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高專韓語教育問題及發展趨勢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現階段韓國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高職高專院校韓國語教育情況。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韓國企業及文化大幅涌入中國,我國韓國語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北京、天津、長春發展最為迅速。以長春光華學院為例,我校最早于2005年開設韓國語專業。第一批學生只有15人,而后發展到2015年,累計培養1200余人。教師也從最初的3人發展到現有的13人,師資力量也有了顯著提高。但受近幾年韓資企業紛紛撤資及國內外培養的韓國語人才過多等諸多因素影響,招生人數出現逐年減少的情況。
(二)高職高專院校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不符。
現今各高職高專韓國語專業面臨的問題是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且在課程設置方面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有課程的內容重復、實用性差,無法起到提高韓國語實際應用能力的作用。這也是外語類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弊端。同時,各院校多數以理論教學為主,缺少專業性的實踐環節。這就造成了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缺少鍛煉的機會,勢必造成學生口語、聽力較弱,在工作中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2)“雙師型”教師缺乏。
從專業的教育角度來看,韓國語教育專業起步相對較晚,在教育經驗上相對較少,而且由于韓國語教育專業興起的速度過快,而韓國語學習又屬于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導致專業教授韓國語的教師數量與韓國語學習的人數比例差距大。據調研,江蘇省有八所大專院校的師生比例在1:80以上,其中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比例高達1:250。韓國語的快速發展是導致師資比例過高的主要原因。同時,受到社會需求的影響,單純的語言教師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教育需求。教師不僅要在專業上有十足的教學功底,在該專業領域還要有工作經驗或能夠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專業實踐工作的能力。2006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擁有專任教師28.3萬人,其中“雙師型”教師7.2萬人,僅占25.5%。在這其中,民辦高職院校比例更低。全國219所民辦院校共有“雙師型”教師10340人,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5%,與教育部要求的“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50%左右的要求相差甚遠。
(3)招生與就業相對較難。
①招生較難。近幾年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動蕩、部分勞動密集型韓資企業紛紛撤資、國內外年培養的畢業生人數較多等大的因素影響,韓國語招生人數相對在逐年減少。以我校為例,2005至2009年,應用韓國語專業的招生人數在逐年增長,分別是:45人、143人、175人、187人。而自2010年至今,人數較以前減少相對較多。分別是:135人、95人、37人、25人、37人。顯然,招生人數在縮減。雖然我校只是個例,但受到大的形勢影響,其他高職高專院校也基本如此。②就業較難。隨著國內開設韓國語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韓國語畢業生人數急劇增長,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狀況,韓國語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針對韓國語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課程設置應符合實際需求。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的韓國語教育多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缺少實際應用性。近幾年韓國語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對專業的實際應用顯得尤為突出。對于此種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將理論知識實際化。對于課堂中所出現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對話或情景再現等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課程設置符合企業需求。在課程設置上要求企業參與,培養企業需求的對口人才。
(二)加大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各高校相繼“轉型”的今天,教師向“雙師型”轉變十分重要。韓國語教育專業需要既能上臺講學,又具備專業資格并能指導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雙師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培養:一是引進外校師資。對于高校而言,教師的師資不足是影響專業發展的“瓶頸”。在全面提升教師結構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引進外校師資,尤其是“雙師型”師資力量,這是最有效的緩解師資缺乏的手段。二是內部培養。根據專業實際情況,選定具有潛力的教師,與企業結合共同培養。
(三)校企合作,加大學生的就業率。
為了加大學生的就業率,改變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專業應該與企業對接,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入學就學習企業實際需要的相關課程,采取“外語+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應用性。同時,在校期間學生要到對口企業實習,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畢業后可直接就業,提高就業率。
作者:韓建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