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國際化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育國際化是渝北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有國際視野的渝北教育,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如何讓渝北教育為中國西部教育的國際化發揮橋梁作用,是我們渝北教育發展應該明確的戰略方向。
[關鍵詞]渝北教育;國際化
渝北區作為重慶開放的的第一門戶,教育開放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教育領域的對外聯系將緊隨其后,如何建立有國際視野的渝北教育,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如何讓渝北教育為中國西部教育的國際化發揮橋梁作用,是我們渝北教育發展應該明確的戰略方向。
一、基礎教育國際化視野的基本內涵
所謂的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學校之間相互交流,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相互學習借鑒,教育目標的國際化,不但培養為本國服務,也為全球服務的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或者本質,是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一句話,教育的國際化,就是用國際視野來把握和發展教育。目前,國際教育界認為,從國家和地域來講,衡量教育國際化的標準為:是否具有通用性、開放性和交流性,如發展出國辦學和留學生教育;發展接收國外留學生和合作辦學教育;促進國際間教育界人員和信息交流;加強國際教育情報和網絡運行的研究;培養學生國際交流意識和熟悉國際慣例的學科實用能力等。
渝北教育的主體是基礎教育(中小學教育),所以,我們探討的教育國際化是指中小學教育的國際化。基礎教育的國際化視野主要是指素質教育的內容上要有國際化視野,包括價值觀、國際交流的知識、國際交流的工具;教育的模式上要有國際化視野,包括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著眼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育資源的國際化,教師的相互交流、學生的相互交流。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雖然目前我們渝北的的個別學校有外教的交流,但從整體上看,教育基本上是封閉式的,談不上國際化。
二、渝北教育國際化的戰略意義
教育的國際化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的結果,因此,渝北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教育不可避免的成為開放的一部分。目前的渝北基礎教育,放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來審視,基本上是本土教育,與國際上的聯系太少,從教育的模式來看,與國際化一致的新課程理念還沒有被消化,這一種情況與日益開放的經濟是極不相稱的。國際化的教育將會給渝北社會的發展帶來嶄新的變化。
第一,對經濟開放的支持。國際化的教育將會擴大渝北區與國際社會的交流通道,改善渝北經濟開放的環境,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展,第三產業會得到帶動,也有利于外籍人員長期居住渝北。
第二,對文明城區的建設的影響。作為全國文明城區,渝北的文明程度還有待進步提高。在開放過程中,國際化的一些核心價值觀(如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公民意識)會對渝北人的思想產生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公民意識中的規則意識,是我們渝北人最需要學習的。教育的國際化有利于通過學生的國際化意識去帶動家長、社區的國際化意識。所以,建設國際化的教育,有利于接提高渝北的文明程度。
第三,對中國西部教育的帶動。由于渝北特殊的地域優勢,渝北的國際化教育將會形成一種窗口效應,一種示范效應,不但能帶動周邊教育的國際化,而且會吸引周邊地區學校資源和生源流向渝北,這也會進一步推動渝北整體社會發展。
三、渝北教育國際化策略探究
(一)進一步完善教育督導評價標準
對素質教育的評價是引導學校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我們認為要用綜合的標準來評價學校,把學生可持續發展作為評價基礎教育質量的基本原則,而不應該只是升學指標。目前,對小學的評價基本上做到了這點,但對中學的評價,事實上的政策導向走向了只有升學這個指標上,這對國際化進程有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渝北中學在素質教育的改革實踐中,不斷的思考提煉,提出了“為每一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我們認為:中學階段對人的終身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是培養基本素質并形成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時期。中學教育,決不能變成提高考試技能的訓練場,它既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更應該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規劃人生的意識、創業的基本技能、面對未來生活的勇氣、毅力。一個重要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全球化的價值觀,比如,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公民意識等等,這些觀念是學生今后真正走向國際化的基本素質。
而我們現有的教育評價制度既不能準確評價這些教育內容,在落實的過程又走向了只看升學這個極端。高考是本土化的國情,國際觀念的培訓是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有一個更多元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基礎教育過程。
(二)真正確立教育國際化的培養目標
哈佛大學350年校慶之際,有人問校長:你認為學校最值得夸耀的是什么?校長回答說,我們不在乎學校出了幾位總統,出了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在乎哈佛是否為每一個學生的自由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條件,是否使每個學生都能走向成功!這個觀點也正是我們現在新課程理念所提出的課程目標,也是現代基礎教育的主要觀念之一。1985年6月26日,日本政府提出了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要培養具有“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自由、自律與公共精神,面向21世紀的日本人”的教育目標。根據這教育目標的要求,日本政府明確指出不僅要求高等教育國際化,基礎教育也要逐步國際化。因為,要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最重要的就要從中小學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育活動。
實際上,鄧小平早就提出了教育的三個面向,渝北基礎教育國際化就是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落實。因此,學校教育的目標不應只定位在升學上,更應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上,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要有國際化的視野。這應該是政府、學校、家長、學生共同認可的價值取向。
(三)增強自身的實力
對外開放,不只是去學習別人的東西,也是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特長,成就的機會,交流是相互的,不是單向的。所以,我們的學校教育質量提高是對外開放的基礎。目前我們渝北的教育整體實力的提高還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教育的觀念還有待轉變,我們還有一些育人觀念很落后;學校的開放性不夠,教師不能流動,校際間缺少交流,競爭意識薄弱。總體上,現在的學校老師缺乏一種開放的競爭形勢,這是制約學校發展,制約對外開放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希望政府能有強硬的政策導向。
(四)成立組織機構,加強交流
區政府應成立專門的教育對外交流機構,負責協調聯絡區內學校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合作商談。幫助學校之間建立友好關系學校,聯系教師外出培訓,引入外籍教師。制定互派學生留學的政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渝北區的武術,應該成為國際教育交流的特色。教育的國際化起步階段,需要政府從政策和經費上給予支持。
(五)開設國際化的課程
一是校本課程的國際化。即要有了解國外主要國家的文化、地理、歷史及國際交往慣例的校本課程。二是英語教育要加強,要把雙語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來。這個措施可以考慮在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行進行試點,重點打造好兩所國際化的品牌學校,以點帶面。
總之,渝北的發展需要有開放的教育,開放的教育應該成為渝北教育的一大特色,這一特色的打造需要政府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