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定位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高校現在看起來很重視發展定位,但在現實中,不同類型高校的發展定位卻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同類型大學要實現有效定位,把定位落到實處,實現健康發展,就必須在堅持獨立性、務實性、發展性和特色性原則的基礎上,探索體現高校差異性發展的有效定位之路。
[關鍵詞]大學;不同類型大學;差異性發展;定位
Abstract:Universitiesinourcountryseemtotakecountofdevelopmentorientationatpresent.Butinreality,thereisnoobviousdifferenceindevelopmentorientationbetweendifferentkindsofuniversities.Inordertoachievetheeffectiveorientationandtodevelophealthly,universitiesshouldexplorethewayofdifferentdevelopmentbyinsistingontheprinciplesofindependence,pragmatism,expansibilityandcharacteristic.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differenttypesofuniversities;differentdevelopment;orientation
高等學校的發展定位直接關系著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其規格的制定,是一所高校制定發展戰略、實行有效管理、實現自身特色的基礎和先導,是高校全體成員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更是高校不斷前進和努力的方向。相反,如果高校忽視發展定位,或者只做定位而忽視定位的落實,在辦學過程中盲目追求那些不適合自身特點的目標,或過分強調客觀條件,完全拘泥于現實,那么它將會在高校激烈的競爭中多走彎路,錯失發展的良機,影響發展的速度,最終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近些年來,我國高校紛紛順應潮流提出自身的定位,但實質上大多沒有實現定位應有的價值,是無效定位。主要表現在: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學模式趨同,不能很好地體現自身特色;培養的人才類型單一,不適應社會多樣性的需要等。認真分析當前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發展定位落實中的問題,思索如何實現差異性發展的定位措施是目前迫切需要關注的課題。
一、我國高校發展定位的問題
從現在我國各高校的發展定位表述來看,在不同類型高校的發展定位上有辦學類型之分、辦學層次之別、辦學特色之異、價值取向之差、功能之區等,高校的發展定位似乎都很到位了,但在表述的背后所體現的實質上,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發展定位的問題卻是非常雷同。這具體表現在:
1在培養目標方面,不同類型的高校趨同
一般來說研究型大學是以培養精英人才為中心目標,而應用型大學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目標。但在近幾年高等學校擴招、加速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環境下,一方面,一些作為國家重點投入和政策傾斜的研究型大學沒有明確地實踐培養精英的目標定位,反而與其他層次和類型的學校類似,也進行大規模擴招,且招收各種層次的學生,有的仍以本科教育為重心,甚至緊緊攥著大專、專升本教育以及成教、自考不放,這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又擠占了應用型大學的辦學資源,降低了辦學效益[1];另一方面,應用型大學又與研究型大學盲目攀比,貪大求全,專業設置重復、生師比偏高、重復投資,試圖把應用型大學辦成壓縮型、低質量的“研究型大學”。
2在學術研究方面,不同類型的高校相似
研究型大學沒有認清研究型大學真正的“研究性”,存在短期功利取向,在科學研究方面,僅僅強調研究課題、經費和成果等方面的數量增長,這種數量化下的功利取向造就的研究型大學,常常是只具備了研究型大學的某些外在特征,而沒有實現研究型大學被賦予的特有的精神內涵。從應用型大學來看,雖然在學生入學與選拔上采取非學術標準,在課程設置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模塊化課程,但是應用型大學教師的職稱評價體系卻完全采用的是研究院里“研究員”的學術研究評價標準,以論文的數量輔之以所發刊物的等級為標準,而完全與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這一社會職能沒有任何關系[2]。
3在辦學特色方面,不同類型的高校無異
經過近些年擴招和合并,我國研究型大學大多在向巨型化發展,辦學方向趨向單一化,幾乎包攬一切。而同時,絕大部分應用型大學也在努力“升格”、“合并”,追求高層次、綜合化,希望無所不能。這樣就出現了我們看到的高校間差別不大,特色不明顯,個性不鮮明,“千校一面”的現象。而且,還有些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把特色等同于特長,把辦學規模與辦學特色聯系起來,認為規模小就不好,“大規模、綜合性”就有特色。
這種狀況下只能是培養出同一種類型的人才,因此勢必與社會的多層次發展和多樣性需求相悖,從而使高校的發展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既影響高校自己的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實現。就拿現在頻見媒體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過大的問題來說,真正的就業壓力有多大呢?或者其中的壓力源究竟是什么呢?除去學生對區域選擇本身的偏差導致局部地區的就業壓力異常外,更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于崗位對人才需要的多層次、多類型與高校單一類型的人才供給之間的矛盾。單一的人才結構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人才的需求和供給出現了錯位,不能很好地協調,造成大量的崗位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的同時,大量畢業生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此,思索如何實現不同類型的高校差異性發展的定位措施是目前迫切需要關注的課題。
二、體現高校差異性發展的定位原則
面對目前我國高校發展定位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不同類型的大學在定位中應切實遵循獨立性、務實性、發展性和特色性原則,這樣才有助于實現定位的作用,促進不同類型高校的健康發展。
1獨立性原則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新時期不同類型大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政府通過引導,甚至通過立法努力為大學發展提供科學、公平和發展的環境。但是政府的立法和引導僅僅是宏觀的指導,不同類型大學具體的定位和目標的制定都應是各大學從自身條件出發,獨立思考的結果。無論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只有實現這種定位和目標,才能體現大學的獨立性,而不是政府的意志。不同類型的大學也只有保持了自身的獨立性,獨立思考,才能保證國家宏觀政策能科學地被認知,保證大學發展定位和長期規劃的穩定性和科學性,為大學健康、持續的發展提供可能。這是實現不同類型的高校差異性發展定位的前提。2務實性原則
務實性原則,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就是規律性,求,就是去研究。高校的定位,首先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社會經濟發展是多層次的,對人才的要求是多層次的,因而學校也一定是多層次的。每一所高校一定要根據社會要求、自身發展的狀況,把自己放在更廣大的系統中理性地思考和比較,明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同時也要看到不足和差距,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無論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既不能好高騖遠地選擇不可實現的高定位,也不能低估自身的實力,不切實際地選擇低目標。
