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字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歷史示明,中國有多次分解而終歸統合,最大功勞是漢字。事實示明,中國現代文化未能與西方同步,最大過失也是漢字。而現代文化又導引地球趨村莊化,在村中占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卻一直處于被導于人的情景,語文的被導引性尤為凸顯!且我們一直在忽視文字是文化(生活表現的總體形式)之車的重要意義!我們須不忌諱從不同角度來省思此一問題,更須面對現實以新的思維來謀解決此一問題。
一文化的優劣與榮辱
中國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文化,若與歐美短暫的數百年的光輝歷史相比,我們不能諱言相形見絀的事實。
1.白種人的文字犀利與優越感。
歐洲白種人,因使用拼音文字,便利教育與啟迪民智,乃引導其文化蓬勃發展;進而走向征服世界。海斯(Hayes)等人著世界通史,于第11篇中敘論歐洲人在文化上的貢獻,把文明推向全世界;但也自私自利,以其他種族為犧牲,移民占領美洲與澳洲,向非洲與亞洲殖民掠奪。英國詩人基普靈(Kipling),更稱上述事象為白種人的負擔(TheWhiteMan''''sBurden)。
2.中國人的文字遲鈍與落后感。
我們聽到白種人的負擔這種話,心中一定很不爽。不爽又怎樣!我們還不是要借重英文,學習西方的文化,并在人家后面苦苦追趕。
歐洲發展出的現代化,就我個人分析所得的浮淺概念,可從三方面作綱要式陳述:
⑴現代文化的內涵:①科技化,尋出自然原理法則,將之轉化于工程技術,開拓出農工商百業新貌。②法制化,科技促進新思維與社會科學發達,自由平等追求,但卻在法制軌道中進行。③奢華化,因科技化與法制化,促成社會日益繁榮,生活日益奢華。④霸道化,由科技得以優化軍事,強化天擇優者;因奢華勢須向全球掠奪,伸張優越。近百年的戰爭頻仍,原因在此。由此觀之,科技化是現代文化內涵的核心。方塊字連方程式都不能列出,還談什么科技!
⑵現代文化的特征:①效率化,一切事物,追求簡便與快捷。②效能化,效率的目的,在于促成一切事物衍生出更大的生產與服務效能。③效益化,更大的生產與服務效能,則可帶給個人、社會、國家更富強康樂效益。由此觀之,效率化是現代文化特征的核心。方塊字連輸入電腦都得費九牛二虎之力,學科技得借重英文,有效率嗎?
⑶現代文化的推動:①眾智化,現代文化發展,是由社會大眾在自由作為者。②競優化,社會大眾凡有志者,都可以探索、研究、創新,凡其貢獻為優良,則可得社會認同與共用。③權力化,當其貢獻得到認同與共用,則榮譽、財富、權位隨之而至;權力更成為持續的誘因。由此觀之,眾智化是現代文化推動的核心。中國有人多、智聰、勤苦的優勢,只因方塊字無法盡啟迪之責,坐令現代文化落后。這是方塊字之過?抑或是強調方塊字優異怠忽改革之過?往者已失,來者可追!
二人類語文的困擾與趨勢
人類的語言有數千種之多,但在國際交往時卻期盼有一種通用語文。誰的語文可作通用語文?這既是困擾,也是機會待競逐。
1.世界語文發展的困擾與趨勢。
韓文蔚于1960年出版“世界語概要”。該書主要在介紹波蘭柴門霍夫(Zamenhof)創造的世界語,以及相關世界語文的其他概念。書中有這樣一段敘述:“英語在遠東較為流行,此絕非一正常之現象。蓋一國人民使用他國語言為其代表語,在社會上作種種交往時,往往有屈辱之感。且英語乃一民族之專用語言,其中含有千百年來傳統形成之俚語、成語及種種特殊文法規定,非一年半載之學習所能為功,故英語絕非一理想之國際語言。”
韓書也述及1945年美國民意測驗,多數美國人認為聯合國應在各種語言中選用一種語言為國際語;國際語之使用,必有助于世界和平。
事實上今日之英語,已重用于國際,其情景是:①開發中國家依賴英語發展現代文化,事倍功半,效率不彰。②英語重用于國際,有助益英美霸氣嗎?有助益世界和平嗎?
2.中國語文的尷尬與省思。
地球上華人最多,經濟也已成氣候,但其語文卻不具大家族風范!由下列六點可檢驗出此一事實:①中國方言繁多且流行,英美德法俄有此現象嗎?②中國社會熱衷使用英文,外交、學術、科技、醫業、工商依賴英文,德法俄有此現象嗎?③國際社會各種交往,有多少時機在使用中文?④全世界各大學所授課程,有多少內容是由中文發展出者?⑤中國的各大學,依賴英文原文教學與研究的情形如何?⑥中文適應電腦操作的情景如何?
英文難學,學習英文的時間精力既多,則致用的時間精力便少了。大陸、臺灣、香港的大學,若采用英文原文教學與研究,似難成為世界的第一流大學,也難受到國際敬重。
英文難學,學到致用地步非為易事;若社會流行英文,易形成浮淺風尚與崇洋心態。
3.中國語文崛起的最佳時機。
全球期盼有一種通用語文,十多億華人最有資格提供這種語文;按使用語文的人多,具有推動其語文流行的效用。華人能以什么樣的語文推廣到全球,讓它作為世界語文,當之而無愧?
