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安學歷教育發展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問題的提出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依據,中國的公安學歷教育也不例外。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提高公安隊伍素質,同時為公安業務提供一個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的園地,以公安業務為特色的大中專院校應運而生。當時的情況是大中專院校辦學規模都比較小,每年全國的大中專畢業生數量少,無法滿足各行各業的要人需求。既然畢業以后奇貨可居,畢業生們自然爭取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單位,比較辛苦的警察行業尤其是基層單位自然難以接收到素質較高的人才。再是當時的地方性大中專院校相對成熟的是基礎性專業。地方院校實際上無法滿足公安部門對于人才的需求。另外中國各部門壁壘嚴重,不同部門之間教育資源的流通是不通暢的。各個部門都辦自己的學校,留自己的人,如農業部、林業部、交通部等等都辦各種學校為本部門培養人力資源。
但是經過近20年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尤其是在高校擴招和高校辦學綜合化的背景下,公安中專教育走向末路,公安中專院校為求生存,不得不努力使院校升格,并入大學的行列。但是新的問題又開始出現:當國民教育統歸教育部管理,并由教育部制定統一的教育指標,要求大學本科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和素質教育時,過去的部門壁壘就慢慢被打破了。公安部門也向地方大學的畢業生敞開了大門,直接將公安院校的學生推到了與地方大學學生平等競爭的境地。
現在公安院校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市場問題:一是公安大學(此處不是特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畢業生與地方大學的畢業生相比在警察職業領域是否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使得公安大學的畢業生進入公安部門為常態,地方大學畢業生進入公安部門為補充。二是公安大學是否在公安業務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方面不僅走在地方大學的前面,而且走在實踐部門的前面。這兩個市場問題實際上也是中國所有的大學都要面對的。如果學生在就業時失去競爭力,則直接影響生源;如果大學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的任務,就無法滿足社會對大學的期望,同時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的競爭力。失了學生,學校也就不成其為學校了。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一些公安院校放棄學歷教育,全部轉為職業教育。上海就開始這樣的試驗,取消本科的招生,以民警的職業培訓作為主要教育任務。
問題的解決不應該是簡單的邏輯推理和直接模仿的結果,而應該建立在深入考察中國公安教育的實際情況和公安業務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在考察公安業務實際情況時發現目前的公安學歷教育盡管存在各種缺陷,但仍然有地方大學普通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優勢。
二、發展公安學歷教育的必要性
(一)警察職業化特征需要專業化的學歷教育警察執行法律和控制犯罪的職責(公安部門的主要任務)使得警察成為一個職業化的群體。警察的首要職責是維持秩序。在維持秩序的過程中,警察確立了自由和秩序之間的均衡。他們起到了界定個人自由的界限作用,滿足了社會對可預測性的需要。警察對于社會秩序的維持并不是主要通過坐等違法犯罪的發生,然后采取措施來實現;而是通過干預維持秩序,就是預防性措施。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警察的工作并不是依據刑法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而是反映了為他們所認可的社區對秩序的要求。警察的自由裁量權使警官可以區分警務的輕重緩急,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無論立法者構思多么巧妙,表述多么完美,最終在生活中的落實需要執法者的努力和智慧。警察———社會平衡的重要調節者,對法律和政策的理解直接決定著社會中的實際行為規則體系。美國人甚至認為:“執法政策并不是依據大量的研究制定的,專家對此并無貢獻。它主要是由巡邏警官———警察組織中素質最差的人———做出的?!盵1]對警察環節的重視實際上是對社會穩定的重視。
警察職業的特殊性意味著警察與法律系培養的學生并不是天然地同一,相反具有極大的區別。對于實現剛出校門就可以快速培養起警察的職業素質這樣的目標而言,公安學歷教育有著地方大學不可比擬的優勢。我國目前的公安隊伍需要警察忠誠、有紀律、能夠熟悉自己業務范圍內的基本情況、具有獨立面對危險復雜局面的社會控制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地方性大學的教育是不占優勢的。對于公安院校而言,學生入校即入警。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段正好平均從18歲到22歲,這是人最容易形成世界觀和生活習慣的黃金年齡段。他們在學??梢越邮艿较鄬ν暾木炻殬I所需要的技能和職業素質訓練,畢業工作后可以很快適應工作的要求,并且能夠有很好的成長。英美的警察學歷教育由地方大學來完成,前提是這兩個國家的地方大學有成熟的警察培養專業[2]。如英國萊斯特大學的警察與司法行政研究所、基爾大學的犯罪研究所等,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也有約900所普通大學設置了刑事司法專業。
