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和諧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標準
和諧,具有協調、融洽、合作等意義,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和諧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體系中的一個多因素的關系體系,既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關系,又包含著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系,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等。師生關系是同一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系,并為之服務的,在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大部分時期,教師都處于“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關系必然體現著“師道尊嚴”,到了后工業經濟時代,由于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個性發展的要求已日益強烈,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舞臺已逐漸被學生占領,因此,舊的師生關系勢必受到強烈的沖擊。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過程是雙方主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六中全會最主要的意義是將和諧社會的觀念提升到制度化水平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最主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和諧的“人”是和諧校園孕育出來的,因此,高校建設的和諧校園也應是一個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和諧發展的文明校園,在高校教育中,師生關系作為校園人際關系的主體,更是制約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何謂和諧師生關系呢?和諧師生關系應是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相互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他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尊重人、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使師生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高職院校是一個特殊的組織和群體,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場所。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高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也將會為我國從一個人力資源大國建設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強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和諧師生關系的建設關系到和諧校園的建設,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乃至整個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是落實以認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2.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本要求。總書記強調指出:“實現和諧,建設美好的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學校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骨干和帶頭作用,走在前面,師生關系作為校園人際關系的主體,其好與壞關系到和諧校園建設的成功與否,關系到高職院校水平的提升,高職院校要想在當前的激烈競爭中取勝,首先要處理好校園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起主導作用的師生關系,這關系到校園是否穩定發展的大局,因此,和諧師生關系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是起碼要求。
3.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提升高職院校水平的重要保證。黨中央在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建設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果。”國家將重點支持建設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將使示范院校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起引領、示范作用。目前高職院校正處于一個改革和發展的時期,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均衡發展的基礎,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許多院校從中專升格為高職時間不長,建設質量未能與規模發展想適應。能不能在這個歷史機遇與挑戰中取勝,師生關系作為校園關系的主體,作為制約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校園穩定的關鍵性指標,在建設示范性院校中無疑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高職院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途徑
因為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而且門檻不高,這對于進入不了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無疑是一條好的路子,所以各校生源充足,運轉良好。而這類學校大多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成,在時間短、中間沒有經過一定的過渡時期、沒有高等教育辦學經驗、尚處于原有中等教育模式慣性中的情況下,一味強調管理嚴格,“失諧”現象特別嚴重,教師自我型的傳統思想現在還沒有消亡,普遍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心理疏導、適應教育、就業指導教育,更多的是以看管為主,甚至是以罰代管;因此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壓抑,教育教學效果欠佳,難以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師生關系。針對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特點,要構建新時期的和諧師生關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基礎上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是建設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對于已經習慣于中職教學模式的教師,在對高職教材的處理與把握上、面對較高起點的高職學生時的心理適應能力上、如何有效調整教學手段、如何有效的進行學生管理等方面,也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教師應該通過學習、培訓等措施,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理論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目前,國家已經把高等職業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圖使高等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以滿足社會對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各高職院校都在全力以赴地上規模,上水平,力求從硬軟件上發展和完善自身,加強和諧校園的建設,以爭取搶得先機,占領高等職業教育的制高點,從而確立自己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關系著高職院校發展的水平程度。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改變兩個觀念,一是傳統的師道尊嚴;一是傳統的學生觀。這兩個觀念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思想問題,它是改變教師行為和教育教學效果的前提。也就是說,和諧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堅持人本思想,把教師和學生看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沒有高低和貴賤之分,學生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教師應樹立教師良好的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和嚴謹的作風愛生如子的寬廣胸懷投入到工作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把民主、平等、相互尊重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人性化管理,促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人際關系和諧,就是要在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給學生以關愛,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時,在貫徹人本教育的基礎上,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的遷就學生或有意去迎H合學生,這樣會滋長學生不求真知的壞風氣,使師生關系庸俗化。