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考助學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我國的自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現狀,筆者認為自考助學教育轉型職業教育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困境:
1.1觀念桎梏,職業教育不如學歷教育
職業教育不如學歷教育的觀念的形成根深蒂固,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我國是一個計劃經濟占主導、工業經濟尤其是市場經濟不發達的農業國。盡管我國是一個農業國,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在我國的社會地位卻比較低。學而優則仕”是很多讀書人的夢想和現實選擇。因此“跳農門”或。跳龍門”也成為很多人評價讀書的單一價值標準。在這一國情的影響下,人們的觀念逐步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顯然,“讀書”單指唯學歷有用的“普通高等教育,而以學技術見長的職業教育是不在其列的。有時,接受職業教育是“學習差”的代名詞,而殘酷的現實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在我國接受職業教育的往往是學業成績不理想的所謂的。差生”。另一方面,由于工業經濟、商品經濟尚欠發達,就業市場所能提供的崗位有限,因此,大多數接受聊業教育的學生在現實中的生存狀態也不如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這種殘酷的現實大大降低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預期,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觀念。
1.2教用脫節,教學設計缺乏特色
從對接的另一方面——職業教育自身的因素來看,二者轉型的現實困境除了基于國情的觀念桎梏之外,職業教育本身也存在教用脫節、教學設計缺乏特色的問題,表現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既沒有體現“職業”也沒有注重。技術”。據考察,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首先教學設計并沒有充分體現其職業教育特色,比如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選擇上與。普通高等教育”大同小異:另外,在專業設計上,許多職業教育學校既沒有考慮自身的實力和條件是否具備,也沒有考慮。同質化”辦學的弊端,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跟風現象”。正是職業教育這種缺乏特色的教學設計,使得就讀職業教育的學生既沒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識,也沒有學到未來立足社會的一技之長。
1.3資金投_人不足,教學設備、實訓設備滯后
資金投人不足是我國教育的普遍現象而職業教育資金的短缺更是到了捉襟見肘的程度。由于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不盡如人意,有的職業技術學校連基本的教學、實訓和實驗設備都難以保證,很多實踐和實訓都只能是紙上談兵,更談不上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而企業提供實習和實訓的意愿也不是很強,因為涉及的相關利益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因此很多的校企只是“空投文件”而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正是由于教學設備、實訓設備等硬件方面的缺陷,導致現今的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適應能力、動手能力和轉崗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都差強人意,在就業市場也缺乏應有的自信心和競爭力。
1.4師資來源單一,缺乏“內修”與“外聯”并重的師資培訓計劃
我國現今職業教育的師資來源較為單一,其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普通高校。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員到職業教育學校任教只是場所的改變,自身知識結構并沒有進行實時的更新,教授的方法也難以跳出。普通高等教育”的窠臼。同時,由于缺乏較為有效的留人機制和較為靈活的用人機制,目前的職業教育于外亦較少與企業中的能工巧匠建立長效的用人聘請制度。正是這種。內修和“外聯”都較為缺乏的師資來源困境,導致自考助學教育轉型職業教育出現了較為尷尬的局面:現有專業無論是面對學生還是面對就業市場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對學生而言是。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對用人單位而言“才非所要、要非所才”。
2自考助學轉型職業教育的解決對策
2.1讓市場說話,打破人們的觀念桎梏
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觀念,單靠說服教育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時代。因此,只有讓接受過職業教育的學生到就業市場上參與競爭,以他們的實際表現來證明: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里,讀書的價值評判不能單以文憑論英雄,也應該有職業教育的一片天地。這便要求政府或相關部門應該制定有利于職業教育的扶持政策,使他們在有偏見的就業市場上能夠獲得公平的就業機會,不能將其看成“另類”,而加以排擠甚至側目。似乎現實也正在發生一些可喜的變化。在琬今的人才市場上我們已經聽到高級技工的收入高過大學生,而且在某些領域出現了。高級技工青黃不接的現象。同時,在國家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也將職業教育提到了相當的高度,據報道將投入專項資金100億元人民幣來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雙師型”教師。這些變化一方面說明我國專業技能方面的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關注。
2.2教用結合,專業設計彰顯特色
針對我國職業教育教用脫節的現實,第二個解決之策就是教用結合。所謂教用結合就是指轉型后的職業教育在專業設計、課程的安排、教材的選擇以及師資的來源等方面應根據社會的需要,為社會培養所需之才。這就要求轉型后的職業教育跳出。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同時力戒“盲從”和“跟風”辦學,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專業設計方案,實現有的放矢人才培養戰略。
2.3增加投入,夯實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
我國職業教育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因此,在發展規模、辦學的模式和辦學的效果等方面,遠不如“普通高等教育。而職業教育因其崗位性、職業性強等特點,需要大量的資金投人進行實習基地和實訓場所的建設,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這便需要政府從政策層面給予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的待遇,做到一視同仁。比如制定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戰略,在經費和財力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同時,作為職業教育載體的學校也不能一味的“等靠要”而應該多種方式的合作或者開辟多種融資渠道。比如,可以和一些相關的企業簽訂代為培養協議,開展“訂單式”教學,為企業定向培養合格的人才。或者簽訂實習協議,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實習、實訓結合起來。這些方法既可以為學校節約相應的開支,也可以為企業找到合適人才提供機會。
2.4提高師資質量:實現“內修”和。外聯”并重的師資更新計劃
教學實踐中,學生是根本,教師是關鍵。這句話對自考助學教育轉型職業教育的教學實踐同樣適用,而且更凸顯了師資質量的重要。因為,轉型后的職業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夠用為準繩,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尤其是立足社會、體現一定的比較優勢的一技之長。因此,擁有一支既懂理論又有相當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是轉型后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只有擁有如此知識結構的師資,學生才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既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能學到實用的職業技能,成為理論和實踐能力均衡發展的新型人才。實現這一師資轉變的途徑:一是“內修”,二是“外聯”所謂“內修”是指本校的教師有計劃有重點地外出進修、學習。獲取先進的實踐經驗,了解本行業最前沿的知識;讓他們參與國內和國際技能大賽,通過實踐鍛煉和專業培訓等措施,讓現有的知識結構實現及時地更新,并盡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所謂“外聯”是指轉型后的職業教育學校要采取較為有效的用人制度和較為靈活的聘任制度。與相關的知名企業加強聯系,聘請相關的專家、能工巧匠到學校兼職任教或講學,他們將傳授給學生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技能絕活。
參考文獻
[1]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EB/OL].新華網,2006—03—16.
[2]劉道玉.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EB/OL].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24467[1]
[3]鄭紹玲.開拓創新抓住機遇迎接新世紀對自學考試的挑戰[J].貴州教育,2005,(10).
[4]趙亮宏.抓住機遇積極發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J]中國考試,2003,(9):4-6.
[5]殷杰蘭.新世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2,(4).
[6]李萬昆.自學考試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02,(9):11-12
論文關鍵詞:自考助學教育職業教育轉型困境對策
論文摘要:自考教育轉型職業教育面臨著觀念桎梏、教用脫節、資金不足和師資來源單一等諸多現實困境。在此基礎上,本文針對性的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解決之策:讓市場說話,打破觀念桎梏;教用結合,專業設計彰顯特色;增加投入,夯實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提高師資質量:實現“內修”和“外聯”并重的師資更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