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論對青少年的教育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加強挫折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很多學生的心里很脆弱,并且青少年也是人生階段中心理素質不穩定的時期。所以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進而度過特殊的心理年齡段。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的需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培養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意義重大,其不僅是教育課程考察內容,更是現代青少年應該具備的普遍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有著重要的潛在推動作用。故此挫折教育不僅是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也是學校必備的德育教程。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現在我國青少年的抗挫折整體能力極差。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在學習中壓力的增大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表象;其二是在生活中無論是自理能力還是處事能力均差強人意,其中也存在著應試教育后遺癥。青少年心理發展現狀的客觀要求我國青少年需要心理素質教育,但現階段學校教育中卻極度缺乏相應的課程,包括本文探討的重點———挫折教育。心理素質差的現象會嚴重的影響著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進而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在20世紀末我國相關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的調研對象是我國中小學生。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心理素質變差是目前青少年心理的真實狀況。所以急需采用相應方法予以解決,其中典型的案例,表現在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進而出現自殘、自殺以及犯罪等現象。高強度的學習以及超高的競爭壓力是學生心理壓力變大的重要誘因。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和發展的需要不同的人生階段是有著典型的特點,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生理和心智正趨于成熟,但又具備著不穩定因素。心理學家對其有諸多的定義,譬如心理斷乳期、矛盾期、危險期以及沖突期等。下面探討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其一,生理機能的轉變和發展對心理產生一定的沖擊,包括性特征第二次發育;其二、青少年內心渴望成為“大人”,但客觀條件為能達成,故產生相應的偏差;其三、教育方式的不合理,進而會產生逆反心理,包括學校的教育以及家庭的管教;其四、競爭的加強,高負荷的學習,使得學生精神高度緊張,長期下去必然會產生心理的問題。
二、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適量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學校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卻更加關注教學的效果,進而會產生不適應的問題和現象。最常見的表現如下,即學校在開設相關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時,容易出現體制化問題,宛如流行時尚的選擇一樣。現在均在重視挫折教育,所以開設此類課程,如果關注其他問題,就又開設另外課程。孤立的狀態使得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適度問題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其具備著差異性以及主觀性特點。挫折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其最終的效果是體現在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把握度的原則,若力度不夠未能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甚至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強度太高會擊垮學生原有的抵抗能力。如何把握適度原則,是挫折教育的的核心議題。適時問題青少年階段是特殊的人生時期,所以課程開設時間的選擇很關鍵。在進行挫折教育時需考量以下兩方面因素:首先是通過挫折教育,使學生們真正的能夠活學活用,解決現實的問題,并以此樹立起信心。其次是當出現問題,或者結果以“失敗”告終時,此時需要給予鼓勵,讓其更好的面對問題。符合“羅森塔爾效應”。
三、科學有效地實施挫折教育
正因為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所以使得教學的理論依據務必科學并且具備決策式的建議。在進行相關教學研究中,需要以實際教學內容為考量方式,精心選題、設計并實施。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專門開設正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課程,并配備有實際價值的心理咨詢室。挫折教育作為心理教育的特色課程,其開設的原因,其實質是為解決現實的問題,考試不是目的。需要將專業知識理論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采用理論和實際,感性與理性相融合的方式。通過長期的訓練,進而加強青少年的抗挫折心理。重視學校挫折教育的授眾群體挫折教育面向的對象是被教育的學生,其中包含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手段等諸多方面。而教學的效果不是以成績為最終的衡量,而是通過教學的環節使得學生真正的受用,能夠用于學生日常的生活之中。青少年學生又具備著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個性化的發展,以及對于學生的尊重。因為心理教育更是需要關注被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其教育能夠成功的關鍵保障。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健康教育需要注重教學的主導性,對于學生而言,其主要的生活場所是在學校,但是學校的環境和現實的生活環境因素差異巨大。學生更容易在生活環境中感覺到不適應,心理問題的解決是復雜的過程,不僅需要理論上的指導,更需要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相應的問題。故此,可以在具體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譬如設置相應的場景以及模擬某些挫折環境,邊進行講解邊處理相應的問題,可以通過課堂的環境進行更好的互動,最后達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將教學作用達到最大化。發揮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的助推作用青少年學生一天的時間主要是在學校和家里度過,相比較于學校,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其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角度分析,青少年學生很多的困惑主要來自于家庭生活,包括現實客觀因素,以及家庭關系的處理等。挫折教育中也體現出重要的家庭效應。故此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家庭式”挫折教育,進而多角度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時,需要先進行自醒,如果家長本身就存在著問題,會導致無法起到真正的挫折教育效果;其二是現在家長對于孩子的日常養護存在著問題,表現為專制或者溺愛。所以需要轉變家庭生活氛圍,盡量營造出民主的環境,并且有目的的進行抗挫折的教育;其三是需要轉變傳統的家長制觀念,最好以平等的關系去處理相應的問題,進而達到挫折教育的預期效果。
作者:尹晨祖單位:河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