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假設連詞使虛化過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假設連詞使虛化過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至于復雜謂語中的哪一個動詞最有可能被虛化,這與動詞所處的前后位置無關,重點取決于該動詞是否是復雜的謂語結構的表意重心。如果是,其意義不會被虛化,能始終保留動詞身份;反之,在演進的過程中,就很可能被虛化,或者從表示較實在意義的動詞變為表較虛意義的動詞,或者最終語法化為語法成分。具體到兼語式,“在大量的使成句式中,VP2才是整個句子的核心,它表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動作行為或狀態變化,語法標記最為豐富,是整個句子的語義焦點和信息焦點”[2]。在兼語式中,“V2”是表意重心,那也就意味著動詞一旦進入兼語句中“V1”的位置,它就存在虛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兼語式為使令動詞“使”的虛化提供了必要的句法環境。

(二)“使A——使B——使C”是個意義漸虛、動詞義漸弱的序列

首先,來關注兼語句中的“使A”和“使B”前的“NP1”的情況。在“命令式兼語句”中,“NP1”通常由指人的名詞性成分充當,它同時是“使A”和“VP2”的施事,它的支配力涵蓋了“使A”和“VP2”。而在“致使式兼語句”中,“NP1”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詞性成分,或者是動詞結構、形容詞的名物化形式,表示比較抽象的原因。陳平在《試論漢語中三種句子成分與語義成分的配位原則》提出過原型施事特征:(1)自主性;(2)感知性;(3)使動性;(4)位移性;(5)自立性。[3]

名詞性成分所占的以上的特征越多,施事性就越強;反之,施事性越弱。根據這一點,常見的語義成分的施事性從大到小排列,其序列可表述為: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點>對象>受事。[3]

實際上句子中名詞性成分的語義類型是多樣的,可粗略地分為三大類:施事、受事、非施受事。上面的這個序列可簡化為:施事>非施受事>受事。

很顯然,在“命令式兼語句”中的“NP1”是人,具有較多的原型施事特征,語義上隸屬于施事,具有較強的施事性;“致使式兼語句”中的“NP1”從語義上看表原因,屬于非施受事,施事性較之施事要弱。可以這么說,“命令式兼語句”中“NP1”的施事性要強于“致使式兼語句”中的“NP1”。

項開喜曾對兼語式中“NP1”的施事性和“V1”的動作性的關系有過討論:“NP1”的施事性越強,“V1”的動作義也就越強;反之,“NP1”的施事性越弱,“V1”的動作義也就越弱。因此,“使A”動作義要強于“使B”。

ComrieB.把兼語結構按語義分為純使成和允許兩種。[2]“使A”和“使B”隸屬于使成式,“使C”屬于允許式。在允許式的兼語句中,常常“允許者”是誰并不明確,“NP1”位置上通常上空缺,并且也無法具體補充出來,其對“VP2”的實現不起作用。“純使成式中主使者的作用力明顯大于允許式中允許者的作用力。”[2]

在三種兼語句中,其“NP1”的施事性從強到弱的排列順序為:命令式兼語句>致使式兼語句>容任式兼語句。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使C”是三者中動作義最弱的一個。“使A——使B——使C”形成了一個意義漸虛、動詞義漸弱的序列。

三、假設連詞“使”的形成

表假設義的連詞“使”是由“使C”進一步虛化而來的。使令動詞“使”語義的不斷虛化及動作義的不斷弱化是連詞“使”形成的語義條件。“使C”在句子中已沒有多少實在的詞匯意義,其起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引出后面的內容,去掉“使C”也基本不會影響句子的完整性。“使C”出現在復句中,分句間又存在“假設—結論”的語義關系,“使”又處于提出假設的分句的句首,來自語境的假設義很容易被賦予到它身上,久而久之,“使C”就語法化為表假設義的連詞。也就是說“使”的假設義并非來自其動詞義,而是語境賦予它的。大致在戰國時期,就已見可解為假設連詞的“使”。

(16)如有周公之美之才,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論語•泰伯第八》)

(17)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孟子•公孫丑下》)

(18)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孟子•告子上》)

(19)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20)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韓非子•說林上第二十二》)

(21)使造父而不能御,雖盡力勞身助之推車,馬猶不肯行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

語法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詞向一個語法形式的轉變,是漸變的,不是突變的,其間總是存在著過渡階段。“使”在語法化為連詞的初期,往往可以做兩可的解釋,如例(16)至例(21)中“使”既可理解為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如果”,又可以理解為動詞“使C”。這種共存局面不僅表明表假設義的連詞“使”與“使C”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而且記錄了“使”使令動詞虛化為連詞的發展軌跡。

連詞“使”位于假設分句中,如果分句有主語,“使”總是位于主語前。關于連詞“使”與小句主語的位置關系,馬建忠早在《馬氏文通》中就已觀察到:“諸‘使’字皆在起詞之先。蓋‘使’字雖設辭,而有使令之意,故皆先起詞。”[4]馬氏的這段話準確地描述了“使”與小句主語的位置關系,但對于“使”總是位于主語前的原因的解釋卻不完全正確。連詞“使”總位于主語前實際上與動詞“使C”有關,“使C”前不出現“NP1”,而且也無法具體補充出來,不存在省略的問題。從“使C”到連詞“使”的演變經歷了“使C+S+V+O”到“使(連詞)+S+V+O”的過程,這樣,自然連詞“使”總位于小句主語前。

進入現代漢語階段,隨著漢語詞匯雙音化趨勢的加劇以及同義連詞之間的競爭,連詞“使”也和其他的單音節連詞一樣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仍以語素的身份出現在個別具有比較強烈的書面語色彩的雙音節假設連詞中,如“倘使”、“假使”等。

參考文獻:

[1]高增霞.從語法化角度看動詞直接作狀語[J].漢語學習,2004(4):19.

[2]項開喜.漢語的雙施力結構[J].語言研究,2002(2):73-74.

[3]陳平.試論漢語中三種句子成分與語義成分的配位原則[J].中國語文,1994(3):162-163.

[4]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衡阳县| 灯塔市| 松溪县| 小金县| 上林县| 高碑店市| 鄂伦春自治旗| 郯城县| 镇巴县| 延安市| 任丘市| 巴里| 凤山市| 漳州市| 嘉黎县| 宣化县| 炉霍县| 贵溪市| 清水县| 芜湖县| 偏关县| 晋宁县| 同仁县| 漳平市| 昌宁县| 富川| 松阳县| 黔西县| 鸡泽县| 肇东市| 正阳县| 晋宁县| 渝中区| 邯郸县| 香河县| 滕州市| 兴和县| 盘山县| 龙门县| 安丘市|