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思維素質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還包括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是師生間的一種互動,一種交流,并得到共同發展的過程。
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質。中學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怎樣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當前每位物理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新技術革命和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迫切要求中國教育模式變革轉型。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傳授知識型”的應試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把學生的腦袋當成儲存知識的倉庫。
楊振寧先生指出:“中國傳統教育強調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倡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老師循循善誘,學生亦步亦趨。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打下扎實的根基。但是,相對來說在進行科學創造的時候缺少創新意識?!边@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讀書型’居多,有能力、有知識且能獨立思考的‘開拓型’人才少。這樣很不利于鼓勵學生向科學技術和工農業生產最活躍的領域發展?!?/p>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和信息猛增,知識老化速度正在加快,更新周期急劇縮短,使這種“倉庫理論”面臨嚴峻的挑戰。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記憶力超常的學生,大腦也無法包容內容如此之多、增加如此之快的知識和信息。因此,中國教育變革轉型是當務之急,即必須由“傳授知識型”的應試教育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型”的素質教育轉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特別強調創造能力的培養。
筆者認為還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更新兩個觀念
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學大綱都明確要求:要以物理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教好、學好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兩個觀念需要更新:
其一,強調物理“雙基”教學。不只是為學生考進高一級學校做準備,還要考慮到一部分學生畢業后未能升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作為一個現代社會公民所應具備的物理基本知識和初步的物理科學素養。
另外,“大綱”提出的“進一步學習”也不單指“升學”,還包括在實際工作需要時,以中學物理知識為基礎,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如自學或業余進修等。
其二,中學是基礎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德、智、體等方面的素質基礎。
中學開設的課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課程,目的是要使學生掌握較為寬厚的文化、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學物理教學必須改變那種以應考、升學為目的,從課本到課本、從理論到理論的脫離實際的傾向。
二、改變教學模式,啟動學生思維
“應試教育”偏面強調灌輸,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教的過程,不重視學的過程。教師習慣于把課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講給學生聽,唯恐因某一點沒講到而造成考場上的失分。學生的學習被教師包辦代替,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
素質教育強調發展學生能力,實施發展性教育行為。在課堂教學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主動地獲取知識。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使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緊密結合起來,這是現代教學論的根本觀點。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實驗,實驗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這是一種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個性及創新精神和實踐綜合能力,能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現代教育論認為:“知識獲得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內容,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實驗技能,設計一些探究性實驗,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探究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來探究新知識,親身經歷探索知識的全過程,教會學生學習。
例如:我們讓學生設計一個“探究橡皮筋的伸長與外力的關系”的探究性實驗,要求用一根較長的橡皮筋,20g的鉤碼一只,細繩一段,請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橡皮筋伸長和所受拉力的關系,在實驗中要求學生思考,解決下列問題: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獲得比20g更大的拉力?
(2)你打算如何測量橡皮筋的伸長和拉力的大?。?/p>
(3)請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長和拉力的圖線是什么樣子?
(4)你準備怎樣處理數據和作圖?
(5)作出的圖線有什么特點?怎樣解析?
(6)在逐漸加大拉力做出一條圖線后,再逐漸減少拉力回到原來初始拉力大小,再作圖線,這兩條圖線是否重疊?這能說明什么問題?
然后讓學生自己購置橡皮筋,設計實驗方案,自己操作測量,設計實驗報告,推證有關結論,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此外,我們還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驗證性的實驗適當改成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通過積極的思考、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來進行探究。
實踐表明,學生通過對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和探究,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驗探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機會和鍛煉機會,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創新的時間、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
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迸囵B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是當代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觀念、能力、學識等素養,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實施,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的成效。
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自己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學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實踐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師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苯處熢诮虒W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實施素質教育。
在物理學科實施新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是刻不容緩的,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教學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化為教與學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我們要努力學習黨和國家關于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堅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質,振興中華為己任,在工作實踐中,逐步開創出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周巨林.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思維方法[M].天中學刊,1998(1).
[2]劉道玉.知識·智力·創造力——談創造教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