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素養下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素質教育成為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我國的教育事業而言意義重大。核心素養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優秀品質,在社會的發展與變革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工作環境。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本內容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在初中教學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正確的觀念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內容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價值
(一)適應學生終生發展
終生發展能力是學生的立身之本,對學生的學習與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具備終生發展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并不斷提升,這是學習與工作所必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二)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
社會發展離不開大量的人才,學生是國家的重要儲備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能力,如果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毫無關系,就會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不被社會所需要,這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工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核心素養的本質就是需要適應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能力。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不認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初中對學生而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快速壯大。學生在這個時期自我意識強烈,不愿意聽從家長、教師的教導,甚至做出一些違背家長與教師意志的行為,但是由于自身閱歷的欠缺,學生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斷,這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念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很容易出現排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情況,不會認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觀念,這給核心素養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帶來了阻礙。
(二)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缺乏興趣
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過度重視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課程的情況。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學生就會出現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缺乏興趣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影響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成績。
(三)課堂局限,無法針對性地培養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堂雖然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夠重視,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展開過程中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傳統教學手段是以教師為中心,重視對課本內容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甚至會導致學生逐漸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排斥的情緒。
(四)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內容偏重理論
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的課程,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很多教師過度偏重理論性教學,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內容產生質疑。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引用實際案例的意識,忽視道德與法治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展開十分不利。
(五)學生無法踐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內容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道德意識,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雖然形成了正確的道德法治意識,但是在生活中卻無法主動踐行這些內容,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六)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道德法治習慣
良好的道德法治習慣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可是在初中階段,部分學生并沒有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習慣,忽視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盡管這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內容,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習慣,這部分學生在明知自身行為不符合道德與法治的要求還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這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展開帶來了挑戰。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際開展策略
(一)開展辯論,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在青春期出現叛逆思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問題,這種問題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無法及時對學生的觀念進行糾正與教導,那么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還有可能導致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判斷思想道德觀念的正確與錯誤,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成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辯論會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查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與分析,在辯論過程中闡述自己分析得到的結論,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尊重他人”為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學生在展開辯論之前會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然后對題目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認識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本中所講述的內容,還可以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情境創設,多元化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是一種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代入情境,然后由教師展開教學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就是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做出選擇,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與義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關于行使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情境,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將學生引入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情境。面對需要行使的權利與義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課本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選擇,進而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本身就是社會發展所必需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對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限制,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只是對課本內容機械地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成績,但是長期如此就會造成學生無法深度理解課本教學內容,會限制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可以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展開翻轉課堂的時候,教師會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然后由學生自主學習與理解這些內容,這個過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憲法是什么”的學習任務。學生會根據這個學習任務對課本內容展開自主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查詢課外資料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并對課本內容產生一定了解。最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后對學生理解不夠充分或者錯誤的地方進行補充與引導,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憲法知識,學生自主查詢資料也可以擺脫傳統課堂的束縛,拓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新的理解,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好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翻轉課堂本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展開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可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生活化教學,展開生活化引導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果缺乏案例引導,就會導致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產生割裂,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質疑。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構建生活場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理解。生活化教學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學理論之一,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應當從生活中學。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生活化教學仍舊是教學工作中的有效手段。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社會場景引入課堂,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在構建生活化的場景時,教師可以直接聯系時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將道德與法治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實現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綜合提升。
(五)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引領
學生無法在生活中踐行道德與法治觀念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主要問題之一,這種情況會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帶來負面影響,部分學生還可能會因為無法有效踐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出現隨波逐流的行為。因此,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引領,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踐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內容。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理解權利義務》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將權利與義務進行歸類,然后在課堂中以身作則履行自己的義務,并帶領學生認知自身的權利。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對權利與義務進行區分,并逐漸在生活中踐行道德法治理念,實現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
(六)微課教學,常態化提醒學生
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行為習慣主要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不夠重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以利用微課教學對學生進行常態化提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行為習慣,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課教學是一種以短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以短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學生在觀看短視頻的時候就可以掌握其中的內容。教師可以制作一系列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觀看,每天觀看這些微課視頻就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常態化提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應當利用合理的手段,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展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水宜.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78.
[2]陳惠如.以核心素養為視角,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饒紹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68-69.
[4]湯新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淺析[J].中學課程資源,2020(05):11-12+16.
作者:李光浴 單位:淮安市韓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