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和諧構建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持續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保障。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和諧校園的構建。
關鍵詞:和諧校園;構建;和諧
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持續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保障。和諧校園的主要特征是:①相互依存,同舟共濟。全體師生是一個互盡義務、互享權利的命運共同體。②既有民主,又有制度。師生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權利,大家共同參加學校管理、依法治校,一切按照制度辦事。③公平正義,效率優先。公平正義是大家秉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分配上實行效率優先。④隆禮重法,德法并重。師生之間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互幫互助、誠實守信。道德與制度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道德管人的思想,制度管人的行動。⑤人盡其才,充滿活力。每個人知識、勞動、創造和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揮,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為教育事業做出自己能夠做出的最大貢獻,同時也能得到充分的肯定。⑥既有個人自由,又有統一意志。⑦安定有序,環境優美。教師安居樂業,學生守紀樂學,校園秩序良好,幸福的生活與優美的校園環境相得益彰。筆者認為:構建和諧校園應該抓住核心價值觀、制度、風景、情感和發展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核心價值觀的和諧是關鍵
總書記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我們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服務、合作、發展、和諧”的辦學理念植入腦中,把教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和學風“勤奮、求實、明禮、誠信”轉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把“能不能獨當一面,會不會開展工作,有沒有解決問題”作為培養、評價干部工作的基本標準。努力實現“構建和諧校園,奠基幸福人生”的辦學目標。以核心價值觀的重新提煉,凝聚人心,引導師生認可核心價值觀。我們要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讓成員充分表達不同意見,暢所欲言,又必須集中大家的意見,形成決議和決定。每個成員都必須自覺維護形成的決議和決定,自覺維護團隊的和諧。團隊成員既分享發展成果,又共同承擔責任。這樣的團隊必然是一個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充滿活動的團隊。
二、制度的和諧是保證
學校的組織管理、規章制度特別是獎優罰劣的機制的健全和諧,是維系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我們要不斷完善和提煉學校管理制度。校級領導,每個部門應根據工作的實際,創新一項制度;班主任要推動和諧班級構建。抓好班風、班規建設,學校建立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參加校務委員會制度,建立定期向退休教師通報學校工作制度,建立家長委員會和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制度,科學建立《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建立校務公開欄,公開校長電子信箱。制度是商量出來的,制度完善的過程是民主集中的過程。
三、風景的和諧是窗口
這里的風景指的是校園的人、事和物。它是和諧校園的外在表現形式。師生是這風景的主宰,是這風景的主角。我們必須繼續抓好文明衛生工作,要抓出成效來。和諧的校園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應該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都表現出校園的和諧。如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活動、布局科學合理潔凈的校舍、花草樹木等等,均是展現和諧的窗口,希望師生的形象是“衣著整潔有教養,滿懷激情負責任,充滿智慧求實效”。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學校一張和諧的流動名片。
四、情感的和諧是基礎
坦誠的品質是信任的基礎,信任是對人最大的褒獎。寬容是智者的境界。學會寬容,對于化解矛盾、贏得友誼,推動工作非常重要。當然,不忠誠的行為是不能寬恕的。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知道對方所需,才能和他相處融洽。我們要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感恩的注解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一個人擁有感恩的心,那么他就會少一點抱怨與牢騷,多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少一點對自然和環境的破壞,多一份對大自然的感激。因此,我們如果能以坦誠贏得信任,以平和贏得寬容,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知恩、感恩、報恩,那么,人的情感就是和諧的。
五、發展的和諧是根基
學校的發展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之道。只有科學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才能實現真正和諧。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扭住發展這個執政興校的第一要務,廣大師生全面參與。聚精會神辦教育,一心一意謀發展,以發展促和諧,把學校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構建和諧校園是一項系統的科學工程,唯有全校師生齊心合力方能實現。因此,構建和諧校園,人人有責。和諧美好的校園,需要用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做好本職工作。全體師生各守其則,自覺遵循社會規則及各項制度;構建和諧校園人人有責,既要有理性的思考,更要有扎實的行動。
和諧發展的人像一顆種子,只有在和諧的校園里才能孕育出來。那么,如何建設和諧的校園呢?如果把和諧的校園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筆者認為,優美和諧的環境就是這棵大樹的根本,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就是它的枝葉,而豐富的校園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靈魂所在。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根本。首先,校園的自然環境應是和諧優美的。如果孩子跨進校園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觸的一切,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麗,身心自會有言說不盡的愉悅,思想也會無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詩云:“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國古代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亭榭交錯、山水相映的校園環境里,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
當然,校園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應當包括師生創造的人文環境。一幀幀醒目的優秀學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選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園環境的建設。尤其當校園環境浸透著每個師生的汗水,凝聚了每個師生的智慧,就更能激發每顆心靈的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之情。“景美則心曠,心曠則神怡,神怡則智清,智清則學佳。”一個凈化了的環境,會使人的心靈美化,并激起一種奮發向上的自尊自愛的意識。所以,一個和諧的校園首先應該擁有優美和諧的環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校園,才能稱得上是和諧的校園。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生關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教師只有真誠地愛著學生,真切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校園里健康成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的第一盞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自身應該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身為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彼此用心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當一個學生遇到困難時,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給幼小的心靈以溫暖的慰籍,給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動……
一個和諧的校園,還應有千姿百態、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沒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虛的,毫無生氣的。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考試成績不應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新課程標準提倡多元化評價,我們就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讓學生的個性如春天的枝葉一樣無拘無束地伸展。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學校處處為學生創造展現個性和特長的舞臺。熱愛運動的同學能在“體育節”上一展矯健的身姿,喜歡書畫的同學能在“文化節”中盡情揮毫潑墨,擅長表演的同學能在“藝術節”里贏得陣陣掌聲……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無聲的力量,是最優秀的隱性課程。它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并產生深遠影響。
“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微的人們帶來自信。”讓你我攜起手來,努力創建一個和諧的校園吧!
參考文獻:
[1]孫佳炎.關于校園文化建設[J].教書育人,2001(4).
[2]孫寶元,劉春玲,李士杰.對校園文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