2.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真正從程序上、制度上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人格關系。近年來,各地高職院校發展迅速,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而且門檻不高,學生素質相對來說比本科院校要低,加之高職院校大多從中專升格而來,教師也有著明顯的中專情結,因此,學校在教育與管理上沒有走出中專模式,處于重制度、強管理的階段,學校過多的用各種量化指標等作為強制手段來推行這些要求,很少過問學生需要什么、理解了沒有,很少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雖然近年來有一定變動,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與學生也還仍然處于主宰和支配的階段,與大學教育還有相當距離。高職學生絕大多數是高中畢業生,因此,他們當中大多學生已經年滿18歲,而原來的中專學校大多是初中畢業生,所以,有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放在中專是正確的,但是不一定適應升格的高職院校,18歲前,學生還未成年,學校對學生具有法定監護人的責任,但是18歲后,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是一名合法的公民了,其生理和心理已經基本上成熟,并且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當中,應建立適應學生年齡段管理方式和教學理念,尊重他們的公平地位和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是思想者,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是學校的產品。學校和老師除了要愛學生,關懷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要讓學生體會到民主、平等。人的身心好似和諧發展的內在基礎,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鈕斯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著名權威報告《學會生存》指出:“應該把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作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這應該成為我們高職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高職教育主要培養第一線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及各類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在高職生的人才觀上不求人有全才,但求人人成才,人有所長,如果不貫徹公平,實行因人施教,使之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才,一定程度上那是高職教育的失敗。所以高職教育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等等,真正從程序上、制度上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的人格關系,同時制度本身是不夠完善的,要不斷充實完善,不合理的制度要及時改革。使師生關系從真正意義上得到改善,確定師生共為校園主體的地位。
3.學生也要學會以開闊的心胸,理性處理問題。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理念應該是:“教師具有尊重、合作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能力并培養健全的人格。”而學生作為獨立的人,應該尊重老師,獨立思索,在積極參與教師主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人格。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已經年滿18周歲,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意識,有獨立分析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但是,由于目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歷史不是很長,社會上對高職院校認識模糊,有的還認為是職高,加之高職院校生源主要是高中畢業生,其中不少人內心里就不愿就讀,但最后迫于諸多因素的壓力又不得不讀,因此有些學生的專業思想不穩定,情緒波動大,給管理上帶來較大難度。同時,少數學生學習無動力,對個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奮斗目標。高職學生思想活躍,成就感強,少數學生存在許多不良的行為和不正確的思想,對老師的教導,職能部門的管理,持一種厭煩、逆反的心理。由于這個時代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自我要求不嚴,不良習氣較重,沒有責任感,逆反心理嚴重,在家受到父母、老人們的寵愛,以自我為中心,全家圍繞他轉,到學校后,不適應周圍的一切,經受不了挫折,不服從學校嚴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嚴,逆反心理越嚴重。因此,部分學生在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委靡不振,學習缺乏動力。自我意識思想較為嚴重,依賴性較強,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感性的分析和處理問題,有時沒有真正理解老師的意圖,故意為難教師或者發動同學采取更不理性的方法去對教師進行人身攻擊等現象。因此,高職學生首先應該改變以自我為中心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理想,從真正意義上對高職院校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教師的用心,用理性的思維處理學習生活當中的問題,師生關系是一種相互關系,通過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需要學生的支持、理解,它滲透著師生情感的交流,理性的共建。學生應該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和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真正從本質上與教師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師生關系是學校內部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職教育,和諧師生關系必將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因此,作為學校和教師,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應當通過積極的引導,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余地,以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刻苦鉆研,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作為學生,應當尊敬和尊重教師,充分理解學校和老師的教學和管理意圖,在積極參與教師主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完善自我,得到知識的提高,水平的提高和人格的提高。共同構建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達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學相長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勇.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嚴格管理”與“科學管理”的統一[J].湖南社會科學.2006,3.
[2]王化.教師素質[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3).
[3]郭玉玲.數學課堂教學的自然與和諧[J].中國西部科技,2007.
[4]彭漢慶.對高職學生思想現狀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1,(6).
[5]李仕武.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以人為本[J].職教論壇,2005.
[6]李長健.和諧語境下社會保障的價值解讀[J].許昌學院學報,2006,3.
[摘要]師生關系是校園人際關系的主體,貫穿著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正確理解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標準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意義,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提高高職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