生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及鮮活多樣的社會生活相脫節,學生能不反感嗎?十幾歲的學生,正是草尖上掛著露珠的年紀;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詩,都是一座儲量豐富的礦藏;他們個個意氣風發,個性鮮明,個個懷著對生活深沉的愛和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他們用心靈彩筆抒寫作文,作文更為他們揚起生命的風帆。素質教育、奧運圣火、環境保護、網絡文化甚至貪污腐敗、恐怖組織等社會的焦點和熱點,無一不進入學生的視野,無一不成為學生寫作的對象,因此,自主作文的第一個突破點就是把作文命題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用最喜愛的文體反映他們最關注最愛寫的內容。學生作文內容當然也包括學生的課堂語文學習和課外閱讀。比如高二年級的語文教材,所選課文全都是文學作品,那么,高二的作文訓練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寫各種文體的文學作品,如詩歌、小說、戲劇、小品等。另外,課外作文更可以大膽鼓勵學生寫個性化作文,比如一個學期的課外作文,可以讓學生游一處名勝古跡(擬寫導游詞),和父母作一次深刻的談話(寫談話記錄),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或者戲?。ㄗ珜懸黄≡u論),自己獨立設計一期手抄報,參加班級或全校評比等。我想,只要能真正把作文命題權交給學生的話,學生就一定會視作文為樂事,老師也不會再為如何命作文題發愁了。
3、自主批改。自主批改可分為自改、對改和互改等形式,現以互改為例,教師可每周拿出一節語文課或語文自習課時間,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設一名小組長為負責人,每人主改一篇作文,詳批詳改,然后。每一個組員再交互閱讀本小組另外3—5人批改的作文,并在小組長的主持下,評選出一篇優秀文和一篇特色文,接著,由語文課代表組織各小組長評比分析各小組選出的優秀文,再從中選出3篇優秀文和2篇特色文(包括另類文)提交給語文教師最后把關,待老師批準后就可作為例文交回原作者,由原作者和批改者一起對作文進行最后潤色,以備作文評講課使用。
4、自主評講。時間是一節作文評講課。首先,選定一至兩名主持人,人選是語文教師、語文課代表,其它班干部或學生推薦的代表,其次,組織3—5人的評審小組,成員是各組推薦,負責評選打分。接著,由例文的原作者或評改者依次上講臺朗讀并評點例文,臺下的同學可積極發言,參與評點,最后由評審小組評出最佳作文(可以是特色文另類文),并給作者發獎。
二、自主作文教學的現實基礎和理論依據
首先,自主作文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現實生活基礎的。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敘起來有頭有尾、生動形象,講起理來有板有眼、頭頭是道。至于初中生、高中生,由于生活閱歷的增加,生活經驗的豐富,再加上書本知識的積累,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寫作比較復雜的記敘、議論、說明性文章和一般性的文學作品。但與之相矛盾的是,作文課上他們卻常常口叼筆桿、緊鎖眉頭、冥思苦想、艱難下筆,結果往往是被迫涂抹幾筆、敷衍了事。其實,學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會遣詞造句,而是我們訓練方法的陳舊單調,訓練內容的枯燥乏味,評價標準的死板僵硬,大大抑制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使他們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和寫好作文的信心。例如有這樣一段對話。師:“作文題目已經出了20多分鐘了,你怎么連一個字也沒有寫呢?”生:“我實在不知道寫什么,無從下筆?!睅煟骸斑@作文題多好啊,怎么會寫不出來呢?”生:“我實在是沒一點感覺。”師:“趕快動腦筋想,下課時一定要按時交上?!鄙骸拔冶WC按時完成?!痹囅?,這樣的奉命湊合能寫出好作文嗎?因此,語文教師只有找到一種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訓練方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寫作空間和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使學生樂意寫作文并能把作文寫好。高中生自主作文訓練理念正是基于這種實際提出來的。
其次,自主作文概念的提出,是以素質教育為理論依據的。我們知道,素質教育是和應試教育相對立的教育理念,在應試教育下,一切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應試,為了能在考試中得高分。而現行考試中試題答案的固定單一和評分標準的刻板僵化又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單一,即“灌輸式”。在這里,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和權威,一切問題的答案都以教師給出的答案為最高標準,凡與此抵觸的均認此為準。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如何謀篇布局、如何確立中心、如何選擇寫作手法,都以能否得到老師認可甚至賞識為最終目的,一篇作文如何不經老師批改,不在上面留下老師“御筆”的痕跡就不算批改。素質教育則與之相反,它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為目的,這當然也包括學生的作文素質,而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充分尊重學生作文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寫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內容,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情,選擇自己喜愛的文體和表達方式,高中生自主作文訓練正是遵循這一理念的。同時,自主作文概念的提出,還是基于作文訓練實踐性的特點的,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只有作文是最主觀、最有個性、最具創造性的。作文是作者生活經驗、思想感情、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的綜合表現,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是獨特的“這一個”,別人無法代替和復制的“這一個”,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把自己心中的“這一個”準確而生動的表達出來,因此,作文的第一特點就是寫,以自己喜歡而拿手的文體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寫出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認識態度,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探索等,而這些都不是大套空洞的寫作理論所能解決的,唯一的途徑就是寫。同時,一篇作文也不是寫一次就能達到很高的水平的,曹雪芹寫《紅樓夢》尚且“增刪五次”呢,因此一篇作文在寫后還需要反復修改。當然,這一過程也可以由老師包辦代替,但不經過作者本人的反復揣摩和修改提高,還是化不成作者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所以無論是寫作文還是修改作文都必須有學生自己來完成,這就是作文訓練的實踐性,也是自主作文概念提出的第一理論依據。
再次,自主作文還符合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論。學生學習語文每天接觸的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及大量的課外優秀讀物,當這些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也要寫一篇的沖動和欲望,這種寫作欲望是壓抑不了的,不讓他寫他會感到渾身不自在,這就叫“不吐不快”,正如一個生物體要想保持生命狀態就必須一刻不停的進行呼吸一樣,“吸”就相當“閱讀”,“呼”就相當于“寫作”。這是自然規律。但為什么現在中學的作文課卻如此讓師生感到頭疼呢?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作文教學從命題到評改都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寫作文的規律,作文的內容和形式跟學生的閱讀、生活和年齡特點不一致,更不用說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了,結果導致“呼吸”不順暢、不協調甚至阻塞,其結果當然是學生苦惱,教師頭疼了。自主作文主張學生“我手寫我口”,讓學生感到作文是一種展示的機會,表達的途徑,表現自我的窗口,這些的作文形式學生當然會感到“呼吸暢快”快樂無比了。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互改更評,相互賞識,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當然會快樂無窮了,這哪里還能找到苦惱的影子呢?