美國可提供警察專業教育的大學有法執行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犯罪學院、警政學院、司法學院、行政管理學院、公共安全學院等。這些學院可為警察提供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各個層次的深造學習。在我國目前地方大學尚無法如英美國家那樣提供完整成熟的警察學歷教育。英美家的警察職業教育也非常發達,新警察錄用后必須進行20周左右的在校培訓和1年的實習。在職警察更是逢升必訓,甚至規定警察必須每年參加教育訓練,否則不再繼續任用[2]。我國的警察職業教育由于經費偏少、受重視程度偏低,而很多培訓又由于缺乏細致的組織安排而空有其名,目前還無法成為對學歷教育的有利補充和延續。如果放棄公安院校的公安學歷教育,那么出現的情況將是:一是地方大學目前的學科設置無法滿足對公安人才培養的需求;二是質量偏低的警察職業教育也無法滿足公安隊伍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二)公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知識創新需要公安學歷教育
大學的重要使命是對人類知識的積累和進行知識的創新。公安院校對于公安業務知識的繼承和發揚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目前的地方大學正面臨痛苦的轉型期,提高學費擴招學生迎合所謂的“教育經濟”,專業設置和投入偏向于那些能夠很快滿足社會需要的所謂“熱門專業”,無論辦學條件是否成熟,一窩蜂地開設計算機、經濟、管理、法學等實用型專業。急功近利的辦學現實使得目前中國的地方性大學很難為公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知識創新提供足夠的投入?!笆陿淠?百年樹人”。成功的大學教育來源于長期穩定的知識積累和教學科研人才的持續培養。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安院校在這方面有著自己天生的優勢和積極性。我國的公安院校都受到相應的上級公安部門的領導,教師屬于警察編制,與公安機關有著通暢的合作關系,各公安院校都有教師下派到公安實踐部門進行掛職鍛煉的制度。對于公安機關的實踐知識進行搜集整理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實踐部門也愿意在遇到問題時求教于公安院校的教學科研人員,他們認為同是警察,更能夠深刻理解他們的需求,更能多方位地從警察的角度考慮問題。公安大學與地方大學相比,不是一個單純的“象牙塔”,而是實踐知識的積累地。
一般大學重視研究型學術成果,輕視實踐型研究成果。如一般大學法學院在評價教師的科研能力時往往重視其科研成果的立法學甚至法哲學層面的貢獻,重視學究氣十足的“知識分子對社會的批評”。在這樣氛圍下的學術刊物也以發表這樣的文章為榮耀。學者往往對于現行法律之下執法層面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屑一顧,沉浸于筆端描繪的理想之中。我國的教師職稱評定又是以發表核心期刊文章多少為重要的衡量尺度,一般大學教師如果埋頭于公安實踐知識的整理和創新,很難在與同事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就更加明顯了。刑事科學技術建立在計算機專業、物理專業、化學專業等學科的基礎之上,著重解決在刑事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種種難題。但是本身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在學科基礎理論拓展層面還是在商業推廣層面都不占優勢,對于地方大學的教學科研人員而言,無論從追求名聲支撐的自我滿足需求,還是從追求商業利益支撐的自我滿足需求出發,都難以對刑事技術科學產生持久的研究興趣。公安大學則樹立不同于地方大學的教學科研人員評判標準,能夠建立起相對持久的科研熱情。
三、結語
我國目前的公安學歷教育確實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在具體辦學思路上方向不明,找不準自己的位置,總是用自己的劣勢去和地方大學的優勢去比較,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第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科研與警務實戰脫節、與現代科學技術脫節,教材老化、教育手段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學校的生命———教學質量。第三,科研的滯后導致學院名聲受損,既不能滿足公安實踐的要求,也在地方大學面前抬不起頭來。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那么中國的公安學歷教育就真的會自我終結。
新的時期對中國的公安學歷教育提出更高的挑戰,必須走出自己獨具特色的路子,走出創新的路子,建設高質量的教學科研體系,才是中國公安院校學歷教育的前途。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長就撰文提出目前的公安教育要鼓勵創新:提倡教育思想的創新、教育內容手段的創新,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努力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公安機關輸送骨干、研發出公安系統內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最高學術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的“三高”目標[3]。果真達到這樣的效果,中國的公安學歷教育必將給公安實踐部門提供強大的人才儲備和科技后盾,實現自己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