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堅持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校本教研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教學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日志、專家評課、同事交流、自我評估、行動改進等步驟,不斷深化對教學實踐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校本教研;數學教學;教學反思
作者簡介:徐樹富,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監督人,也是課堂教學情況的調查者。教師需要在組織、參與和監督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對自我和他人的教學進行觀察,收集有關教學以及自身在課堂扮演角色的資料,通過內省(回憶、分析)教學過程,對自我進行評估,從而提高教學技能和水平,力求教學更臻完美。
這種觀察、分析、評估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對自身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的行為有著極強的推動力,能夠促進教師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對教師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的提高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數學教學反思的內涵及特點
1.反思
反思即元認知,是人們以自己的認識活動過程及結果為認識對象的認知活動。作為對認識的認識,反思較一般思維活動層次要高。通過反思,人們獲得不同于感覺所得來的內部經驗,使自己的認識得以升華,使自己的實踐行為趨于合理,同時在反思過程中自我得到發展,特別是形成一種反思的能力。
2.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作為教學參與者對自身過去教學經驗的反饋,是教師通過實踐深入觀察,反省自身教學,評價教學經驗,發現新問題,大膽提出改進教學的假設,并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對假設加以驗證的活動或過程。概括地說教學反思具有以下特點:
(l)教學反思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和參與教學,以教學為基礎,從觀察教學對象、分析教學行為和過程出發對教學進行研究,大膽提出新的教學設想,建立和發展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教學理論。
(2)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的研究,但這種研究不同于專家的理論研討。教師對教學的新構想、新方法是通過他們對教學的省思而產生的。
(3)教學反思中教師研究的課題須從教學中挖掘,是亟待解決并對教學有實際改進意義的問題。
(4)教學反思周而復始,伴隨教學始終,需要教師長期不斷地系統觀察、思考、假設、驗證。
3.數學教學反思
一般說來,數學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借助于對自己教學實踐的行為研究,不斷反思自我對數學、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數學教學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經驗的認識,以發展自我職業水平,努力提高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活動過程。通常,可以從兩個層面去對數學教學進行反思:首先是對教學實踐中的策略、方法和手段進行反思;其次是對教學實踐的理論假說進行反思。
三、數學教學反思的意義
數學教學反思,特別是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學反思活動,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回顧思考、重新認識、再評價和經驗總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首先,有利于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研究。教學研究的本質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學實踐。而反思性教學恰好被認為是現階段人們的認識所能達到的合理的教學之一。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對某一教學現象進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實施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得以驗證,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鑒賞。這不僅有助于彌補教學實踐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師間教學研究氛圍的形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方法。
其次,有利于教師由傳授型向學者型轉換。當代教育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所謂“學者型”主要體現教學研究和反思上。教師除應具備專業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有較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自己在教學中做出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反思。
久而久之,教師就會增強傳遞處理信息的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能力、學科的教學測量及評價的能力和教學研究的能力,從而逐步成為學者型的教師。
最后,有利于增強教師的道德感。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責任感,而責任感是教師自覺反思教學行為的前提。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能幫助教師從沖動的或例行的行為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方式行動,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變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創見的教育行家,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發展學生。
四、數學教學反思的內容
1.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反思
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反思可從多角度進行。
可以從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角度反思數學教學內容;也可以對蘊藏在數學表層知識下的極為豐富的數學精神、思想、方法、原理、規則、模式等深層知識進行挖掘。
可以從歷史角度反思數學知識,主要是探究數學知識生動活潑的產生發展過程,搞清楚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獲取有關數學知識的歷史材料;也可以從文化角度反思數學教學內容,數學知識作為一種文化來看,它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
可以從方法論角度反思數學教學內容,首先要反思數學知識本身的方法論意義,其次要能從方法論角度去解剖數學知識,將教學內容作為一種活動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數學教材角度反思,數學教材作為數學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數學教師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編排特點,教材變遷,知識的呈現形式,教材的加工處理,例題習題的選擇和功能等進行反思。
2.對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反思
對學生及其數學學習活動反思,不僅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數學學習基礎,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因素,學生數學學習活動過程,數學學習失敗的原因,數學學習結果評價方式等進行反思,而且還要對學生數學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反思。
3.對數學教學過程的反思
對數學教學過程的反思包括對教師的數學教學決策過程,教學行為過程,教學結果,教學技能與技術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對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
五、數學教學反思的途徑
1.教學觀察
教學觀察包括對自我及對方的觀察,當教師組織、參與教學時,注意觀察學生的態度、行為、表現等,對自我提出疑問。
一方面,對課堂整體情況提出疑問:“本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學生的態度反應是否熱烈?”“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是否積極?”教師的自我疑問實質上是基于對教學雙方的觀察而進行的教學反思,因而教師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內人。他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感受進行觀察、審視、總結教學,實質上也是對自我進行觀察。
另一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行為進行觀察,作好詳細記錄,以供課后總結教學時使用。
2.寫好日志
日志就是把觀察時所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與學的情況詳詳細細地寫出來,是分析的根據,認識的來源。寫日志是教師與自己的對話,給自我一個很好的反思空間,對教學經歷作書面描述和反饋,從而激發教師對教學新的認識。
寫日志既要詳細又要及時。當天的見聞必須當天記錄下來,否則時間一過便印象不深,追述不全。隨后想到的也應在日志中及時追記下來,標明時間。行文中一定設法把聽到的話與自己的感想或評論區分開來。
3.評析交流
教師們聚集在一起,針對課堂上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討論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為大家所用,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校本教研把教學過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討的教學現象集中起來,并請來教育專家、教研機構專家或大學學科教育專家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對它們進行全面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煉,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探索適應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這是要求更高的教學反思。
4.自我評估
通過反思,教師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有所評價,然后會努力提高自己以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當教師的努力獲得成功時,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同時批判性反思通常能給教學和教師專業進步帶來更深刻的變化。
教師們應能夠對自己的教學做出評估,以確定自己在數學教學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變,形成改變的策略,監測實施這些策略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們必須客觀地看待教學,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通過探究教學過程所得到的情況在許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對教學的設想,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它可以導向對教學更豐富的認識和對教學及學習過程更好的理解,它還可以作為自我評估的基礎,因此,它是專業進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行動改進
教學行動改進是教師通過觀察了解發現問題,確定目標后,自身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為,自我質疑、自我解惑的行動過程,針對某個具體的教學環節、步驟或某一具體方面展開的小規模調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可獨立操作,也可與他人一起學習先進的學習理論與教學觀念,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共同探討、審議一堂課的設計,其中不乏不同思想觀點的相互碰撞。然而正是通過經驗與理念的共同作用,在交鋒、協調中才得以完成經驗的重新整合。
參考文獻:
[1]呂文模.課堂教學中引導創新策略研究[J].創造教育,2000(1).
[2]周玉芬.“創造性”課堂教學設計的初步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