三、自主作文理論的可行性
1、自主作文易于操作。自主作文從擬題、寫作、批改和評講都可以在教室內、在作文課上完成,教師和學生均是全過程參與,看得見摸得著,任何教師只要去實踐均能做得到,做得好。
2、自主作文的資源豐富。語文課本、課外閱讀資料、鄉土風物人情、社會生活實踐和社會熱點焦點均可作為自主作文的寫作內容而運用到作文中,從而克服了傳統作文取材面窄,學生寫起作文來往往感到無材可寫的困惑。
3、自主作文并不會使作文教學混亂無序。教師可通過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的總目標對學生的寫作實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四、自主作文的作用和意義
1、自主作文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根據素質教育的理論,作文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而是為了增強學生閱讀和欣賞語言文學的興趣和能力,為了提高學生表達和寫作的興趣和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2、自主作文真正使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自主作文把作文的全過程的支配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盡情地施展自己的寫作才華,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個性和個人風格,可以進行大膽創新,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特長和創造性是極有好處的,而這些和我們時代的特點和一個人一生成長的需要是密切聯系的。
3、自主作文打破了許多條條框框,使學生的作文真正變得百花齊放、豐富多彩。打破擬題的框框前面已講得很細了,這里重點談談評改的框框。傳統的作文評改都是由老師完成的,這樣,別說是保守的老師,就是最開明的老師也保證不了對所有風格的作文都一視同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愛好,這樣就使得一些另類作文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評價,免不了要誤判,要挫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另外,高中生大多是十五六歲的花季少年,他們思想活躍前衛,作文語言往往是最新潮的,這樣,由于師生之間的年齡代溝,也會使一些學生的作文時常受到老師的“委屈”。自主作文能有效地克服這些,使學生作文不會因寫了“陰暗面”、“消極思想”、“錯誤言論”、“叛逆思想”和“外星語言”而被判“極刑”。
4、自主作文可以使語文教師節省大量的作文批改時間。批改作文歷來是語文老師最繁重的勞動,使許多語文教師心力交瘁,甚至退休后還心有余悸。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語文教師死后,家里一直鬧鬼,家里人不敢回家住,非常著急和害怕,這事后來被死者生前的同事知道了,同事給出了個主意,把死者生前學生的作文本收集一摞放在死者住過的房間里,從此以后,這間房子再也不鬧鬼了。這個故事說明語文教師即使成了鬼仍然害怕改作文。自主作文能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使語文教師能徹底地從作文堆里解放出來,以更飽滿的精神,更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學教研中去,視職業為樂事,身心會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發展。
主題詞:自主、自能、靈活、創新
內容摘要:高中生自主作文訓練是依據高中生的作文基礎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尊重和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主動性、主體性和創新性的一種新型作文訓練方法,是在充分研究作文訓練的自主性、自能性、生活性和實踐性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它克服了當前作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枯燥乏味和固定不變的訓練模式的弊病,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訓練的主角和主人,使學生在擬題、寫作、批改、講評的全過程中體會作文的真味,提高寫作的興趣和水平,最終實現把寫作當作一種表達思想的需要、一種生活享受的目的。
論文主體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出題學生寫,教師批改學生看,教師講評學生聽。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居高臨下的支配地位,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服從地位。一方面,教師為出題搜腸刮肚,為批改皓首枯燈,為講評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學生寫作文抓耳撓腮,讀批語索然寡味,聽講評昏昏欲睡。其結果是作文課成為師生最害怕最頭疼的課,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寫了十幾年作文,其結果是高中畢業了寫起作文來依然是語句不通,表意不明,滿篇學生腔、八股調。要改變這種少慢差費的尷尬局面,就需要我們痛下決心樹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把作文寫、改、評乃至命題的權力全部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評自改和相互改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也使廣大語文教師從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徹底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