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單元和骨架,其具備的特征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對象的特點,具有動態聯系性;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方法,具有層次梯級性;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專業知識的特點,反映思想政治的本質規律;要合乎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規范要求,具有現實指導性作用。關鍵詞:思想政治;范疇;搭建;教育;個性
學科,是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過去,我們雖然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知識和許多理論觀點,但卻分別被包含在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體系之中,尚未分化出來。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建設才被提到議事日程上。在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的探討和研究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分別從教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學科體系中分化出來,又綜合起來,加以系統化,使之自成體系,發展成一門相對獨立的新學科。經過20多年來的探討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并開始了學科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個性”也日益顯現。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涵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范疇是概括和反映客觀事物的普遍的本質聯系的思維形式,是各個知識領域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概括出來的科學成果,是人類認識發展的歷史產物。一定的范疇標志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一定階段。人們認識世界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范疇在這個過程中將得到精確、豐富和發展。
廣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的各種現象及其特性、關系、方面等的本質的基本概念。這樣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就廣泛地包括了論證、論述和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實踐歷史、理論淵源的所有基本概念,揭示、論證和論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規律、地位和作用及環境的所有基本概念,確立、確定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方針及機制、載體的所有基本概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就是由一系列不同層次的范疇所構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單元和骨架。
從狹義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最重要、最穩定、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的基本概念。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教材提出了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如思想與行為、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疏通與引導、言教與身教、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教育與管理、內化與外化、個人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塑造與改造、個體與群體、教育與環境、動機與效果、個性與共性等等。無疑,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范疇。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起碼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一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對象的特點,具動態聯系性。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的規律和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人為的實踐活動,是各種因素有機聯系而形成的綜合性動態過程。因此,作為其反映形態的基本范疇,也應該是一些動態聯系性的概念,而不是只能表述思想政治教育組合成分的靜態因素性的概念。二是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分析方法,具有層次梯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包含多因素和多層次的復雜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學對起其研究與認識必然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正如列寧所講的,認識的深化是由一級本質到二級本質,再到三級本質。作為表達這種認識成果的基本范疇,就要具備逐步深入的層次梯級性。三是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專業知識的特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規律。''''思維的范疇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和人的規律性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的系統性和基本規律,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體系中得到體現。四是要合乎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規范要求,具有現實指導性。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要求其基本范疇能夠直接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成為指導教育工作者認識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的骨架
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科學理論,從其范疇體系上看,必須有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起點。思想與行為就是這個起點。因為,思想與行為是思想政治教育學中最常見、最簡單、最抽象的一對范疇,它不以任何東西為前提,不經任何事物為中介,它可以用來說明其它范疇而本身不需要說明,而且思想與行為這對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有著密切聯系。一方面,要揭示人們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人們首先要探討思想與行為這對范疇以掌握人的思想和行為活動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活動規律的研究和把握,又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對象,即“兩個規律”研究和把握的前提和基礎。從思想與行為這對基本范疇出發,一步步、一層層地推演和展示出其中蘊涵的具體內容,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對象及其基本屬性逐步表露的過程,正是在這個表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才不斷地把自己的研究對象確立起來。
恩格斯曾經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方針、原則,都是在以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為最基本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和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是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針、原則的內在依據。這些方針、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規律的表現。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遵循這些準則,它們是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規律在指導下,為幫助教育客體為實現內化與外化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所必須遵循的準則。這樣就從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這對基本范疇中,引申出了處于方針、原則重要地位四對基本范疇,即疏通與引導、言教與身教、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教育與管理。就這些范疇本身的內在聯系而言,它們彼此之間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發揮其特有的整體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它們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結果。
正如前面所述,處于方針、原則重要地位的范疇是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規律的指導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幫助教育客體實現外化與內化的有機結合的辯證統一,所以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教育主體通過疏通與引導、言教與身教、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教育與管理,就能夠產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即教育客體實現了內化與外化。外化與內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系統中占有特殊地位。因為這對范疇不僅具體展現了作為教育主體、客體相互作用的思想教育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它再現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兩個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轉引自李煥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2]李煥明.思想政治教育學[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