3發展性原則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大學定位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大學定位一定要符合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以及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進程,符合教育的國際化、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態勢。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要進行有效的定位,就要回顧各自過去發展的歷程,總結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要把握現在發展的機遇,發揮自己的優勢,注意揚長避短;同時也要展望未來,從學校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可行的近期目標、中期目標與遠期目標,并在未來的實施過程中,不斷予以發展和完善。
4特色性原則
在大學發展中,大學特色是大學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特色的有與無,直接決定著大學的興衰。大學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競爭中立足。目標有特色可產生導向力,專業有特色可產生發展力,環境有特色可產生吸引力,校長有特色可產生感召力,教師有特色可產生影響力,學生有特色可產生競爭力[3]。世界一流大學均有其享譽全球的辦學特色。沒有特色的大學,“千校一面”的大學,很難稱之為高質量的大學。大學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漸漸的過程,并非大學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成為辦學特色,首先要有鮮明的個性,其次要有一定的穩定性。辦學特色是在大學長期歷史積淀的基礎上形成的,要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要根據自身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發展狀況,不斷挖掘、發展和突出自身的特色。
三、體現高校差異性發展的定位措施
從我國高校發展定位的現實看,體現高校差異性發展的定位原則,促進不同類型高校的差異性發展,在定位措施上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政府方面,應為不同類型高校的定位提供有效的宏觀指導。政府應針對不同類型大學的戰略定位和規劃需求,對今后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目標、大學分類和建設層次、大學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內容、大學評價標準和體系等關鍵問題做出更為科學系統的判斷,提出大學長期發展的戰略原則和指南,為不同類型大學的定位與戰略規劃提供有效的幫助。同時,政府又要注意給不同類型的高校以充分的獨立思考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其次,要改革現有的大學評價標準和體系。現在針對不同類型高校的各類評估基本上還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統一劃線。為實現不同類型高校的差異性發展定位,應按大學類型進行評估,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大學有不同的質量標準,要形成同類大學競爭、不同類型大學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格局,使每一類型、每一層次都有一流學校,從而創造出大學科學定位的外部環境;可以將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分別評估,按評估的等級向大學下撥經費,為不同類型的大學的發展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重視按學科評估排名的方法,鼓勵不同類型大學突出和重視自身優勢學科的培育和發展,以增強它們學科定位和戰略規劃的差異性[4]。
第三,從大學自身而言,不同類型的高校要在尊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的狀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高校既要努力找準自身優勢和特色,也要看到不足和差距,更多地從提高競爭力、挖掘發展潛力、尋找學科交叉等方面來思考大學定位落實中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研究型大學定位從自身因素出發,既要重視物質建設,更要注重大學內涵的培養,否則即使能在短時間內把研究型大學搞得轟轟烈烈,但在長期發展中它也會表現出潛力不足,后勁不夠的弱點;而應用型大學在學術氛圍、學科水平、專業門類、教師資源、科研成果、學術聲譽、科研經費、辦學設施等方面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存在差距,不過,有的學科專業雖然在世界或全國范圍內并非是某所應用型大學的優勢,但在一定的區域內則可能體現其優勢,這種優勢的取得對應用型大學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不同類型的高校在落實其定位過程中要把握不同的參照標準,把自己放在更廣大的系統中思考和比較,在各個維度上應有不同的定位參照標準。如在辦學理念、學術標準、入學與選拔、教學形式和師生關系,以及學校規模等方面,研究型大學與應用型大學應有明顯的差別。
第五,不同類型的高校要重視實踐性,把自身的定位提升和轉化為大學全體人員的行為規范。不同類型大學定位的落實實質上是一個傳承和連續的過程,是一個全校上下對學校發展的歷史、基礎、方向、目標的廣泛討論、認可、統一、升華的過程,是一個全校上下為實現共同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奮斗的過程。同時,不同類型高校定位與發展目標的本質要求,應在大學的重要決策中得到明確體現,尤其是在人力資源、財政資源和行政管理資源的配置中得到有效體現,從而發揮出大學定位對人們行為模式的引導作用,有利于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4]。總之,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不能忽視各方面因素給高等學校帶來的深刻變化。各個高校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同類型高校的定位就應該不同,培養的人才和提供的服務也要有差別。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在已做出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礎上,一定要在實質上,真正落實和體現大學定位的價值。歷史為每一所大學所提供的機遇都是相同的,只有那些能夠抓住歷史機遇,及時調整并能從實質上真正落實發展定位的大學,才可能與時俱進,成功地實現大學的發展,從而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5]。
[參考文獻]
[1]沈紅.研究型大學發展戰略的三個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1,(3):44-45.
[2]吳文新.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DB/OL].
[3]程天權.關于特色立校的思考[DB/OL].
[4]龍超云,曲福田.英國大學的戰略地位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05-109.
[5]別敦榮.美國大學定位與個性化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