⑴中國推行文字改革(最好由華人來合力為之):按拼音文字使用,是人類文字發展的偉大成就,也是人類的共同趨勢。方塊字必須改革成拼音文字,這是世界趨勢;若能改革成功,則是偉大成就。
⑵方塊字直接改革成拼音字頗為困難:①方塊字音分為四聲,它無法表現于拼音字。②方塊字同音字特多,再加文言單音詞與白話復音詞活潑通用,將之拼音造形的新字,載意龐雜模糊,使人見新字形不知是表何義。③方塊字本有部分形聲會意優點,復音詞也多有會意優點,造形拼音新字后則此等優點消失了。依此事實觀之,我們只有兩種選擇:其一、繼續使用方塊字與依賴英文,忍受無效率及導于人之困窘。其二、突破瓶頸改革出優質語文,建設有效率及導人之新境——這是天賜中國甚至地球村發展通用優質語文的良機;這良機是由現實逼出來的,問題在于我們是否有旺盛企圖心把握它!
⑶中國經由方塊字改革創建優質語文:①什么是優質語文?它須具有人性化的構造,是易學、易記、易寫、易用、易適電腦操作的。它須具有多元化功能,要充分提供歷史、哲學、文藝、數學、科學、技術、法律、工商、經貿、軍事、體育……等以應用,也可提供社會各階層通俗應用;它得兼有精確性與藝術性。②如何創建優質語文?其一、中國文字改革帶動語音改革,拋棄辨四聲板重單音節詞,發展不辨四聲輕便復音節詞。惟有語音改革,中國文字改革才能遂行。其二、當語音得以改革,則中國文字改革的造形新字可增大自由度。有了此自由度,則可發展出優質語文了。
若中國語文達成優質化改革了,它比英文好很多,自然易為國際接納使用,自然可成為地球村的通用語文。如此,中國后代子孫及全人類都可同享其利益,可促進世界和平——聯合國將會樂意選擇中國語文作為世界語文。
三中國文字優質化改革的作為
中國文字改革定位到優質化改革。此其定位,是逼出來的,是有現實需要的,是具崇高動機的,上節已說明白。至于優質化改革的技術作為,我權且提出個人構思的浮淺概念,陳述于附件一、二、三,以供參考。按文字要作優質化改革,牽涉層面多,深入思考有說時容易做時難之感!雖說艱難,但中國人有“人定勝天,事在人為,為者常成”等哲學概念,應可克服。此之克服力量,主要得由知識分子之省思集智,政府的英明決策來表現。此其需要克服的艱難,也正是文字改革的重要作為。
1.準備工作艱難的克服。
凡事預則立,文字優質化改革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完備,則成功可易而速。此之準備工作求其完備,艱難度特大:①新字字形建造艱難:動植物種類有數百萬之多,化學分子種類更難計其數,其他詞匯也繁多,這些須一一造形新字并對比原方塊字及外文編制詞典。②新字運用實驗艱難:新字追求目標是優質化,此之優質得由客觀的實驗數據及實景以證明。按實驗必須以新字、方塊字、英文字比較為之,且須選擇不懂漢語、英語之若干人分為三組置三地,以同樣教材教學,統計其學、記、寫與時間關聯的成績,觀察說、用與時間關聯的實景。③當新字經實驗證明確具優質性,若推行新字改革乃有大利,更進一步則是將原有全部圖書翻譯成新文字者:此其翻譯工作更為艱難!
上述之三項準備工作,雖說艱難,如能支出充分經費,聘集所需人才,運用電腦,則對艱難克服是容易的。
2.推行工作艱難的克服。
文字作優質化改革,不只是字形變了,語音也變了,甚至部分文法也要有所變化。這樣大的變化,在推行時,其可能遭遇到的艱難,是難以想像的!
推行工作艱難的克服,可從三方面著眼:①分階段推行新字使用。②教材編輯務實理想化。③學校教育與社會補習教育同時進行。
推行工作,若作完善規劃,踏實施為,雖說艱難,其克服是可想見的。
3.觀念改變艱難的克服。
中國文字作優質化改革,在準備工作與推行工作上的艱難度,予以克服似是容易的。最大艱難,是在轉變保守反對文字改革為樂意接納文字改革的觀念。
保守反對文字改革的觀念:①傳統文化優異,方塊字優異,不容改革拋棄。改革文字,是在破壞文化,動搖國本。②日常使用方塊字已是根深蒂固的習慣,學習使用英文也是時髦的習慣,改革是多一事,不如安于現狀少一事。③學習使用新文字,太辛苦!太麻煩!
使用拼音文字已是世界的共同趨勢;使用符號式的方塊字,是要被孤立的。更何況方塊字不適科學技術表達,不適電腦操作,導致文化滯進。祖先未曾觀于潮流趨勢,改革出拼音文字,留給我們無奈與遺憾;我們還能將此無奈與遺憾留給子孫嗎?
文字只是一種工具(文化之車),高效率、效能、效益的優質文字,可促使新文化開創,強健國本;低效率、效能、效益的劣質文字,可滯延新文化開創,瘦弱國本。文字是優質或劣質,可由對比實驗數據予以分辨;國本強弱,可由歷史事實予以表明。科學時代,輕主觀,重客觀。反對文字改革者,只要把主觀轉為客觀,將會成為樂意接納文字改革者。當然,中國文字改革,并非全無損失與傷害;若其獲得與受益更為多時,則權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這不只是我們的勇氣,也是對后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